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2月12日

中醫對治流感(1)

當流感洶湧來襲並出現死亡案例而市面的抗病毒藥物又短缺時,是否還有甚麽好方法來應對?

其實原來中醫在對治流感類的疾病方面有獨特的一套。馬來西亞中醫總會秘書長郭偉康醫師透露,當年香港沙士疫情暴發以及全世界都面對H1N1及H1N9等大型流感的侵略時,中國香港方面由於有中醫藥的介入治療,才能在短時間裏減少死亡率。

“那時面對大型爆發的疫情,西醫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由於病毒會變型,一般流感疫苗也難以壓制;中醫之所以能發揮功用,因為不是一種藥治一個病,而是一個方劑。中醫藥雖然不能非常針對性的專攻某一種病毒,但把所有對應的中草藥合起來,多多少少都有抗病毒和抗細菌的功能。”

面對時下的流感也一樣,中醫屬於綜合性調理,著重固本培元。在提高本身抵抗力的同時也能祛邪(抗病毒和細菌)。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的理念,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謂的“正氣”就是對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邪”指的是各種致病因素。

雖然一般流感都是病毒造成,而且還有很多分型(如甲型/H1N1流感),但對中醫來說,無論是甚麽型的流感,甚至只是普通傷風感冒,中醫都把之歸類為外邪導至的疾病。並作出分型如風熱型、風寒型、濕熱型等等。在處理方式上也比較伸縮性,會依據不同的病征而配給適當的藥物。

郭偉康指出,雖然中醫治療在時間上不比西醫快,但不能否決中醫藥的效果。尤其經過沙士和H1N1的疫情後,衛生組織已領略到中醫藥的強項,近10年來對中醫藥也非常重視。

“以流感來說,單靠中醫可能很勉強,單靠西醫也有點困難。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最棒的。”

*預防保健

雖然大馬目前有不少流感案例,但郭醫師勸諭民眾不必過於恐慌。無可否認傳染病會傳染得非常快,但最重要是平日要照顧好自己,有足夠的抵抗力就不容易患病。

一旦有病癥,預早發現及早診斷就是了。尤其是高風險人士(比如兒童、高齡、孕婦、慢性疾病患者等),當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涕或鼻塞、頭痛、身體疼痛、發冷和疲勞等,最好先去讓西醫作出明確的診斷再來對治。因為很多疾病(例如感冒或骨痛熱癥),在初期的癥狀表現都大同小異。

若是病情輕微的,也可采用中藥或食療來預防或舒緩癥狀。

“如果有發燒,而且非常怕熱兼有少許怕冷,是屬於風熱型。可采用菊花,或是夏枯草、金銀花等煲水當茶喝;如果比較怕冷並有少許怕熱的,屬於風寒型,平日要吃一些帶溫的食物,例如蔥頭或姜,以助發汗;若是發燒且感到疲累沈重的,是屬濕邪型,可喝清熱祛濕解毒的藥茶如黃岑、半枝蓮、夏枯草、藿香、茯苓、板藍根或蛇舌草等;若是傷風咳嗽,就要多保暖,多喝溫水或蜜糖檸檬;平時的起居飲食要註意,多運動。並註意要多喝水。很多人正氣不足的原因就是少喝水;高風險者建議去打疫苗;有癥狀者就要常洗手,戴口罩。”

若是孩童,可替他在背部及胸前做些輕微按摩。在其背脊骨兩側以及胸骨前正中搽一些藥油後,以向上下推的方式輕輕按摩。如果孩子經常有咳嗽或過敏,也可用熱毛巾在後面擦一擦,有助活血並促進排汗。過後讓他喝溫水。另外也可在腳掌及手掌的反射區按摩,或按壓每根手指的指甲兩側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抵抗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