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6月10日

電療與化療在治癌的作用


說到治癌,總離不了電療和化療。相信很多人都曾聽聞這兩種治癌法多多少少都會為人體帶來副作用。例如化療會造成脫髮、嘔吐、沒食慾等等。且會把身體內的好壞細胞都殺滅,使病體更呈虛弱;而電療又會使身體燥熱。若使用在鼻哽癌上,或許還會破壞周圍組織,導至失去味覺、嗅覺、口乾、皮膚發紅等等。

基此原因,就有一些癌患者在面對電療和化療時,寧願選擇逃避而改用替代療法。但卻往往因此讓癌細胞擴散得更快並提早結束生命。

其實電療和化療是否真的如此恐怖?電療和化療在治癌上究竟扮演甚麼角色?在醫學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電療和化療又已有怎樣的進展呢?

且讓雙威醫療中心的醫學物理博士以及腫瘤化療護士陳依玲為讀者解剖電療和化療的迷思。

*電療(放療)

※電療是甚麼

電療也被稱作“放射線治療(簡稱放療)”。雖然俗稱“電療”,但它並非以“電”來接觸人體,而是以一種如同X光的高能量輻射線來破壞細胞的染色體,使細胞停止生長,從而消滅可快速分裂和生長的癌細胞。

※電療的作用

1.根治性電療:例如早期鼻哽癌可完全通過電療治癒。

2. 輔助性電療:用于手術後以降低局部復發率,同時提高存活率。也可用于手术前,如腫瘤太大,可先以電療縮小再通過手術取出。

3. 姑息性電療:對一些晚期腫瘤進行姑息性治療,以達到止痛、止血、縮小瘤體、緩解壓迫等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如何進行

博士透露:對病人來說,做電療就是被固定位置的躺著並接受放射線照射而已。但其實背後卻需經過相關醫務人員非常複雜且精準的設計。當中包括:

*體位固定及掃描:要准確的把射線引導到腫瘤上,必需對病人身體做固定。電療治療師會根據照射的部位而採用不同的固定法,然後進行掃瞄;胸部和腹部的腫瘤會隨著呼吸而移動,因此也得特別針對其移动範圍進行掌控。

*靶區勾畫:腫瘤科醫生在定位時掃瞄的CT圖上確定靶區(即要進行放射的腫瘤區域)。靶區範圍定得過大或過小都會影响電療成效。另外還要勾畫出需要受到保護的正常組織範圍以避免被放射。靶區確定後,醫生就會開出放療處方,例如放射的劑量與次數等。

*放療計劃設計:當醫生制定了放療靶區和處方劑量後,就由醫學物理師在電腦上設計類似建築圖紙,通過計算模擬出需要照射的各種參數。也即是放療計劃設計(Treatment Planning)。好的計劃能使腫瘤接受盡可能高的放療劑量,從而加大腫瘤殺滅。同時讓正常組織僅受到盡可能低的放療劑量,從而對正常組織作出更好的保護。

過後還得經過驗証以確保無誤,隨後才能正式實施療。進行時,病人每次都確保躺在同樣位置與維持同樣姿勢而不能作分毫移動。因此若在進行頭部或鼻哽部的腫瘤時,都會有一個面具套在病人頭上以助固定。

電療進行時就像做X光檢查,病人不需麻醉也不會有不適感。時間和次數依病情而定。從每次10-30分鐘、以及次到三四十次不等。

副作用

電療進行時,有時難以避免使周遭一些敏感組織受到影響而產生副作用。該副作用除了因人而異,也會根據不同的部位而呈現不同症狀。有者感覺疲累、身體燥熱、皮膚變黑、口乾、流口水、喪失味覺、後面局部脫髮等等;副作用通常會在電療2-3星期後出現。

博士指出,這些副作用在以前或許會不可逆。但如今的科技進步,雖然施行電療後依然有副作用,但卻是可以在一時間後恢復正常功能。

※演進史

第一台電療儀器是於1953年發明的電子直線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80年代的電療囿於技術不能給予腫瘤較大的劑量,也不能避免對正常組織的傷害。直至90年代,隨著計算機和電腦掃描的發展而創製了新技術,使腫瘤得到最大的致死劑量而使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較小;此外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的發展,也提供了更精確的放射治療。

隨著影像技術的進展,21世紀的電療已全面進入影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時代引入了四維技術。由於加入時間因子概念,在患者進行治療現場、對腫瘤進行追踪擺位誤差和器官生理運動對腫瘤靶區的影響,讓放射線更精準的作出治療。在這種情形下就可縮短療程。比如說肺腫瘤原本要進行35次,通過四維技術就可縮短至只需進行5次。

