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8月24日

慢性病是健康殺手

 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殺手包括心臟病、癌癥、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等嚴疾,其實都屬於“慢性疾病”!由此可見,慢性病已成為現代人最大的健康隱憂。

 縱然如此,很多人對慢性病還是抱以輕忽態度。可能以為這是慢性的,因此就有這種心態:“也許十年廿年後都還輪不到我!何必過早關註呢?”

 事實並非如此,如今慢性病已年輕化。根據大馬2019年的健康調查報告,我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每3名中就有2名患有一項慢性病。當中患高血壓的占了30%;糖尿病有18.3%;高膽固醇則有38.1%。可見慢性病已悄悄潛伏在四周了。

 也許你還沒有被慢性病盯上,也許你已患上而不自知,也許你已進入並發癥的階段……無論如何,先來向陳欣怡醫生了解慢性病的相關知識吧!

 *甚麽是慢性病?

 慢性病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就是指非傳染性疾病,而且時間長、發展緩慢。主要分為4個類型:第1種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等);第2是糖尿病;第3是慢性呼吸疾病(包括哮喘、慢性肺阻塞等);第4是癌癥。而且慢性病一旦發生就不能輕易被解決。尤其發展到並發癥之後更難以逆轉。

 陳欣怡醫生表示,很多人有誤解,以為慢性疾病就像傷風感冒或新冠病毒入侵身體,只要找出方案殺滅它就好了。

 “其實這個概念是不對的。慢性病是由長期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使至身體機能不平衡而慢慢引發的疾病。如果初期發現,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而控制在正常水平。如果已有並發癥,即使後期控制好,病情也不能被逆轉。”

 陳欣怡指出,從醫多年讓她發現大眾看待慢性病的態度有3方面:

 1.鴕鳥精神:沒有出現狀況就不置理。等到有狀況出現才急忙找原因。

“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很多慢性病都沒有癥狀,例如三高。等到出狀況時,可能已經潛伏很久。例如糖尿病一旦出現並發癥,至少都已潛伏5年以上了。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所以篩查很重要。癌癥也一樣。但很多人都不想去檢查。尤其子宮頸抹片,其實已婚女性都必需做,卻很少女性會去做,恐怕檢查出癌癥來。其實預早檢查到就更容易治療。”

 2.急性子:很多人只想靠吃了馬上好的仙丹或保健品,沒耐性好好調理。

“慢性病不是病毒,沒辦法給個特效藥或抗生素就能解決。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生活作息。包括要做運動、註意飲食等等。這些都不是一兩個星期可見效。可能需要12年甚至35年或10年才能看到效果。只是現代人皆沒有耐性。”

 3.沒有科學思維:

“如今資訊氾濫而且資料很片面。社交網站或親友會介紹說,一旦有三高要吃這個那個、要做這種動作,或誰誰誰吃了這個馬上好之類。很多人也不追根究底就試著去吃。大家都少了一個循證科學的思維。現代醫學強調的是通過嚴謹科研實驗出來的證據,每一種藥物都要進行雙盲實驗,並要有對照組,經過循證醫學的方法處理後才能正式被推出市場。而不是個人見證或道聽途說。”

 *如何對待慢性病?

 陳欣怡列下對待慢性病的3個步驟:

 1.相識

“當得知患上慢性病,必需花時間消化接受,過後就要去認識這個病。慢慢去了解它的病因、癥狀和處方,看要怎樣治理。”

 2.相處

“了解後就要給自己一個戰略。這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性並且是自己可以做得到的。它的重點是可以長期堅持進行,而非極端的方法。而且也可為自己設一個底線。例如糖尿病患,最大的底線是杜絕煙酒,其他比如生日蛋糕或其他不大鼓勵的,偶爾為之及少量卻是無所謂。”

 3.相行

“對待慢性病不是消滅它而是控制它。當然這很不容易,畢竟是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慣。不要視為難題而直接放棄,必需逐步控制它並與之相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