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2月20日

中醫對治流感(2)


近日大家都被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武漢肺炎)的疫情搞到神經兮兮,生活幾乎失去了常規。

雖然我國也有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但畢竟不比流感和我們的生活如此近距離。若能對流感的防治有進一步認識,相信大家就不至於如此恐慌。

很多人誤以為“流感”和“感冒”是同一種病。葉耀斌中醫師指出,流感並非普通感冒。它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簡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普通感冒(common cold)則是一般在受涼、淋雨或過度疲勞後,因為抵抗力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兩者有所差異。

普通感冒所表現出來的癥狀較輕,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引起鼻塞、流涕、咽喉腫痛、打噴嚏、咳嗽、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一般比較容易治癒;而流感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則會更嚴重且更復雜。除了起初類似普通感冒出現上呼吸道癥狀之外,還往往會發生嚴重的全身癥狀,例如高熱、全身酸痛、無力,還可能有腹痛、腹脹、嘔吐等,並且會在一些人中造成並發癥。

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並發癥,可因肺部感染快速進展導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多臟器衰竭而死亡。流感也可以同時促使某些慢性疾病惡化,如哮喘、心臟病、糖尿病。其他並發癥可以是:中耳炎、腦膜炎、心肌炎、神經系統損壞等。

絕大多數人得了流感,即使不吃藥也會在1-2周內恢復。但流感也或會引起上述嚴重的並發癥,因此如果出現特別情況就應該及時去就醫。比如感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胸部或者腹部疼痛、有脫水的現象(比如站起來感到頭暈,或排尿減少)、神智意識出現問題或不停嘔吐等。

★中醫對治

無論是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在中醫皆屬於外感病的範疇。葉耀斌醫師表示,古代中醫稱之為傷寒。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難經》有這樣的記載: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古人雖然不知道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是為病毒感染受致,但對其癥狀、診斷、鑒別、治療等已有頗為深刻的認識。

流感既可能表現為傷寒型 (寒性流感),也可能表現為溫熱型 (熱性流感)。若只用衛氣營血、三焦辨治,則不足以治傷寒證;若純用六經辨治,又難以治療風溫、濕溫等溫熱證。所以,流感的辨治必須根據臨床表現靈活運用六經、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的方法進行。在中醫治療的經驗之下,寒性流感當用《傷寒論》六經辨證;熱性流感當以溫病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

*辨證分型

所謂衛氣營血辯證,是指由表面初期到進入內裡的病情變化,症狀如下:

※衛分證
相當於西醫的單純型流感。一般是流感的初期階段。風熱為患的表現是發熱惡寒、頭身疼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口渴、咽痛等。體溫在39℃左右。治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氣分證
相當於西醫的肺炎型流感。一般是流感的中期階段。表現為壯熱、口渴、咳嗽加重、氣喘、咯血或痰呈鐵銹色。體溫多在39℃以上。治以宣肺平喘、解熱除煩。

營血證
相當於西醫的中毒型流感。表現為高熱不退(熱度達40℃以上)、心煩不寐、神昏譫語。四肢抽搐或頸項強直。治宜清營瀉熱、涼血熄風、清心開竅。

*調治方式

中醫依據病因把感冒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暑濕型、氣虛型、陰虛型等。臨床可運用中藥、針灸、拔罐、小兒推拿等方法治療疾病。

葉耀斌醫師表示,成人可服用中藥、針灸增強人體正氣。孩童則可通過小兒推拿,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的作用。

急性期適宜以瀉為主。能夠祛風解表,驅逐外邪入侵。對於肌表被束,外邪留滯引起的周身疼痛、鼻塞、惡風等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大椎為諸陽之交會穴,最後留罐在此可驅邪外出;恢復期適宜扶正祛邪,重視益氣養陰,調補陰陽臟腑等功能。

★食療藥膳

葉醫師指出,在預防流感方面,西醫是打預防針,而中醫的理論則是要養好正氣,邪氣就不易入侵。流感高發季節時,不妨煮一些補氣的藥膳或茶飲,提高自身正氣,預防流感。

在中醫理論中,預防流感首先要補氣,因為身體正氣夠,就不怕邪氣入侵,中藥材包括黃耆、白朮、防風、紅棗等,應用在藥膳或茶飲,可以增強抵抗力。

平素神疲氣短乏力、易反復感冒者,屬氣虛體質,建議服用能補氣健脾的藥膳或茶飲,來增強免疫力。

以下一些食療藥膳可供參考:

