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9月7日

強迫症

有些人一直覺得手很骯髒而一再洗手,或不斷的檢查門鎖水嚨頭及煤氣爐,又或者是重複把家裡的物品一再收拾排列……這些行為和強迫症的症狀非常相似,究竟是否有以上行為即代表患了強迫症?

心理醫生黃章元說,如果這些行為會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一旦停止不做就不能專心而感到焦慮的話,很大可能就是患了強迫症。

但只要在病發初期接受治療,而且獲得家人支持與協助,強迫症是可以根治的!

●甚麼是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答:強迫症是一種精神失調的疾病,也屬於焦慮症的一類。包含了強迫的思維、強迫的行為以及影響情緒的後果。

所謂強迫的思維,就是指有某一種想法,會一直重復、持續並反覆在患者的腦海裡顯現。
即使知道那種想法是多餘且不正確的,卻不能克服的去想它,繼而產生焦慮感。

過後為了要克服焦慮感,就會以強迫的行為來減低不安的感覺,即不斷重複一些無意義且會帶來困擾及浪費時間的動作,例如不斷檢查門鎖、煤氣爐、電燈掣,或是不斷洗手、洗澡、擦地板等等。

縱使明知那些行為是多餘及不正常,還是不能自我控制的去做。這些強迫的行為,並不是隨便做任何東西,而是根據某一種固定性的方式,並且會以嚴格的規則來執行,才能減低強迫思維產生的焦慮感。

●強迫症有哪些行為症狀?

答:比較普遍的行為症狀,大致上歸類為衛生、感染、整齊以及對自身外表的不滿等等。

屬於「衛生」型的,患者會覺得手或腳不乾淨,要一直不斷的清洗、洗澡,又或是不斷洗廁所或擦地板;「感染」型的,患者會認為自己有病,或是感染了某些疾病,不斷的去看不同的醫生及做不同的檢查。

有些患者會把家裡的東西排列得非常整齊,而且一定要依據秩序,若是人家觸動到一點點,就要重新排列;一些患者則覺得自己的外表或身體有畸形,例如覺得左眼比右眼大,或鼻子是歪的,不斷要去尋求醫生、美容師或整容師的意見。

另外則是時常懷疑門沒上鎖、水嚨頭或煤氣爐沒關好、帳目算不對等等,不斷的重覆去檢查。

●如何判斷患了強迫症?

答: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本身的習慣與規律,多少都可能有上述的意念及行為,不見得這就是患了強迫症。這些行為必須是不合理、帶來重大痛苦或佔據許多時間的。

也沒有所謂「次數多少才算是」,有些人有潔癖,平時也很愛洗手,或對骯亂看不過眼,一定要收拾得整整齊齊才擺休;也有些人習慣了上班前一定要喝牛奶。你能說這些都是強迫症嗎?最主要是看這種行為的滲透性與影響性有多大?造成的焦慮感有多重,以及克服性有多難?

一個真正強迫症患者是完全不能克服上述行為,導致充滿焦慮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社交與工作等等。

舉例說,如果基於趕上班而來不及喝牛奶,或太忙碌而暫時把慣常做的行為放到一邊去,而且接下來也不會受到影響或引起焦慮感的,就不算是強迫症而只是一種生活上的習慣;若是影響到完全不能專心工作,例如正有很重要的會要開,他卻一直在想著:我還沒有喝牛奶,或我今天還沒有洗手……無論如何都不能專心而一直想著這些事情,那就是強迫症的症狀了。

●導致強迫症的因素是甚麼?

答:強迫症的因素和其他精神病一樣,很難找出真正病源,一般相信是多元因素造成。患者在病發前擁有怎樣的性格、思考方法以及思想態度都大有影響。

很多強迫症患者,本身很有創意也很會聯想,並有「想太多」的 性格;另一類的性格則是沒有安全感,比較膽小及害怕。

一些人沒有安全感,聯想力很高,當遇到挫折時,就會聯想到很多奇怪的事情。這種強迫的思想在腦裡面一直重複出現,使他們有焦慮感。慢慢的,他們又會聯想,倒不如做某些事情,根據某些方法來克服這些聯想,於是就造成強迫行為。

總括來說,最大的緣由是本身的性格+思想方法+遇到問題+後期自我壓抑的解決方法=強迫症。

有個女個案本身很愛乾淨,婚後搬進夫家和家婆住。由於家婆衛生觀不強,會把地抹和衣服放在一起洗,也試過用同一個桶來洗菜及洗衣服。兩個星期後,她就得到強迫思想。她很怕骯髒,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腳洗了幾輪才敢進屋子。洗了手後就不敢去觸摸任何東西,一摸到東西就要重複洗手。這是她愛乾淨的性格再遇到生活的改變而使她得到強迫症。

●強迫症和遺傳、性別、年齡及環境有關嗎?大馬的患者人數多嗎?


