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5月7日

罕見病


2月尾有一個國際罕見病紀念日(International Rare Disease Day)。發起的日期也和罕見病一樣非常罕見,即是229日。這個日子幾乎每4年才有一次。確實屬罕見。

究竟甚麽病才是“罕見”的疾病?罕見病是否可獲治愈?又有沒有辦法可預防呢?且讓小兒專科醫生梁健寬為我們解惑。梁醫生本身是其中一個罕見病組織“大馬蝴蝶寶貝關愛中心”(Debra Malaysia) 的主席。這組織同時也是大馬罕見病聯盟基金會的附屬會員。

*罕見病的定義是甚麽?

答:罕見病(Rare Disease)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因為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就有不同的情況。例如在美國,若某種疾病的發現率是1500人少於1人就稱為罕見病。但大馬卻是4000人中少於1人才算是。大馬有3200萬的人口,如果該種病的發現率少於8000宗才叫罕見疾病。

由於不同的地區有個別的分類以及不同的數目去定義,因此罕見疾病的種類也難以有統一數據。比如以美國為主的罕見疾病組織(NORD)已經列下1274個疾病是屬於罕見疾病。而歐洲卻有7000-8000種的罕見病;大馬目前則沒有一個很明顯的數據。因為我國的罕見病大部份都零星分散,由不同的專科醫生在照顧各別不同的罕見疾病患者。

*罕見病如何被歸類?

答:沒有很明確的分類方式。一般來說是可以分成兩大類,即基因性和非基因性。大約有70-80%的罕見病都和基因有關系。另外20-30%非基因性的,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失調、細菌感染或是一些罕見的癌癥。

另一個方式就是視疾病主要影響身體甚麽部位來分類。例如影響到皮膚的“層板狀魚鱗病”或“大皰表皮松解癥”,就屬於皮膚類罕見病;一些影響到血管比如“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征”,就納為血管類罕見病。另外還有影響到骨、神經、肺、腸、腦和心等等的,也以此類推。

*據悉在大馬也有一些罕見病組織,例如你負責的大馬蝴蝶寶貝關愛中心。這些組織的成立有何作用?

答:上述提及罕見病的定義或數據都不太重要。最重要是能帶出罕見疾病的理念。這些組織的成立,主要是凝聚罕見病的病患與家屬,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是孤單的,可藉由這管道一起去面對社會的壓力;其二,當該種罕見疾病個案累積到一個數目後,就比較容易獲得一些藥廠去研發某些相關對治藥物。因為現實畢竟是現實。如果該罕見病的數據太少,受惠病人不多的話,藥廠是不大可能投資難以取得回報的資金去研發。

例如大馬蝴蝶寶貝關愛中心,成員是患上大皰表皮松解癥的幼兒,因為皮膚像蝴蝶那般脆弱,因此也稱為“蝴蝶寶寶”。這些蝴蝶寶寶分散在全馬不同的角落。我們10年來已把100名蝴蝶寶寶凝聚在一起。當這些罕見病患被凝聚起來時,就能以這數據來取得社會和政府的幫助,讓世人知道有這麽一群孩子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愛。

另外,也有一些已很少見的疾病不需被標簽為罕見病、也不必通過罕見病組織的管道而卻能獲得政府和社會人士的資金和關註。尤其一些能通過疫苗接種而免疫的疾病,比如說小兒麻痹癥,又或者是梅毒,這些病如今已非常罕見,但早年政府在醫療政策上已給予足夠的撥款來防治,因此也不需通過罕見病組織來引起關註。

*甚麽因素造成罕見病?

答:罕見病裏有70-80%是和基因或者染色體不正常有關。人體裏有250003萬種不同的基因。每個基因都是制造人體蛋白質的一個方劑。如果基因不正常,造出的蛋白質也不正常。嬰孩出生時,身體裏的一些機能就會被影響。這類先天性的罕見病,在幼兒時期就出現。

當然有一些是後天的,例如傳染性的疾病。若孩子沒有事先接種疫苗,就有可能患上。又或者母親懷孕時得了梅毒又沒做產檢,就會把這些罕見病傳給孩子。

一些罕見病也會在同一個地區頻密的發生。例如上述的蝴蝶寶寶,沙巴北部的必達士(Pitas)裏的幾個村莊就發現有20多名病患;另一種層板狀魚鱗病,在吉打州的華玲(Baling)就有好幾十個家庭的孩子患病。

*罕見病可以根治和預防嗎?

