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綜合症在現代已是一種普見的遺傳基因疾病。患者有著明顯的長相特徵,智商方面比一般人低。但是唐氏兒天性快樂、和藹可親,因此也被暱稱為「唐寶寶」。
兒科教授及臨床遺傳學專家湯茂強醫生表示,早年的唐氏兒存活率不高,最高壽只能達到30歲左右,近年醫學進步,也懂得相關治療與照顧,一般無嚴重疾病的可存活到五六十歲。
其實若能愈早治療與接受訓練,除了長相較特出,唐氏兒在生活上也能自理,可以進入普通學校就讀,也能融入社會,就與一般常人無異。
●甚麼是唐氏綜合症?
答:唐氏綜合症(Down
Syndrome)的名稱由來是一名叫約翰.朗頓.唐(John Langdon
Down)的英國醫生於1866年所發現。這是一種先天性基因缺陷疾病,也是最常見的智障症,最大因素是染色體變異導致。
人體一般有46條即23對染色體,染色體是細胞核中載有遺傳信息(基因)的物質,人體有兩萬多個基因,最大的1號染色體含有3千個以上的基因,最小的21號染色體都有200個基因左右。
我們把基因比喻成「菜單」,體內兩萬多個菜單,每一個都負責控制身體不同的部份,例如一個控制頭髮顏色、一個控制紅血球、一個控制皮膚等等,兩萬多個菜單就按照著遺傳信息「打造」出新生命的各種機能。
唐氏綜合症則是由於人體第21對染色體多出了一條,形成三體變異,也即是多出了50巴仙的基因,「菜單」出了問題,遺傳信息亂了,新生命發育時就造成缺陷。
唐氏綜合症的造成因素,95巴仙左右就是21三體型(Trisomi 21),另外3巴仙左右是染色體移位型(Translokasi),2巴仙左右是無色體型(Mosaik)。
●唐氏綜合症的巴仙率高嗎?甚麼性別與種族較多? 高齡產婦是否機率較高?孕婦生活習慣方面有沒有影響?
答:估計每66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症。全馬每年約有 50萬名新生兒,如此推算,估計一年就有 800個左右的唐氏兒誕生。
唐氏綜合症患病機率高低和人種、性別或生活水平沒有直接關係,也無關懷孕期間的飲食或環境,一般早在胚胎時期就形成。但母親的年齡卻有關係,高齡產婦誕下唐氏兒的風險頗高。
比如說,26歲的母親,誕下唐氏兒的風險是1:1500。30歲母親是1:1000。35歲是1:360。40歲母親是1:100。45歲母親是1:50。即代表45歲的高齡產婦,每50個就有1個誕唐氏兒的風險。年齡越高,機率就越大。
●唐氏兒有甚麼症狀?有甚麼生理上的疾病?
答:唐氏兒的長相特殊,95巴仙患者兩邊外眼角往上翹、90巴仙鼻樑扁平,舌頭常往外伸出、80巴仙患者頸椎弱。
另外,他們一般上身材矮小、體力偏低、頭部長度較常人短、脖子較粗、舌頭比較大、手比較寬、手指較短等等。
患者大多數為嚴重智能障礙,並伴有多種臟器異常,例如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白內障、甲狀腺疾病、聽覺和視覺障礙等等。當中以先天性心臟病最高比率,約有40巴仙。
唐氏綜合症患者的死亡率最高是於嬰兒年屆2歲的時候,最常見的死因是先天性心臟病和睡眠呼吸暫停。大約40-60巴仙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唐氏兒能享有10年的壽命。
其他嚴重疾病包括脊髓受壓,臨床表現是步態無力、斜頸、頸痛或大小便失禁等等。
●智商方面如何?有沒有語言及學習障礙?生活能自理嗎?是否需要專人特別照顧?可以進行人際交往嗎?
答:一般普通人的智商是
100,唐氏兒的智商介於35-70之間,平均是50-60,如果有接受訓練,是可以稍為提高,語言及各方面的障礙也是可以經過受訓來提升。普遍上來說,患者的智能發展是比較緩慢。
除出一些附帶嚴重疾病的需要專人照顧,一般病情輕微的唐氏兒在生活上都能自理,也有一些唐氏兒沒有任何附帶疾病,只是樣貌是典型唐氏兒臉容,智障稍為低而已。
早期,唐氏綜合症患者被當作是殘障者,因此他們的教育被忽略,最多只是由特殊教育中心教導。近年已有很多唐氏兒被送進普通學校,他們不但能融入校園生活,更可以融入社會,美國甚至也有唐氏兒能上大學。
●是否有黃金治療時期?能不能100巴仙痊癒?若不治療,存活率有多高?最長壽能活多久?
答:唐氏綜合症是基因造成,全身細胞都有
47個染色體,生下來以前就形成,基因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只能從外在進行改善或輔助,例如心臟有孔就去動手術做修補;眼睛近視就戴眼鏡;聽覺有問題就戴助聽機;缺乏荷爾蒙就吃荷爾蒙藥等等,只能輔助式的改善,並不可能完全痊癒。
越早接受治療越好,甚至嬰兒期就可以治療,如果能得到早期的教育與適當的訓練,大部份的唐氏綜合症患者都能獨立生活。
一般唐氏兒的體能都很弱,得進行物理治療或運動方面的訓練,如果完全不治理,加上患者附帶疾病,也沒有給予適當照顧,患者就會早逝。
以前,唐氏綜合症患者一般只能活到30歲左右,如今則可以活上五六十歲。
●一般上如何治療?病情是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 ?
答:治療過程必需由各相關單位的專員分別或共同進行,包括基因學專家、兒科專家、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康復員、輔導員等等。
每 個年齡階段的病情都有各方面需要注意的,例如在出世0-6個星期,若有心臟缺陷就要轉介心臟專科、有白內障就要作早期的眼睛檢驗以防失明。在6個星期到1 歲期間,若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偏低,就要進行甲狀腺功能測定,之後每年進行一次檢驗;聽覺有問題就要進行檢驗。學前1-5歲,若有寰樞椎不穩定,就得觀察 是否出現脊髓受壓的狀況。視覺及聽覺出現問題,就得每年進行檢查。
中學時,若出現糖尿病,就要有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成人時,若有心臟問題,就得每年定期檢查血壓、膽固醇等。若有癲癇發作,有必要也可進行腦電波檢驗。
隨著年齡增長,就很大可能會提前發作阿爾茨海默症,即認知與記憶功能的退化,必需仔細觀察患者是否患上憂鬱症、危機狀況、更年期、糖尿病、視聽覺障礙、中風、藥物副作用、細菌感染和癌症等等。一般會比普通人提早,大概三四十歲就會發生。
●是否能預防?
答:預防方面最好是早結婚、早生育,誕下唐氏兒的機率就不至於太高。如果遲婚,屬高齡產婦,懷孕時就得盡早看婦產科,擔心的話可通過抽血檢驗肧胎是否唐氏兒。
以前是抽取羊水,在胎兒18個星期以上才能抽,但那時胎兒已成形,若真的是唐氏兒就要墮胎,很殘 忍。如今在懷孕 11個星期就可進行绒毛膜採樣(CVS),即抽取胎盤細胞去檢驗,看染色體是否有問題。
但在進行之前,父母受促必要和婦產醫生經過詳細研討,畢竟在抽取細胞時,針插進胎盤會有可能使胎盤下跌,而造成胎兒流產的風險,雖然風險機率少過1巴仙,可是基於產婦年齡高的關係,很難有機會懷孕,而且胎兒也未必會是唐氏兒。因此一定要先經過洽商及考慮清楚才來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