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4月21日
幼兒急性腸胃炎
2006年衛生部的統計紀錄是:每年大概有80個小孩是因急性腸胃炎而死亡,他們的年齡都少於5歲!
幼兒患上急性腸胃炎總會令父母寢食難安,眼看著小寶貝不斷嘔吐與腹瀉,身子愈來愈虛弱,幾乎面臨脫水現象,尤其早兩年有小孩因輪狀病毒而喪命,更使父母們憂心忡忡。
李緯夏兒科醫生表示,若沒有脫水現象,99巴仙的幼兒都能康復,但父母親們要時刻注意幼兒的情況,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大部份因急性腸胃炎而丟命的孩童,都死於父母的疏忽與延遲就醫。
●甚麼是腸胃炎?是否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有甚麼症狀?
答:腸胃炎並非一種具體的疾病,只是籠統的稱呼,它屬於下消化道的疾病,一般是由食物引起的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以病程時間分成急性和慢性,急性腸胃炎的病發過程少於10天,慢性的超過10天。
主要症狀是發燒、咳嗽、嘔吐並持續腹瀉。一般幼兒患了急性腸胃炎,大概5到7天就能康復,若因某種原因不能在短期內痊癒,就算是慢性腸胃炎。
●一般造成腸胃炎的媒介是甚麼?
答:媒介一般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最常見原因是病毒,當中以輪狀病毒最普遍。大概有4至5種病毒會引起幼兒腸胃炎,除了輪狀病毒(Rotavirus),另外還有腺病毒(Adenovirus)及諾羅病毒(Norovirus) 等。若是24個月以下的幼兒,40至50巴仙是輪狀病毒引起。
細菌方面最常見是大腸桿菌(E.coli)及沙門氏菌(Salmonella),患者年齡一般是2到4歲。
最後一種是寄生蟲(Parasite),比起病毒與細菌,在本地,寄生蟲導至的腸胃炎比較不常見。
●這三種媒介是通過甚麼途徑感染?從患者的症狀能分別感染媒介嗎?
答:病毒、細菌及寄生虫感染,一般都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
根據馬大醫院調查,感染輪狀病毒持續吐瀉超過10天、也即是病情嚴重的幼兒約有5巴仙,3巴仙是有乳糖不適症,2巴仙是有牛奶敏感症。
感染沙門氏菌通常是吃了生的沙拉、沒有煮熟的蛋黃,而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是由於冷飯或煮熟又冷卻後受到污染的食物所感染。
大部份病毒、細菌或寄生虫的感染,一般來自不潔的食物或水源污染。然而,輪狀病毒就比較特別,在還未有疫苗之前 ,在歐美這些發達的國家,每年冬天都會有流行性的輪狀病毒現象,因為輪狀病毒的感染力非常高,即使保持環境清潔 ,只要幾個病毒的個體就可以感染一個人。一旦觸摸到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就會中招,例如使用共同的玩具、共用廁所等等。兩年前下霹靂有兩個小孩因輪狀病毒死亡,那是水源受污染的緣故,即使保持得有多乾淨,也很難預防輪狀病毒。
單靠臨床診斷很難分辨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但若是發燒比較嚴重、大便有鮮血,從這些比較明顯的分別中,就是細菌引起的機率比病毒造成來得大。
●急性腸胃炎的病發過程是怎樣的?如何分辨幼兒是正常狀況或腸胃炎?因為有些幼兒每天排便超過3次。
答:腸胃炎有20多種不同的起因,每種情況都有不同的症狀與自然歷史。輪狀病毒造成的比較普遍,一般在受到感染的24至 48小時內會先發燒、咳嗽、嘔吐,過後就開始腹瀉,整個過程大概5到7天。
大腸桿菌感染的也是先發燒,過後腹瀉,較少有嘔吐及咳嗽的現象。
即使一些嬰兒一天可能排便超過3、4次,只要糞便正常而非水性的都不成問題。正常狀態的幼兒是不會嘔吐的,若是嘔吐就不是自然現象。
●急性腸胃炎會有生命危險嗎?怎樣才算是嚴重性?
答:通常如果沒有脫水,99巴仙受病毒感染的幼兒都會自己復原。如果持續腹瀉及嘔吐,嚴重的話就造成脫水現象。幼兒對抵抗脫水情況較弱,就會引起種種併發症,例如抽筋、痙孿、急發性的腎臟衰弱,到最後休克及死亡。
如果年紀小過3個月、從未餵哺母乳、有疾病如先天心臟病、一天腹瀉超過8次,一天內嘔吐超過兩次的就要注意,這些情況都會引起嚴重脫水。
幼兒脫水的症狀是:不活躍、不愛玩、會哭鬧,一旦表現虛弱,呼吸很深很急,對週遭發生的事沒有興趣,眼框深陷、皮膚沒彈性,這就是嚴重脫水現象,會有生命危險。
●是否一發病就要去看醫生?若發生在半夜或不方便看醫生時,能否在家自行服藥舒緩病情?
答:一旦腸胃炎發作,最主要是避免幼兒脫水,在這期間,父母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水份,最好讓幼兒增加電解質,即ors鹽水,一般西藥房都有賣,家長可自行儲備幾包ors鹽水在家,只要根據指定份量,大概參入8安士或240cc的水讓幼兒喝。
若是給了足夠的鹽水都不行,繼續腹瀉與嘔吐,就要送院讓醫生檢查他的脫水嚴重嗎,以及應該採用怎樣的療法。
通常我們不鼓勵用止瀉和止嘔的藥,因為幼兒太小會有副作用,有些吃了會脹風,雖然止瀉能讓父母親比較安心,但讓細菌及毒素排出體外會更好,如果為了令父母安心而不讓它排出,這毒素就會留在體內。
止嘔的藥也有副作用,一些會引起幼兒疲累、昏昏欲睡,甚至使脫水情況更嚴重。
●是否有必要服用抗生素或換牛奶?
答:通常抗生素是不需要也不鼓勵,但有一些特別情況,若幼兒年齡少過3個月、發高燒或大便有鮮血,就可能是細菌引起的腸胃炎,若在這特定情況下服用抗生素,會讓幼兒復原得比較快。
如果病程沒有超過7天,都不鼓勵換牛奶或換去喝豆奶。並沒有 醫學顯示換了喝豆奶的幼兒會好得比較快。如果小孩每次喝了奶,糞便都是水狀的,並連續3、4天都是水狀,比如噴出來或很多泡沫的,屁股又受到大便的浸濕而發紅或發炎,那就應該是乳糖不適,醫生會介紹換去豆奶或比較容易吸收的牛奶。
●要如何預防?醫生有甚麼建議?
答:一般像寄生虫或細菌引起的腸胃炎,注意飲食衛生與環境清潔就不成問題,病毒造成的如輪狀病毒就很難預防。但大馬目前有兩種很有效的疫苗,能預防比較嚴重的輪狀病毒,注射疫苗後,即使中了也是很輕微,但只適用在6、7個月左右的幼兒。
在建議方面,第一點:如果能夠,希望大眾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呼籲,讓每個小孩都接受母乳至少6個月到一兩歲。母乳是最好的,哺乳的幼兒患腸胃炎的情況比較少。第二是保持環境衛生。第三:在經濟能力允許下,讓6、7個月大的幼兒注射輪狀病毒的疫苗。第四:如果小孩有發燒吐瀉的情況就要多加注意。
在大馬,幼兒因急性腸胃炎去世的,大部份都是父母疏忽及延遲就醫。如果幼兒有持續性的嘔吐與腹瀉,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小便次數很少或24小時內沒有小便,就要馬上看醫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