答:大部份都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能減緩癥狀或提供讓患者的生活較有品質的一些輔助方式,同時也減輕患兒父母的精神負擔。

以層板狀魚鱗病為例,患兒的皮層很厚且沒有彈性,輕微的活動都會受阻,而且外表不雅觀。我們就配給一些藥物以薄化皮膚的厚度,讓他們舉動較靈活,再加上滋潤膏以去除死皮,雖然不能被根治,但至少有助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理論上可以被預防。因為罕見病有80%左右和基因有關,如果孕婦作羊水檢查被確認胎兒的基因不正常,在信仰和情況上又允許,是可以選擇終止懷孕的。

若是一些細菌感染導致的罕見病,比如說梅毒,如果孕婦能在懷孕初期就有作VDRL的檢查,一旦呈陽性就預早讓孕婦接受治療,就能有效防止胎兒受感染。

*請簡介數種罕見病。

※層板狀魚鱗病 ( Lamellar Ichthyosis)
*因素:這是以基因為基礎的皮膚病。估計每10萬人中會有1名患者。並會密集出現在同一地區。例如吉打州的華玲就至少有20-30個病例。

*癥狀:當患兒出生時,全身皮膚像被一層透明塑膠袋緊密包裹,醫學上稱為火棉膠嬰兒(collodion baby );人類的外皮層每4-6周就會有一次新陳代謝。底層的皮膚在經過4-6周後就被推上皮膚表面。如果來不及把死皮排掉,這些死皮就會一層層的貼在外皮上,呈現出層板狀魚鱗。患兒的皮膚就是出現這情形。此外,其眼瞼和嘴唇也會朝外。

*風險:這種病不會危及生命,但不雅的外觀卻會讓孩子遭受社會異樣的眼光。如果眼睛上的皮膚太緊不能下蓋,眼睛長年暴露在外面而得不到保護,就會幹燥並在上面形成一片膜,使視力逐漸減弱。

*治療:這種病不能被根治,但可以采用大量潤膚露柔化粗糙的皮膚,同時也可讓患兒服食一種改良的維他命A(Acitretin),以把死皮弄薄,讓孩子有更大的活動能力。

※大皰表皮松解癥/蝴蝶寶寶(Epidermolysis Bullosa)
*因素:是基因突變引起的皮膚問題。並有分輕微及嚴重。根據聯合國統計,每100萬人裏就有10-30個蝴蝶寶寶。以此推算,大馬大概就有900-1000個。但有被記錄在相關組織裏的蝴蝶寶寶卻只有大概100個,並且是屬於嚴重形的。預料還有更多情況輕微的沒有被記錄在案。

*癥狀:患兒最大的問題是皮膚很脆弱。假設在皮膚上黏貼紙,撕開後皮膚就會出現水泡;鞋子及衣褲與皮膚的摩擦或大小便後用紙巾抹拭,相關部位都會產生水泡。嚴重的即使坐著或躺著不動,皮膚和椅子或床祳之間的受壓處都會產生水泡。

*風險:這不單只是皮膚問題,嚴重的連口腔、舌頭、食道及腸胃也會出水泡或被感染。一些指甲會脫落,手指因糜爛沾粘在一起而畸形。更嚴重的整個部位甚或全身的皮層都會脫出。甚至全身皮膚糜爛,細菌感染之下就會致命。

*治療:未有根治的方式。最重要是給予足夠的營養,讓損壞的皮膚被復原。再來就是避免不必要的磨擦,例如把鞋子改良、褲子選松寬的,紗布也要采用特制而沒有黏性的,盡量讓患兒在活動上不要有太多磨擦。

※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
*因素:這是一種非遺傳性的基因變種疾病。並非父母傳給孩子,而是母體裏的卵子和精蟲結合過後的基因突變。人體裏基本上有4種管,即細微血管、靜脈、動脈和淋巴管。當基因突變時,會導至原有的血管增生5-10倍,造成血管畸形,合並肢體肥大。幾率是10萬份之一。
 
*癥狀:有紅紫色的胎記。胎記通常覆蓋一只腿的一部分;靜脈畸形。一般在腿表面上腫脹及扭曲;
骨骼和軟組織過度生長,通常會使一側的腿明顯肥大。但也可以發生在手臂上。

*風險:可能造成淋巴系統異常。淋巴系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可以防止感染疾病並運輸淋巴液。如果發生異常並存在多余的淋巴管,就不能正常工作,也可能導致滲漏和腫脹。

