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11月25日

心悸


人處在緊張、驚嚇、興奮或激動的狀態下時,有心跳加速現象是正常的。但如果經常感到心跳的節奏莫名加快、不規律,或感到心慌慌,有時甚至在睡夢中被跳醒,並且本身還能覺察到明顯的心跳聲,這情形就是中醫說的心悸

很多年輕或自認心臟健康的人都曾發生心悸,由於並沒造成甚麼後續的健康問題,因此就不以為意。 但其實它也可能是某種嚴重疾病的表現,比如冠心病、哮喘、脾胃失調和肺氣腫等等。因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楊偉雄醫師指出,心悸是中醫病證名。在現代醫學來說,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心功能不全、神經官能症等,都以心悸為主要的臨床表現。

若是由於劇烈運動、驚嚇或精神體力透支狀態下的一過性心悸是不用緊,如果是反復並頻密發作,一週3-4次甚至每天都發生就得注意,最好讓醫師辨證找出原因。

造成心悸的因素包括體虛久病、飲食不節、疲勞過度、情緒波動以及使用藥物不當等等。臨床表現是發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劇烈不能自主。兼見胸悶氣短,神疲乏力,頭暈喘促,甚至不能平臥;
如果是心臟病的預警卻放任不治理,惡化下去就會形成心肌衰竭或血管阻塞導至心梗,會有致命風險。

*中醫對治

中醫認為,心悸乃因外感或內傷導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心臟常見病證。並可作為臨床多種病證的癥狀表現之一,例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暈、水腫、喘證等。

在古代中醫學說中也有多處關於心悸的描述,如《靈樞·口問篇》所言:“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可以說五臟六腑都會造成心悸,而非單獨是心。

另外,《靈樞·本神》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素問·痹論》:“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靈樞·經脈》曰:“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甚則胸脅支滿,心中大動”,等等。上述的“心下鼓”、“心怵惕”、“心中大動”都是類似心悸的症狀描述。

楊偉雄醫師指出,在心臟病來說,心悸是心臟功能不調以及心肌不平衡等等的示警。如果沒處理好,就會有心肌衰竭的風險。

對於心悸,現代醫學較難掌控,一般人縱使有作例行心臟檢查,通常只是關注血管阻塞與否,卻較難於了解心肌是否有力。有症狀時也難以得知幾時發生以及如何發生。相對來說,中醫在這方面反而較強項。靠著叩脈就能從脈搏的異常中預早得知心悸背後或許潛藏著的健康風險。

*中醫分型

在中醫的辨證施治下,心悸在臨床上分為以下數型:

※心虛膽怯
*症狀: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而易驚醒,食少納呆等
*對治:鎮驚定誌,養心安神
*主方:安神定誌丸

※心脾兩虛
*症狀: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少寐多夢,健忘,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
*對治: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主方:歸脾湯

※陰虛火旺
*症狀: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乾,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有耳鳴,腰酸,頭暈目眩
*對治: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主方:黃連阿膠湯

※心陽不振
*症狀: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
*對治: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水飲淩心
*症狀:心悸,胸悶痞滿,渴不欲飲,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有眩暈,惡心嘔吐,流涎,小便短少
*治則:振奮心陽,化氣利水
*主方:苓桂朮甘湯

※心血瘀阻
*症狀:心悸,胸悶不適,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對治: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主方:桃仁紅花煎

※痰火擾心
*症狀: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乾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對治: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主方:黃連溫膽湯

*食療藥膳

凡患有心悸者,除積極對證治療外,也適宜採用以下食療藥膳:

※人參燉豬心
*材料與煮法:人參3(切片) ,枸杞子10克、卷茯苓12克、五味子10粒,豬心一枚。切後一起燉食。
*對象:豬心功能補心,可治心悸怔忡,適宜心血不足,心氣虛弱者

※西洋參和麥門冬
*材料與煮法:西洋參片3- 5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粒泡茶飲。也可配合沙參15克,和丹參12克,一並煎湯飲用。
*對象:適宜陰虛火旺者

※柏子仁百合蓮子
*材料和煮法:百合10克、蓮子10克、淮山10克,柏子仁10 克,稍搗爛,同米湯煮粥或者煲成飯,宜作早晚餐服食,或者煎水代茶飲。
*對象:柏子仁有養心安神之效。適宜心血不足、體質虛弱、婦女更年期以及神經官能症所致的心悸病患服食。

桂圓茶
*材料與煮法:桂圓肉適量,泡水當茶喝,或煮成桂圓粥食用
*對象: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病患

※人參/泡參茶
*材料與煮法:人參片3(或泡參6-10),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粒。泡成茶飲。
*對象:適宜心氣虛弱,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時食用

☆飲食宜忌   
*適宜:~凡心血不足型的心悸者,宜多吃桑椹子、枸杞子、葡萄、阿膠等物品
~心氣虛弱型心悸者,宜食用黨參、黃芪、太子參、靈芝、丹參、五味子、山茱萸肉、寄          
生茶、蜂蜜等
*不宜:~難消化的食物如糥米、榴槤、冷飲、煎炸油膩物等
~不宜吃太飽, 過飽或胃脹時也會增加心跳率

*預防保健

楊醫師表示,調整情緒,飲食有節,避免外感六淫邪氣,增強體質等是預防心悸病的關鍵。要積極治療胸痹心痛、痰飲、肺脹、喘證及痹病等,對預防和治療心悸發作具有重要意義。

*不宜過度勞累。
*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
*生活作息要有規律。
*飲食有節,宜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煙酒、濃茶。
*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症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
*脾胃與心臟功能弱者,臨睡前半小時可喝溫熱飲料和一些小點,以在夜間保持脾胃暖和,心血才能順暢,心跳率也較穩定。
*一旦心跳急促,感覺難以呼吸時,可採取45度坐姿,用小紙袋把口鼻整個套著呼吸,讓氣快速轉換及回流,就能消除壓迫感。


*運動保健法

甩手運動
體內過寒會血流不暢,導致心臟出問題。早上站在戶外背向太陽,直接接觸陽光的溫熱,雙手輕輕從前面往後甩,每回甩300-500次,以讓身體暖和。

※尾指曲伸運動
可經常運動尾指以強心。雙手作握拳狀,伸出尾指來回曲伸,每回做108次。

※晃腳運動
晚上臨睡前在床上平躺,雙腳從外向內搖晃,使腳指尖相碰觸。每回做108次。腳底有第二心臟之說,是心的反射點。搖晃腳有助血液回流心臟,幫助循環,改善心悸。同時也很容易入眠。

按摩穴位
按摩內關穴和足三里,以加強心力,有助氣血循環順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