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0月20日

野味的功效

 早前幾乎全世界都被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鬧到天翻地覆的當下,追尋到元兇應該是來自蝙蝠身上的病毒,連帶也把矛頭指向這是亂吃野味的報應!

 嗜吃野味是中華民族古早流傳下來的另類“飲食文化”。有傳說某些野味的血肉或皮鱗有助祛病延年的作用。一些人也追求吃鞭吞膽企圖達到以型補型的功效。

 但也曾聽說吃野味有禁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尤其孕婦和小孩,必須慎用,懷孕期間若吃了某些野味,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會異常。例如有孕婦在懷孕時吃了穿山甲,生下的孩子身上布滿類似鱗片的疾病;也曾有孕婦吃過猴子,生下的孩子患上猴癥,舉動都像猴子等等。這些民間傳說無形中為野味增添了一絲絲神秘的色彩。

 先撇開上述流言以及野生動物受到保育的問題不說,究竟野味對人體是否真的有莫大補益?野味到底是藥引還是佳肴?錯吃或過量是否會產生反效果?人們吃野味是源於甚麽初衷?且讓馬來西亞中醫總會總會長楊偉雄醫學博士為我們逐一解惑。

 *吃野味的歷史

 所謂“野味”,即是指野生動物來源之食材的叫法。也有人把來自山野叢林的動物肉食稱為“叢林肉”。對於古早年代的人類來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獵殺野生動物除了為著裹腹,同時也是一種儀式;後期一些捕獲的山珍野味更成為皇室的貢品。

 楊偉雄說,中華民族認為野味有助強身健體的說法,則可追溯到明朝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一些動物對人體產生的功效。

 “但也只是作為藥物運用,並不鼓勵人們食用。因為兩者效果不一樣。李時珍還給予警告: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他補充道,早年中醫把野味用作醫療保健的藥膳藥引,主要是基於人類畢竟是血肉之身,某些人患有疾病時,可能體質太虛,若單單使用植物類的草藥,身體接納的程度較不理想。動物細胞則與人體血肉之軀的細胞有類似,以動物搭配作為藥引,身體就比較容易吸收,進而能產生更好的療效。

 “當時較著重以野味入藥而非家畜,一般認為野生的動物活動量大,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吃了能產生溫補作用以及擁有更好的功效。這個概念就等同如今農場雞和走地雞的分別;後期更因為人們普遍有′物以稀為貴′的想法,自己能飼養且容易得到的家畜不值錢。而野味較難得,價格高昂,在觀念上就被認為更具食用與藥用價值。”

 “人們也相信以型補型的說法。尤其一些在房事力不從心的男人,他們都相信吃虎鞭牛鞭或鹿尾巴能加強性能力;也認為吃豬腦猴腦能補腦;吃熊膽能清肝熱,解熱毒等等。其實除了中華民族,其他亞洲國家如越南、泰國、印尼和寮國等地也風行吃野味。把原本藥用的食材拓展成珍奇的美味佳肴。使得某些野生動物被吃得頻臨絕種,因此就受到管制被禁止食用。據悉如今還未受到管制的野味,就是水魚、松鼠、免子、鴕鳥、鹿、山豬及田雞等少數不算頻臨絕種或已由人工飼養的動物。”

 *各種野味的傳說功效

 楊偉雄並不否認,早年野味在針對某些疾病時,確實能起到醫療作用。

 “在我爺爺的年代,廣泛流傳鱷魚肉能針對哮喘病。以鱷魚肉配合一些對治咳嗽哮喘的藥物,比起采用家畜,效果的確是不一樣;另外也有傳說蛇皮蛇肉蛇膽能治關節疾病和皮膚病等等。但如今由於環境嚴重汙染,野味的來源也遭汙染,使至野味的身上帶有很多細菌和病毒。即使撇開受管制和保育的問題不說,如今都不鼓勵吃。”

 究竟各種野生動物對人體有甚麽療效呢?雖然如今已被限制也不被鼓勵食用。但楊醫師還是徇記者要求舉例一些傳說上的功能以饗讀者:

 *穿山甲:穿山甲的鱗片和血可改善惡瘡和皮膚疾病。20世紀人們認為其肉對於癌癥治療有輔助,於是身價百倍而召到大量捕殺。現在則是受保護動物,禁止獵取。

 *蛇:蛇血和蛇膽有清血排毒功能;蛇皮蛇肉能改善皮膚病。

 *熊:熊膽能解毒排毒和清血。

 *蝙蝠:針對肺部功能,能舒緩咳嗽並具強肺補腎作用。首選是以果子為食物的大型蝙蝠。

 *鱷魚:鱷魚肉能治哮喘。鱷魚血能軟堅散結,民間流傳對腫瘤有改善作用。

 *水魚:具有滋陰涼血、軟堅散結功效。其“裙邊”含有豐富膠原蛋白,有美容作用。鱉甲有助安神好眠。鱉血外用有改善面部神經麻痹。

 *松鼠:功能調氣,強肺補腎,強筋壯骨。

 *野豬(山豬):去風、調脾胃、強筋骨。有助改善腸道出血癥。

 *麻雀:蛋白質富含精胺酸,有助補腎。

 *田雞:清血強肺,舒緩咳嗽。

 *老虎:溫補、去風濕。民間流傳虎骨浸酒喝有祛風濕、強筋骨作用。由於老虎是活動量大及兇猛的肉食動物,體內熱量很高。相傳早年有些漁夫吃了虎肉,晚上出海補魚只穿一件背心就能禦寒。