*治療: 有以下治療方式。其一是註射硬化劑;其二是手術切除。其三可口服藥物(Sirolimus)以獲得50%改善。

※腦原發性血管瘤病(SturgeWeber syndrome, SWS
*因素:這也是一種非遺傳性的基因突變疾病。當胎兒在子宮孕生長時,與SWS相關的血管開始形成,並在發育的第6周左右,這區域周圍會形成神經網絡。通常該網絡會在開發的第9周消失。但是對於SWS嬰兒來說,這種神經網絡並不會消失。這就減少了流向大腦的氧氣和血流量,進而影響大腦組織的發育。每2-5萬人中會有1人。

*癥狀和風險: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並有3個特征和可能性。其一是細微血管的增生使臉上有酒紅色的胎印;其二是當細微血管增生在眼睛周圍時,就有可能使眼壓增高而造成青光眼;其三是腦膜和腦血管畸型的話,就可能發生抽筋的現象。甚至發育遲緩以及一側肢體不靈活。

*治療:在皮膚上的色斑,早期可替患兒用激光消除,每兩個月一次,大概進行10次左右就可把胎印減少70-80%;要定期檢查眼壓,以免視力有問題;若是影響神經線的發育,會產生抽筋的現象,就要服食藥物以減輕。

※成骨不全癥(Osteogenesis Imperfect)
*因素:成骨不全癥也稱為脆性骨病。是一種主要影響骨骼的遺傳性疾病。由於基因問題,患者的身體不能產生骨膠原而使骨頭變脆弱。據估計,每10萬人中有4-7人受影響。

*癥狀和風險:有分為輕微和嚴重。嚴重的情形是,一些嬰孩生出來後就有好幾根骨頭有折斷現象;一些則輕微的跌倒也會骨折。患者的眼白部位一般會帶有藍色。

*治療:未有效果顯著的治療方法。只能盡量不讓患兒參與容易受傷的活動。當骨折後,只能用石膏支撐,讓骨頭慢慢復原。

※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因素:這是神經系統的遺傳疾病。除了遺傳自父母,也可能由於基因突變而發生。它會導致腫瘤而影響神經細胞的形成和生長。在美國每34千人中就有1個病例。

*癥狀:患者的身上會出現淺棕色的胎記,俗稱咖啡牛奶斑(Cafe au lait spots)。一般人可能會有1-3個類似色斑,而神經纖維瘤的病患則會有6個或更多。患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在身上慢慢出現一粒粒的神經纖維瘤。有者甚至高達幾百上千粒。

*風險:它會影響皮膚、神經、眼睛、脊柱和血壓高。除了皮膚,神經纖維瘤也可能出現在脊椎骨裏,甚至出現在腦裏使血壓偏高,並使骨頭有畸形現象。

*治療:沒有根治的方式。如果纖維瘤出現在皮膚上就可直接切除。若是發生在脊椎骨就比較復雜,必需由神經科醫生判斷是否適合進行手術。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
*因素:先天性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胎兒通常在母腹中已遭受感染,但癥狀可能要到出生後數周或數月才變得明顯。先天性梅毒在古早年非常普遍,如今則已受控制。在2016年,大馬每10萬人中只有4例先天性梅毒傳播病例。

*癥狀和風險:在胎兒期可表現為肝臟腫大、胎盤增厚、胎兒水腫、早產或死胎等。早期癥狀包括出生體重低,營養發育均落後於同齡兒。有皮膚問題如膿皰疹、脫皮、斑丘疹。並有可能造成腦膜炎、失聰、智力發育遲緩等等。

*預防和治療:我國衛生部已有預防梅毒的方式。最有效的是孕婦必要在第11-12以及第30-32的懷孕周期去檢查黴菌的指數(vdrl)。如果發現有梅毒螺旋體,就可即時配給抗生素治療孕婦,進而減低母親把梅毒傳給胎兒的機會。

※先天性代謝異常(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 IEM)
*因素:先天性代謝異常是一群非常復雜的疾病,大概包含了500種病。這些都是涉及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例如線粒體疾病、尿素循環缺陷、.有機酸尿癥、糖原貯積病、脂肪酸氧化病和溶酶體疾病等等。

大部份是基因缺陷的遺傳性疾病。並且需要兩個缺陷基因的結合才會誘發下一代產生這種病。很多時候父母只是帶菌者而本身並沒有癥狀。如果父母雙方都攜帶一個特定IEM的相同缺陷基因,他們就有25%的風險生下患有代謝異常的孩子。

*風險: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智力低下、肢體障礙甚至死亡。

*預防和治療:如今的新生兒可通過臍帶血篩查,以能早期獲悉是否有IEM的風險。如果很早期發現,可采用食物療法和酵素的補充來減低疾病的嚴重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