*新科技:目前雙威醫療中心也設有伽瑪刀放射手術(Gamma Knife)。主要針對頭部的癌症。它能以2倍更高的精確度避開病灶周圍的正常組織,以及高達130倍更低的劑量減低對病灶外的照射,更優於傳統的直線加速放射治療。


*化療

※化療是甚麼

化療即是通過化學藥物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癌手段。無論通過哪一種方式輸入,化療藥物都會隨著血液循環流遍全身。因此非常適合對治一些擴散在全身各組織的癌細胞。例如血癌、淋巴癌、骨髓癌等等。

※化療的作用

1. 根治性治療:主要是用來根治對化學治療較敏感之癌症,例如淋巴癌。

2. 前導性治療:某些癌症在進行手術或電療前,可先通過化療把瘤體縮小,使手術和電療更容易達成。

3. 輔助性治療:某些癌症在進行手術或電療後,可藉著化療殺死治療後之殘餘癌細胞以減少復發和轉移的機率。

4. 暖和性治療:一些癌症到了末期,瘤體過大會壓著神經線使疼痛或難以呼吸,也可用化療來舒緩症狀。

※如何進行

化療的藥物可通過多種方式輸入。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靜脈注射。也有一些藥物以片劑或膠囊形式通過口服。另外也有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

腫瘤化療護士陳依玲指出,由於有200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化療藥物也有50多種。因此給予甚麼藥物要取決於癌症類型、期數以及患者當下的病情而定。

不同癌症使用的化療計劃也不同,化療可以每天一次、每週一次或每月一次進行。可持續數月甚或一年。這也取決於化療類型以及病人身體恢復元氣到可再承受下一次化療所需的時間

大多數化療藥物會由肝臟和腎臟分解,然後通過尿液或糞便被排出體外。

※副作用

化療會影響所有在體內快速生長和分裂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因此難免會有一些副作用。但症狀卻因人而異。最易受到影響的系統包括消化道(嘔吐和沒有食慾)、毛囊(脫髮)、骨髓(貧血)、嘴(口乾)和生殖系統等等。

但大部份副作用都會在化療結束後好轉。健康的細胞也會恢復正常

科技先進之下,如今也有預防各種症狀發生的方法。例如可在化療進行前預先服食針對性的藥物,以預防嘔吐、敏感、腹痛、腰酸骨痛及發燒等等。

※演進史

化療最早源於二戰期間美軍研製出的化合物,被發現可對抗淋巴瘤後開始應用於醫學上。
隨著科技進步,近年在癌症治療的演進上也走入了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大多數標靶療法通過進入細胞來幫助攻擊細胞內外的標靶免疫療法即是使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

近年來的化療更傾向客制化的綜合療法,即醫生根據個別病人的身體狀況,來擬定是否採用多種而非單一的化療藥物,又或綜合標靶療法及免疫療法等。

化療病人在進行治療時應留意的事項:
1.      儘量讓自己睡得好、吃得好,保持均衡飲食
2.      建議只吃全熟的食物,無論是肉、蔬菜或蛋類
3.      積極配合醫生的建議和治療計畫
4.      不建議在療程進行中服食未經醫生同意的營養補充品或傳統藥品
5.      即使療程還沒完成,病患也可以前往旅行,只要事先和醫生討論以確保生活素質不受影響

*放化療的終極目的

電療和化療治癌中是各有作用且無法互相取代的療法,是否單獨採用或一併進行,則由醫生根據病情而決定。

萍和陳依玲也不否認,由於電療及化療對人體有所傷害。故此有些病人不願意接受治療而轉去吃中藥。她們認為任何治療都要經過科研和數據來支持。而中藥由於科研數據不足,因此並不鼓勵作為主治方法。

中藥的藥效不能殺死癌細胞。作為調理則是無妨。我們建議治癌還是採用正規的方法。在化療或電療結束後才找正統的中醫調理。曾有個年輕的鼻哽癌患者,原本要做33次電療。但他進行到30次卻放棄電療而轉去吃中藥。過後癌細胞擴散到淋巴而去世。這是非常可惜的,其實鼻哽癌通過電療很容易被治癒。

現代科技已能把末期癌症存活率延長,因此勸諭病人不應該放棄。即使被判了絕症也要堅持做治療。往往被認為只有一年存活率的患者在放化療後卻能活上好幾年甚至十數年,同時也能改善生活素質。我們在臨床上也經常看到一些只能躺臥的末期癌患者,經過電療或化療後都能起來行動;如果在進行放化療期間有不適,可找醫生商討如何舒緩,讓醫生針對不適的情況開藥緩解。即使放化療會帶來一些副作用,但若與不做治療而任由癌細胞生長擴散的後果相較,两弊相衡取其輕,任何人都不應該放棄治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