※蔥頭薑水
淋了雨出現初期傷風感冒現象者,可拿小蔥頭拍爛後,加一兩片薑泡水或微煮一下當茶飲。但要確定沒有其他兼症。
*注意:陰虛體質者不宜。陰虛型即屬於熱底,比較容易長痤瘡以及喉嚨痛。這道茶飲屬性偏辛,喝了或會不適。

黃芪黨參枸杞飲
用黃耆、黨參和枸杞子各3錢,紅棗3枚與生姜3片(成人一天的劑量),洗凈後煮水喝。
這道茶飲有健脾補氣的作用。如果有火氣大的問題,可再加麥門冬3錢去緩和。適宜氣虛型患者。用作預防,可一星期喝1-2次。

※四神湯
以蓮子、山藥、茯苓、芡實、薏仁煮成湯飲。也可自由配搭肉類。有健脾作用,並加強抵抗力預防疫病。

*但切記提升免疫力的進補方法未必適合所有人。人體的免疫系統如雙面刃,太過或不及都可引發疾病。免疫力混亂、過高的患者,例如患有過敏、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的人,就不可過度提升免疫力。此外,已有流感癥狀表現者,忌服上述補益藥膳及茶飲,以免戀邪。

**因各人體質有所差異,建議服用前先咨詢專業中醫師**

*流感期間飲食宜忌

選擇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菜湯、稀粥、蛋湯、牛奶等。宜清淡少油膩。多食含維生素CE及紅色的食物如蕃茄、蘋果、葡萄等。並要多喝水。

忌食過鹹、過甜、油膩、辛辣和燒烤食物:鹹食易使致病部位黏膜收縮,加重鼻塞、咽喉不適等癥狀;甜膩食物加重濕氣,而油膩食物不易消化;辛熱食物則易傷氣灼津,助火生痰,使痰不易咳出;燒烤煎炸食物的氣味會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易導致黏膜收縮,使病情加重,且不易消化。

預防方式

以下方式有助預防流感: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少去人多地方,多戴口罩,勤洗手,多喝溫水,充足休息。
*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所以必須與感冒者保持距離。戴口罩有助減少傳染機會。
*接觸患者或共用地方後,用洗手液搓洗手心手背再沖洗乾凈。別讓病毒細菌有機可乘。
*患者則要自我隔離,避免傳染給他人。

病情較重者必須接受正規治療。輕症者則可自我運動或按摩穴位來舒緩。

DIY保健法

※麻油散熱
發熱時,在額頭、面部、前胸及背部塗上麻油。用手反復搓揉按摩4-5次。麻油能透過皮膚把熱從體內帶出來。兒童尤其適宜。

捏痧
*傷風頭痛者,以兩根手指在眉心之間捏放。把痧毒捏出來,有助減輕症狀。
*喉嚨痛、喉嚨癢或咳嗽者,可在頸部正中捏痧,可舒緩症狀。(切忌不宜捏頸項兩旁,避免捏到大動脈)

※穴位按摩

1、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大骨頭突起的下緣。
操作:以食指和中指用力的按住大椎穴,按摩一兩百次。
功效:緩解發熱,適合高熱人群。

2、風池穴
位置:頸後枕骨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凹陷處。
操作:雙手抱攏頭部,用雙拇指揉捻穴位2分鐘。
功效: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具有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

3、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間。
操作:用兩手的食指分別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並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搓摩50次。
功效:緩解鼻塞流涕,通鼻竅,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鼻塞、流涕癥狀。

4、尺澤穴
位置: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
操作:拇指用力點住尺澤穴,慢慢揉動數十次。
功效:緩解咳嗽,咳痰癥狀。

5、大魚際
位置:掌心靠近拇指處隆起的肌肉
操作:雙手合掌,兩手的大魚際對搓。交替互擦1-2分鐘。
功效:緩解咳嗽癥狀。

*香囊
另外也可準備防感香囊。以丁香、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葉、佩蘭、桂官、小茴香、菖蒲石、蒼朮、薄荷、藿香等中藥材做成香囊,可掛在車裏、家裏或小孩身上。具有芳香辟穢、祛邪解毒的功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