 *猴子:猴肉能強肺止咳嗽。猴腦能祛風行血。

 *野味的替代品

 楊偉雄指出,中華民族古早年流傳下來的經驗,野味能強身健體的作用是肯定的,只是也許沒有傳說那麽神效。加上如今大部份野味都受到管制,還有被汙染及帶病毒的問題。因此如今用著珍稀佳肴的意義並不大。只有少數未受管制的野味依然被采用作為傳統食療。

 “其實野味並不是主打,藥材才是。在早期,野味只是作為藥引。後期人們把野味當一般佳肴進食,也習慣加上藥材,主要是辟除腥味。”

 實質上,要達到藥膳食療的功效,現代中醫並不強調一定要用野味為藥引。基於某些藥膳若單純以植物類作為食材,可能會降低脾胃的吸收功能,因此建議可采用家畜或家禽類代替。

 他舉例說:“例如胡椒豬肚湯,如果不用豬肚,只是單純的胡椒湯,效能肯定不比搭配豬肚的胡椒湯更有滋補作用。所以對某些人來說,以動物類搭配還是必需的。”

 在可供替代的情形下,楊醫師也分享了以下建議:

 *老虎、狗及羊具有同樣性質。因此可用羊肉替代老虎及狗肉。

 *在中醫理論中,動物腦可作為藥引,幫助腦部祛風行血。早年人們吃猴腦,其實魚腦或豬腦也能替代,搭配天麻等藥材,有助腦細胞更易於吸收。

 *蛇的功效能清血。海鰻魚和豬血也一樣。因此可選用海饅魚和豬血替代蛇。

 *補腎壯陽的概念,可采用羊肉、羊腎或羊睪丸替代鹿尾巴或虎鞕。

 *鴿子能替代蝙蝠,有助強肺補腎。

 *野豬可用一般豬肉替代,加上藥材調理,同樣具有相對功效。

 *熊膽以清熱為主,可改用豬膽等替代。藥膳方面可改用豬血和豬肝(雖然療效比不上熊膽,但也小有作用。)

 *錯吃或過量的反效果

 即使沒有受管制,野味也不能亂吃或過量服食,以免引起反效果。

 楊偉雄指出,主要是野味含有異體蛋白。這種異體蛋白導致人體在食用後,會引起過敏和增加熱量。繼而產生體溫上升、血壓血脂升高及燥熱等反應。

 吃野味也要根據個人體質而吃。即使藥膳食療也一樣。

 “由於野味含高熱量,功能偏溫補,吃了身體會溫燒。體質熱的人或血濃稠者就不鼓勵吃。因為會導至血壓偏高,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算是羊肉,也得小心搭配。羊肉性質溫熱,如果吃了大量羊肉再配榴梿或烈酒,高血壓患者就很比較容易引發中風的風險。因為體內同時間攝取了太多高熱量的東西,當不能完全分解和吸收,就會產生反效果。”

 野味的性質也是根據地域性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靠山的動物偏溫性;靠河或沼澤地帶的動物就偏涼性。例如蛇、水魚、田雞等。所以吃野味是看體質需要而非當佳肴來吃,如果能夠得到醫師的咨詢下會更好。

 詢及孕婦在懷孕期間吃野味是否真的有可能誕下異常的孩子?楊偉雄說,他確實有聽聞孕婦吃了穿山甲,誕下的孩子身有鱗片;吃了猴子,誕下的孩子舉動也像猴子等說法。但他認為這只是民間傳說,並沒有實質根據。但他也不建議孕婦吃野味,因為孕婦一般的體溫都較高,再吃高溫的食物就會產生反效果。

 *藥材店的野味行情

 動物類也屬於中藥材的品種之一。在古早年代沒有冰箱等現代化設備,又或是地域偏遠之下,很多野味來不及在當下被食用,都會被風幹或曬幹。

 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部份,都會被制成幹品用作藥膳食療的材料。因此早年的藥材店也是眾多野味幹品的集中地。尤其是稀珍且藥用價值高的品種例如犀角、虎骨、熊膽、鹿茸、麝香、龜板、羚羊角、大守宮(蛤蚧)、白龍衣(蛇皮)、象皮、穿山甲、鱷魚肉等等,幾乎都能在藥材店買到。

 他也承認一些動物性藥材確實能起到很好的藥療作用。例如全蟲(蠍子)、地龍(蚯蚓)、天龍(壁虎)、蜈蚣、水蛭等這些爬蟲類藥材,中醫相信能驅風走竄,通經活絡及有效把藥物引到身體細微的部位。對治關節酸痛、手指麻痹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也能去風濕和筋痛,軟化血管,抗凝血、降脂及軟堅散結。

 同時也開有本身藥材店的楊偉雄醫師表示,他開設“誠信藥行”已有30年歷史,早年也有售賣某些藥材性的野味。但自從野生動物受管制之後,該藥材店約在20年前已沒有再販賣動物類藥材了。

 “即使沒有受管制的動物藥材,也很少人會找來吃。因為價位太高。爬蟲類的中藥,一克都要3元到10多元;名貴的如牛黃,一分就要120元至200多元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