答:遺傳上也會有,但只有20-30%,加上後天的條件才會造成強迫行為。

男女的機率同等,只是男性病發率較早,一般在10多20歲就會病發。女性初發會在20多30 歲。年紀越高,病發率就越低。如果年輕時沒有強迫症,不會在七老八十才患有。

在環境方面則有一定的關係。一個人即使有遺傳因素,如果成長過程順利,沒有遇到任何重大挫折,是不需要涉及以重複的強迫思考及行為來克服壓力及問題。

我們看到很多個案,原本是很「正常」的,在面對某些挫折時,他們接受不到,也無法從挫折感中把自己拉出來,腦海裡就製造了很多故事與聯想,繼而患上強迫症。

大馬與全球的統計數字不會相差太遠,約有 0.5-3%,即每100-200人裡就有一個強迫症患者。

●強迫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答:有些人原本性格開朗,社交能力很強,一旦患上強迫症,本身性格會徹底改變,變得很固執、暴躁及憂慮,對人生的編排也會出差錯。舉例說,原本他一早計劃好日後要出國讀書。患病後,也許他以洗手來降底焦慮感,這時他會聯想到,如果出國讀書,可能沒有洗手間或可能不大方便,就不能時常洗手。於是他就會把全部 計劃毀掉,一切學業、事業及夢想就此破壞掉。

此外,週邊的人也不明白為何他會變得固執死板,一定要重複去做某件事。家人、朋友、同學或同事也會覺得他很奇怪,就會討厭他甚至和他疏遠。

到了後期,他也可能會同時患上憂鬱症、焦慮症及恐懼症,也不敢出去社交,長此下去,事業及婚姻失敗,就會有自殘或自殺的念頭。

●如何治療?

答:西醫第一步是用藥物 ,一些增加血清素的藥物已很普遍被用來治療強迫症,成功率達40-50%。有時情況複雜就得參兩三種藥來克服。另外,行為治療及家庭治療也很重要。

在治療初步,醫生會讓病患服藥,患者服藥後會感覺病情受控制,但情況還是存在的,這時就要用行為治療,而且不鼓勵遠離害怕的東西。一些病患若是怕骯髒,每次觸摸到髒物就要洗很多次手;在服藥後,他要去接觸骯髒的東西,但只能洗一次手而絕不能洗第二次。

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治療,家人要明白病患的情況,要理解他為何會有這種重複思想與行為,在他焦慮時,作為家人的應該給他怎樣的支持、鼓勵和安慰。

有個男個案在獲得妻子支持與幫助,半年內就治好了。該男性是每次一上洗手間,就要把整個洗手間清洗一輪,有時洗了還是覺得不乾淨,又要重複再洗,結果整個小時待在洗手間不出來。他的妻子在他一進洗手間就提醒他,進去後要馬上出來,一旦聽到水聲就敲門敲到他出來為止。他出來後有焦慮感,想要跑回去洗,妻子就會抱著他或哄他,要求他陪她看戲喝茶,分散他的注意力。結果成功治癒。

家人的支持、提醒和忍耐力很重要,在這一點絕對不能姑息也不要鼓勵他說:「給你洗多一次,下次不准洗」之類。要一開始就嚴厲的執行,不讓他有機會觸碰。

整個家庭來幫助一個病人,康復率會很高;如果整個家庭都排斥及埋怨他,患者的康復機會就很低。

●怎樣的情況才要接受治療?是否要終生服藥?能根治嗎?

答:一旦察覺已經不能控制一些不必要的行為,即使有重要的事也一定要先完成某些重複又不必要的動作,那就是強迫症的行為。當發覺這些無謂的事是一天裡最主要的任務,就要去接受治療。

初期治療是能根治的,不必終生服藥,因為那只是一種壞的思想習慣,忘掉及改掉它就能痊癒。但如果有復發一次,就有可能會復發第二第三次,那時就可能要長期服藥。所以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就能斷根。

可是多數強迫症患者是在較後期才來尋求治療,因為他們沒有初期病發的醒覺。家人也已習慣他的行為,認為是天生的。很多人不知哪裡是界線,哪裡才是生成的習慣,家人會把不正常的行為正常化了,而不察覺它的嚴重性。反而是同事朋友或伴侶比較容易發覺。

●強迫症算是較輕微的情緒病嗎?某些行為(例如不斷懷疑門沒鎖好、煤氣爐沒關上等等)和妄想症有些類似,兩者有共通點嗎?


答:它絕不是輕微的情緒病,反而是比較棘手的一種。憂鬱症可能兩三個星期內就能讓患者安穩下來。強迫症則比較難,可能要用上半年甚至一年時間都不能完全克服。

強迫症是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並用行為來減低思想上的焦慮,例如明知是乾淨的,還是要一直洗手,患者本身也知道這種思想與行為是錯誤的,只是不能控制;妄想症患者卻認為他們的想法是對的。所以兩者並不等同。

說強迫症複雜,是因為有些強迫思想和根源並沒有直接關係。有個個案很怕駕車,他怕會撞死人。他並未曾發生車禍或目睹車禍。詢及何時開始有這種恐懼感?他說當妻子生育後就有這種思想,他看到孩子出世後,就擔心沒辦法照顧到他長大、沒能力供他上大學、沒辦法負上一個父親的責任等等,而這些擔憂竟然轉化成對另一種事物的恐懼,所以說,強迫症確是很複雜。

●如何預防?

答:要從小就培養正確的觀念,不要教導孩子用固執及死板的方法來達成某種目的,一旦孩子培養成固執死板的心態,他們日後若要克服某樣東西時,就只能採用固執死板的方法,面對問題就可能會有強迫的思考力。

要盡量鼓勵孩子參與有興趣及有意義的活動,要從活動中得到健康的興奮感,而非從克服心理障礙來得到興奮感。

還要教導他們怎樣面對生活上的挫折與障礙,而非等他們長大了面臨時才自己去承受。要讓他們學習如何分享自己的感受,不要把事情收在心裡,以免自己亂亂思考,採用錯誤的方法來克服心理障礙而形成強迫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