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不可小覷的慢性病。它是造成各種嚴重疾病例如中風及心臟病的元兇之一。它也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因為它通常趁人不備就靜悄悄的攀升而毫無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往往發生狀況時,才驚覺它的指數已嚴重超標。
趁著5月17日世界高血壓日的到來,不妨對它了解多一些。以下是郭偉康醫生對高血壓的剖析。
●高血壓的定義是甚麼?
答:“高血壓”是血管持續受到高壓力時出現的一種疾病。心臟每次收縮都會將血液壓送進血管,從而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心臟壓送血液推擠血管壁(動脈)所產生的壓力就形成血壓。血壓越高,心臟壓送血液所用的力就越大。
在測量血壓時,血壓機都會顯現出兩個數目。較大的數目是“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俗稱上壓)。這是量度心臟收縮(systole)將血輸出時施加在動脈壁的壓力;較小的數目是“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俗稱下壓),這是量度心臟舒張(diastole)血液流返心臟時施加在動脈壁的壓力。
正常的血壓指數要少於140/90mmHG。無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旦凡其中任何一個指數高於正常水平都算是高血壓。但並非一次就能診斷,而需通過至少3次(在不同時間)測量再取一個平均值。若平均值超標才算是高血壓。
●高血壓分多少種?怎樣算是輕微或嚴重?
答:高血壓一般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高血壓的因素一般無跡可尋,因此大多數和遺傳基因有關;繼發性高血壓通常都有其他病因,例如腎臟病、心臟病、糖尿病、甲亢等等原發病而使致血壓升高;還有一種稱為妊娠高血壓,即是婦女在懷孕及分娩過程時而患有的高血壓。
高血壓指數有分輕、中及重3種程度。收縮壓在140-160屬輕微;160-180屬中等;180以上則是重度高血壓,屬危險水平。
●患高血壓的巴仙率多嗎?哪一類人較易患上?年齡與性別上何者為多?
答:根據前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全馬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3份1患有高血壓。即每3個人裡有1個。而且在這3份1的病患中,有半數以上在之前完全不知情,直至作身體檢查才被發現。至於全球的數據則是5份1人患有。
通常男性較多。年齡方面一般是60歲以上偏高,但如今卻越來越年輕化。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面對壓力,熬夜少睡眠,生活習慣不良,煙酒及夜生活多,飲食油膩及過甜過鹹等等,這些都是造成高血壓的因素。
●高血壓有何症狀?是否每個病患都能夠感受?它會帶來怎樣的健康隱憂?
答:高血壓的症狀包括頭痛、眩暈、心悸、胸口悶、視野模糊、嘔吐、肢體麻木、頸肩感覺繃緊等等。但症狀因人而異,並非所有病患都有症狀,有些是全無知覺。
有些人的血壓指數高到200還沒有中風。有些人170左右就中風了;也有些人的血壓指數只是很輕微,都能感覺到異常。一些30多歲的年輕人,血壓指數才150就會感覺頸項繃緊。而一些老人家可能高達170-180都沒甚麼感覺與症狀。
中風及心臟病死亡的人,有40%以上的元兇是高血壓導至。如果控制不好,它也會造成腎臟病甚至使腎功能衰竭而要洗腎。
●是否患上高血壓就馬上要吃藥?血壓指數要達到多少度才需吃藥?
答:如果是輕微的,醫生也不建議立刻吃藥。但還得看病患有沒有其他併發症。如果有其他原發疾病,最好早一點吃藥治療;如果只是單純高血壓,而且只是輕微的,就不必立即吃藥,而是建議先在生活習慣著手,改善飲食,多運動及睡眠要充足。兩三個月後再來跟進。
如果發現時已是中度高血壓並伴有明顯症狀,同時會影響生活素質,而且在生活起居的習慣上也難以更改的,最好選擇吃藥。
在指數方面,如果病患不單有高血壓,還患有高膽固醇、糖尿病或心臟病等問題,血壓一定要控制在130以下的標準。如果只是單純高血壓而沒有其他併發症,即使指數在160左右,也不必太緊張吃藥,先從改善生活方式著手。
●一旦吃藥就得吃一輩子不能停藥?貿然停藥是否會使危險性提高?
答:要吃上一輩子的藥是有一點誤導性。主要先看是哪一種高血壓,若原發性高血壓,是比較難根治,通常都需長期吃藥;如果是繼發性高血壓,只要原發病治好了,就不會有高血壓的現象。
另一方面,即使開始吃藥,但只要病患願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生活,使血壓控制在安全水平,也可以逐步減藥或減低劑量,甚至可以停藥。唯並不建議自行減藥或停藥,一定要和醫生商量。而且也不鼓勵血壓一穩定就馬上停藥,而是要逐步的減。
即使停藥後也要不時跟進。必需經常測量血壓,並保持健康生活。很多人在血壓受控停藥後,就以為沒問題了,繼續回復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結果血壓很快飆升並丟命。
也有一些人以為有吃藥就行了,甚至認為吃著藥就可以“亂來”,持續不良生活習慣,其實也很危險。病患應該每3-6個月去見一次醫生,讓醫生視情況把藥物再調配。因為血壓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愈來愈高。此外還得留意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因此一種藥也不能吃足一輩子。
●很多人都怕吃太多西藥有副作用,是否有其他東西可取代?
答:雖然很多高血壓病患有接受治療,但中風的人也同樣不少,那是因為很多人會找其他藥物、保健品或民間偏方來代替西藥,因而使至血壓飆升而中風或心臟病發。我勸諭病患不要自己做醫生,不要聽信甚麼東西能減血壓就貿然停藥以其他東西取代。目前唯有西藥最快達到降血壓效果。
是有很多人不想吃太多降血壓的西藥,擔心吃太多會使腎臟壞死,其實如果不吃藥,高血壓也會導至腎臟壞死。
我們首先要衡量吃藥對病情的利與弊。吃藥是有可能有副作用,但可能是10年20年後才會發生;不吃藥的話,有可能會立刻中風、心臟病或腎臟壞死。
其實無論甚麼藥,長期而大量的吃都會導至腎臟捐傷。如果吃著藥物並在短期內改善生活習慣,使血壓受控只攝取少劑量的藥物,可能直到生命終結,腎臟都未見壞死。
●平日要如何預防高血壓?患病後要怎樣防止惡化?
答:飲食不要太鹹太甜或太油膩。高血壓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引起,因此生活起居各方面都要照顧好。有壓力時,可以依靠一些娛樂或藝術性的事物來陶冶性情及減壓。
平日可用中醫藥膳調理身體,多吃一些芹菜及黑木耳這類有降血壓功能的食物,但卻不建議以這些來取代藥物。
患上高血壓後,首先最重要是聽從醫囑,定時定候吃藥。飲食與睡眠都要顧好,要勤於運動。若有其他併發病,一定要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