總網頁瀏覽量

2018年3月26日

腎臟功能替代法


慢性腎病分為5個階段。在前4個階段都可以靠藥物、飲食及改良生活作息等等方式來維持。一旦到了第5期,腎功能嚴重衰竭,就只能採用腎臟替代法來持續生命。

所謂腎臟功能替代法,即是洗腎或換腎。

*洗腎

腎臟專科醫生林進成表示,洗腎也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俗稱洗血。即把病患的血液抽出並輸入洗腎機,以濾心似的人工腎過濾清除血液中的代謝物和雜質,再將已淨化的血液輸送回體內。

一旦準備接受長期洗腎的病患,皆會經由外科手術在手臂上把血管的動脈與靜脈接駁成動靜脈廔管(A-V Fistula)。此舉是讓靜脈借助動脈的衝力,以加強血液的流通,此外也將強化血管外皮,因為每次洗腎都需在該處插上兩枝針管以抽血及回血。如果採用塑膠導管,就會有被細菌感染或堵塞的可能性。

血液透析療法必需每星期進行3次,每次大概4個小時。由於要有醫務人員關注,因此患者需要到醫院或洗腎中心進行。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腹膜透析療法,主要是在腹腔注入透析溶液,利用體內的腹膜過濾,清除血液中的代謝物及多餘水份。採用腹膜透析也需先通過手術在腹部置入一個鈦合金導管。

一般腹膜透析法皆適合患者自己在家進行。每天4次,一年365天不能停。這種方式俗稱洗水洗肚。即是把一包2公升的透析液灌進腹部,過後可正常活動。6個小時後就得把腹內的水引流出來。過後再把另一包新的透析液灌進去,一直循環。每次的過程需要20-30分鐘。

自己在家洗腎的要求是,雙手一定要乾淨。並要有自己專用的廁所和洗手盆。要避免有細菌感染的風險。此外,每3個月要檢驗一次成效。如果腹膜已硬化,就得換成血液透析法。

★兩者對比

據悉,大馬有90%病人是用血液透析法;10%採用腹膜透析。詢及上述兩種方法的優劣對比,林進成醫生說,兩種透析法的成效與費用皆同樣。主要是看病患的需求。要考量的包括個人生活作息、工作時間以及家庭成員的配合等等。血液透析是每星期3次要固定到洗腎中心報到;腹膜透析比較自由,可隨時隨地進行,但卻要每天4次不能間斷,並要確保更換的環境乾淨衛生。

此外也得視病患的身體狀況。例如腹部曾經開刀或有很多疤痕,就不適合用腹膜透析;一些病人同時患有心臟衰竭,不能承受血液透析的過程,就只能選擇腹膜透析。

*換腎

另一種腎臟替代法即是換腎。也稱腎臟移植。

林進成醫生表示,儘管病患兩顆腎臟皆衰竭,但只需移植一顆即足以維持功能所需。新的腎臟會被移植到病患盆骨前方,以方便檢查或觀察是否有排斥。

大馬的腎臟捐獻一般來自死者(腦死)或活體。若是活體捐獻也需符合條件。通常院方要花3-6個月來檢驗病人和施捐者的血型和其他方面的配對。並要進行一連串檢查以確保施捐者完全健康;病患本身也得檢測抵抗體水平(是否會排斥外來腎臟)、是否有其他疾病或癌症。

換腎之後,病患一輩子都要服食抗排斥的藥物。如果換腎後遭排斥或腎功能再次衰竭,就得重新洗腎。

詢及換腎後的存活率,林醫生表示,大馬的數據是在國際水平。換腎病人第一年有96%生存率,5年有90%10年有75%;至於被移植的腎臟操作率,第一年有92%,第5年有82%10年有60%

但由於腎臟施捐來源少,因此大馬的腎臟移植個案並不多,每年平均是90-100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