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3月11日

癌症的認知和治療


癌症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嚴疾。雖然大眾對癌症已有醒覺,然而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還是很片面。例如如何減低患癌的幾率?有哪些治療方法?手術後會復發嗎?癌細胞能被餓死嗎等等問題依然存有很大疑惑。與此同時,病人患癌後,在恐慌之下採用毫無根據的治療法而使病情加劇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新加坡腫瘤專科醫生黃醒榮有感癌癥已成為常見疾病,唯有知己知彼才能遠離癌癥威脅,一旦患癌也可以勇敢面對並接受正確的療法。因此創著了《醫生論癌症:認知及治療》一書,讓民眾對癌症有正確認識,並走出癌癥治療的誤區。以下訪談也讓讀者對癌症有進一步認知。

●為何一些患上同樣腫瘤、同樣分期的人,病情發展和存活率卻不相同?

答:病人接受或拒絕治療,會決定治癒率以及左右他們的生活能否很好的延續。在我們能掌控的因素中,即使積極去治療,但每種治療都可能存在著風險和負面作用。

另一點卻是非我們所能掌控。同樣的腫瘤和分期,理應用同樣治療方式就能得出同樣結果?但情況並非如此。我們所認為同樣的腫瘤,只是從顯微鏡和X光片看到表面同樣。但裡面的基因突變卻不徑相同。所以就有可能令病情發展與存活率皆不同。

●很多報導都指若病人擁有正面心態,有助提高存活率。心態是否確能影響癌症治癒率?

答:在客觀上,我沒辦法拿出科研証據顯示它的確實性。要確認必需經過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其實心態、壓力和心情,都沒辦法以科學方式來衡量是否對癌症的治療具影響。

我們也不能從科學角度証實一個癌症病人如果比較積極、比較開朗或懂得怎麼減壓,就有更好的預後。

但若問我主觀的看法,我會認為在某個程度上會有影響。只是沒辦法用科學的角度來証實。

●是否能夠帶癌生存"或與癌共存"?

答:與癌共存的說法,從科學角度只是一些慢性的癌症可能這麼做。例如高分化的前列腺癌,生長速度很慢。假設一名七八十歲的老人發現前列腺有個腫瘤,若主治醫生勸病人靜觀其變是合理的。可能最終病人會死於心臟病或中風而非死於癌症。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帶癌生存。

可是大多數時候卻不行。大部份癌症的進展速度很快。如果不治療,很可能在短期內會因癌細胞擴散而失去生命。

與癌共存不是指完全不治療。如果有治療並控制腫瘤,確是可以帶癌生存。例如很多第4期乳腺癌患,10多年了還能存活,她們都是有接受治療並繼續照常過活。加上現今有些治療帶來的負面作用不會很重。病人還是有很好的生活素質。不提的話,周邊人都不知他患癌哩!

癌症是否都能從表面症狀看出?

答:能從症狀看出的一般都不是好事。因為腫瘤通常要達到一定的體積才能使病人有症狀。例如乳腺癌可憑自己檢查摸到硬塊中察覺。但摸到時可能已進入第23分期,治癒率不比0期或第1期來得高。唯0期到1期的乳腺腫瘤很多時候體積太小摸不到,需用X光篩查方式來預早發現。

有些腫瘤確可在初期較易發現症狀,例如子宮內膜癌,一般會出血預示;同是生殖器官瘤,但若長在卵巢就不同。它不會出血,因為腹腔盆腔空間大,腫瘤長大也不會感疼痛。直至癌細胞撗散後才感不適;雖說等到有症狀一般都不太好,但至少乳腺癌還能憑摸到硬塊被發現。肺癌就不能,它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可是很多小毛病都會引發咳嗽,病人不會覺得是大問題,往往被發現已很遲。

最重要是身體有症狀不要當它是小毛病。臨床上很多直腸癌或結腸癌的病人,開始的症狀是大便出血,他們卻當著是一般的肛裂或痔瘡問題。過了很長時間沒改善才去求醫,發現是腫瘤時已很嚴重。因此若有症狀,無論該症狀是否嚴重令身體不適,如果在短期內還不能緩解,最好去求醫。

●是否對癌症有了認知就一定能獲得預防甚至療癒?

答:不能說有了知識就能避免。即使有這方面專長的醫生也會患癌及死於癌症。只是若有這方面的知識,從防癌的角度就能助減低風險因素。例如我們知道抽煙能提高患肺癌的概率;酗酒會使肝癌、乳腺癌機率提升;紅肉及加工的火腿、培根和香腸,多吃也是造成消化系統癌重要的因素。

對癌症有認知除了有助減低風險因素,另外就是讓大家了解,沒有甚麼萬全方法能百份百防癌。很多病人問我,他從不抽煙喝酒,也沒家族病史,本身是素食者,為何還會患癌?其實無論我們怎樣健康生活,還是有患癌的概率。因為很多因素並非我們能掌控,比如說基因遺傳怎麼防?環境污染也不是個人所能控制。所以定期篩查是很重要的。

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每樣檢測都是準確的。例如從血液檢查癌症指數的方式,準確性並不高。有病人發現癌症指數升高,很恐慌來找我進行了很多掃瞄及內窺鏡等等,最後發現根本沒患癌;相反的也有病人乳腺腫瘤很大才來找我,她說去驗血檢測癌症指數,指一切正常就以為沒事。這根本是誤導性。所以盡量不要用這方式。

飲食和運動是否對防治癌症起到最大作用?建議服食保健品嗎?

答:飲食上確是建議少吃紅肉、加工品以及腌制食物,而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科研曾對3組人進行研究:一組是純素食者。一組是肉食者。另一組是吃蔬菜和魚肉者。結果發現吃蔬菜和魚肉這組人是患癌機率是最低的。我們懷疑魚肉含有omega 3脂肪酸可能有防癌作用。

其實不單是食材的選擇,烹煮方法和飲食的溫度也很關鍵。飲食溫度太高會慢性灼傷食道黏膜,提升患癌概率;科研也發現若用高溫處理食物,會使食物的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變質,因此建議少高溫煎炸,多採用蒸煮方式。

確要有適當的運動不讓身體超重。超重會導至胃癌、胰臟癌、大腸癌、乳腺癌的概率提高。不久後,肥胖可能取代抽烟,成為人們所能掌握的因素當中最大的因素。

從科學角度上,沒有依據指保健品、維生素或抗氧化能防癌。以前科研認為服維生素A 可能有助減低肺癌。進行實驗後發現並不如實;科研也同時對維生素CE進行很多實驗,也沒發現有減低患癌或降低因癌死亡的概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