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7月17日

中醫對治濕疹


“濕疹”是其中一種最令患者抓狂的皮膚病。主要是它非常癢,癢到白天不能集中精神工作,晚上不能入睡。癢得讓人忍不住抓搔而使皮破滲血,要忍受痛癢交集兼他人奇異的目光,使身心飽受煎熬。

中醫師王愛蓮指出,濕疹的形狀不規律,多數為對稱性發作,可局部發作或累及全身。由於它和某些皮膚問題有些類似,因此也經常會被混淆。例如面部濕疹和痤瘡或紅斑狼瘡容易混淆;手部濕疹如富貴手的皮膚皸裂、乾燥或脫皮,就和手癬、膿皰瘡及掌跖剝脫性角質松解癥類似。這些都需通過醫生才能辨別。

然而濕疹有著幾個明顯的特征,其一是有滲液(患處有水滲出)。其二是非常癢,晚上睡前最明顯(發作時,在所有皮膚病中數它最癢)。此外,它的表徵可以是丘疹、水皰以及糜爛。濕疹不是傳染病,並不會傳給別人,但自身傳染卻是有可能。例如患處皮膚的衛生沒照顧好,傷口滲液或糜爛時,容易造成細菌或真菌的感染,患者經常又因瘙癢,而反復的在身體各個部位搔抓,導致該些細菌或真菌就有可能在新的部位造成感染。

濕疹有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急性濕疹呈紅色丘疹,瘙癢程度越發加重。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亞急性是介於急性與慢性之間反復不好,開始出現水皰和滲液的情況。到了慢性期,皮膚顏色比較沈著可呈褐色,皮膚乾燥脫屑,並且粗糙,瘙癢感減少。若是急性濕疹嚴重時,需要西醫介入。中醫則專長於亞急性和慢性濕疹的調治。

造成濕疹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工作與居住環境:水中作業者例如魚販、清潔員工、部分餐飲業者或經常和清潔劑打交道者。
*作息時間: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或疲勞者。
*情緒影響:生活壓力大,情緒不穩,憂慮及暴怒者。
*飲食不節:喜食辛辣厚味或長期營養不良者。
*有家族遺傳的人群發病率比沒有家族遺傳的人高。

至於怎樣的情況下必需就醫?王愛蓮醫師表示,一般是根據瘙癢程度評估:
1.偶爾瘙癢。不影響工作、學習與生活。(已出現訊號,建議找醫生,但大部份人會自己買藥塗)
2.陣發性瘙癢,時有緩急。影響睡眠、工作、學習及生活。(這時就需要找醫生)
3.瘙癢劇烈,用藥已不見療效。嚴重影響工作、學習與生活。(通常醫生門診的病患都屬於這階段)

*中醫對治

王愛蓮醫師指出,中醫對濕疹病名的記載早在唐代已有,古代的名稱叫“浸淫瘡”。對於濕疹的論述卻是更早,例如隋•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有記:“五臟有熱,熏發肌膚,外為風濕所折,濕熱相搏身體… …”;另外,宋代太醫院編《聖濟總錄•浸淫瘡》也記載:“其狀初生甚微,癢痛汁出,漸以周體,若水之浸漬,淫跌不止,故曰浸淫瘡。”到了清代,吳謙著的《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也有提及其病因病機:“由濕熱內博,滯於膚腠,外為風乘,不得宣通”,“… …由心火脾濕受風而成。”

 “中醫有說:飲食不節,脾胃損傷,釀生濕熱,毒熱濕瘀為其病本。中醫把濕疹的發病原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分別是:風、濕、熱、毒、痰、瘀、虛;在中醫的觀點上,濕疹和脾胃有莫大的關係。因此都是以調治脾胃為主要方針。”

一般調治濕疹的方法是服藥再配合外治。服藥是改善體質,增強自身的扺抗力去自行修復。外治法則包括外用藥、針刺與艾灸以輔助治療。

“針刺是刺激穴位,調整內在臟腑氣血;艾灸方面,主要是采用溫燻的方式,以溫經散寒,通絡祛濕的作用,來改善患處水皰、滲液和糜爛的癥狀,使皮膚癒合得較快。艾灸療法比較建議用在慢性或寒濕性的濕疹上,若是風熱的濕疹不鼓勵溫灸治療。”

*中醫分型

中醫對濕疹的分型不下有數十種之多,以下是臨床上較為普見的分型:

★急性、亞急性濕疹

※風熱蘊膚
*癥狀:發病迅速,以紅色丘疹為主,通常會全身泛發,劇癢,常被抓破出血,而滲液不多。
*對治:疏風清熱
*參考方:疏風清熱飲

※風濕蘊膚
*癥狀:常見在面頰四肢。以疏松或密集性丘疹為主,偶爾會乾燥脫皮。在寒冷、乾燥或多風的氣候下,會誘發或使癥狀加重。
*對治:散風祛濕
*參考方:消風散

※濕熱互結
*癥狀:濕和熱交集。發熱急,病程短,初發時,局部皮膚潮紅焮熱,輕度腫脹,繼而呈一整片的粟狀丘疹或水泡密集,滲液並瘙癢休。
*對治:清熱利濕
*參考方:清熱利濕湯

★慢性濕疹

※濕瘀互結
*癥狀:某些病者原有下肢靜脈曲張,患處發生瘀滯性紫斑,日久引起濕疹,使下肢潰瘍及滲水。病情時好時壞,可長達數十年皆難以治癒。
*對治:化瘀滲濕
*參考方:桃仁承氣湯

※風盛血燥
*癥狀:較多發於女性。皮損浸潤、肥厚,色素沈著伴劇癢為特征。
*對治:養血潤燥祛風
*參考方:四物消風散

※脾陽不運
*癥狀:患處皮膚乾躁,脫屑及發生皸裂。病情雖非嚴重,但皮膚癒合能力差。
*對治:溫陽抑濕
*參考方:十味人參散

*食療藥膳

王愛蓮醫師表示,濕疹的食療都以調理脾胃為主。一般人食用可強化身體功能得以預防濕疹。有輕微濕疹者也可獲舒緩。

※四神湯
*材料與煮法:適量的茯苓、淮山、芡實、蓮子、豬瘦肉或排骨。可加少許黨參、紅棗及食鹽煲成湯。
*功效:健脾祛濕,增強體質

※芡實小米粥
*材料與煮法:適量的山藥、芡實,加上小米煮成粥。煮時可加少量紅棗和桂圓作調味。
*功效:健脾養胃

※薏米水
*材料與煮法:適量的生薏米、熟薏米及少量石蜂糖煮成薏米水。(不建議用洋薏米,性質較涼,對急性熱者可以用,但若是調脾胃則要用生熟薏米)
*功效:健脾利水。(生薏米可利尿祛濕,熟薏米可保護脾胃)

★食物宜忌

患上濕疹必需忌口。以下可供參考:

禁忌食物:肉類如雞、鴨、牛、羊、動物內臟;有辛香味蔬菜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水果如芒果和榴蓮;發物如海鮮、雞蛋、牛奶、芋頭、花生;刺激性飲料如酒、咖啡和茶;另外還有腌制品、加工食品也不宜吃。
     
適宜食物:谷類、瘦豬肉、各種清熱作用的蔬菜以及水果,如冬瓜、黃瓜、荸薺等。

*預防保健

在預防保健方面,王愛蓮醫師分享以下數項:

*正確的認識皮膚病           
*采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切忌亂用藥。
*避開過敏物質。少接觸化學成份用品及清潔物品;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例如熱水燙洗或過度搔抓,以免患處皮膚破損,加重病情並難以癒合。
*注重良好生活作習,適當的工作、運動和休息。

★減輕瘙癢

濕疹發作瘙癢難當時,據說以吹風筒對著患處吹,可幫助減輕瘙癢感。更好的建議則是以艾灸在患處溫燻,熱氣可透進皮膚並能止癢。

但卻不鼓勵熱敷或用熱水燙。王愛蓮醫師說,對付濕疹不宜用熱水燙洗的方式。雖然在強烈瘙癢時進行熱水浴,當下可覺得舒服,但是過後反而會更癢。

★穴位按摩

可在以下穴位搥打或按壓,以助舒緩濕疹發作。

※風市穴
中醫認為瘙癢與風有關,風使患處作癢。風市穴即是風聚集的地方。瘙癢時在這穴位以手握拳的方式,輕輕搥打至酸脹,可達到去風止癢的作用。

※血海穴
血海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點,對於慢性濕疹或久病體虛的病人,經常按壓此穴位,可起到補血的作用。

※足三里穴和合谷穴
這兩個穴位是一組配伍。皆屬於保健穴。可助健脾祛濕、宣通氣血、生發胃氣、升清降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