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乳房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乳房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1月5日

乳癌手術中放療法(IORT)


在早前,乳癌患者進行腫瘤切除後,如有需要,必需等傷口癒合後的46星期才來進行放療(放射性治療/也稱電療),以清除殘餘的癌細胞並降低復發機率。然而這些術後放療必需花上3-4個星期(15-23),周一至周五每天1次,每次15-30分鐘,非常費時費力的才能完成。

近年醫學界卻研究出一種可在手術中進行的放射治療法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簡稱IORT),可供早期癌患者一次性的進行,以取代15次的傳統放療。

這種將手術與放療相結合的術中放療乃是嶄新治療方式,一般使用在保乳手術中(即只將腫瘤切除而非整個乳房)。做法是在腫瘤切除完成後,將特殊放射器材伸入乳房切口的腫瘤位置區,把激光劑量直接集中放射到腫瘤被切除後的基部範圍,清除殘留在乳房中的癌細胞。

據悉馬大醫療中心在兩年多前率先從德國引進一台IORT儀器,如今已替五六十名乳癌病患進行了該項放療。而且在跟進治療中都沒發現有復發情況。

馬大乳癌整形外科醫生顧問薛美虹指出,早年有發現初期乳癌都會把整個乳房切除,後來發覺可做保乳手術,即只需切除腫瘤而不必切掉整個乳房。但醫學界認為只切除一部份乳房拿掉腫瘤會有很高的復發率,因為癌細胞或許未被徹底消滅。後來再經研究後顯示,做保乳手術一定要配合放射性治療才能有效降低乳癌復發。

結果也証實若是早期乳癌,只切除部份乳房去掉腫瘤並有做放療,和整個乳房切除不必做放療的效果都一樣,5-10年存活率同樣可達90多巴仙。因此患者不一定要把整個乳房切除。這對癌患來說是好事,因為若切除了整個乳房就像失缺了重要的一部份,會使病人患上憂鬱症,甚至不能接受而逃避治療,最後會迅速去到末期而喪命。因此如今全球醫學界都承認保乳手術加放療是治療早期乳癌最好的方法。

IORT這種新療法更是一大福音,癌患可一次性的在切除手術中進行放療,不必在日後浪費時間天天到醫院做放療。對於住在偏遠地區及需要上班的病患更免除了交通與時間上的不便。

*適宜哪一類癌患?

薛美虹醫生說,IORT最適合風險低的癌患。另外,稍為高風險一些的也可以選擇施行,但過後還是需做放療。若是末期的則不適合。

所謂風險低者即是
*早期乳癌
*患者年齡較大(45歲以上)
*雌激素受體呈陽性(er positive)
*癌細胞活躍等級是第1或第2
*癌細胞沒有擴散到淋巴腺
*腫瘤小於3公分

↑這類患者在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後,就可現場施以單次性放療。免除了原本必需在術後傷口癒合才進行的15次放療。

風險稍高者:
*患者比較年輕
*雌激素受體呈陰性
*淋巴腺發現癌細胞
*如果腫瘤大於3公分,也可先用化療把腫瘤縮小再動手術並採用IORT
↑這類患者原本在手術後要做23次放療。若使用IORT,則可省掉8次,而需在術後再進行15次放療。

不適合的病人:
*腫瘤很多及體積很大
*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部位
*嚴重或末期癌患
*對放療敏感者
*孕婦

*優劣點

薛美虹醫生說,IORT的優點很多,它非常安全,放射範圍只在腫瘤區域外的2公分以內。由於是在手術中進行,病患是麻醉著不會有感覺。(但即使是傳統放療也不會有疼痛感)。手術切除過程大概是1個小時,接下來的放療則需20-50分鐘。

它的優點包括如下:

1.準確性:IORT可以很準確在腫瘤部位集中放射而不會錯失位置。傳統式的由於要把傷口縫合後才施治,因此或會有跑位的情況。

2.同步治療:以前開刀後要等上46個星期待傷口癒合才開始放療。但誰也不知在這段時間內是否會有新的癌細胞生長,或由於開刀而激發了癌細胞。IORT在切除腫瘤後即當場進行放療,有效消滅所有癌細胞,使復發的機會大大減少;也曾有研究顯示,術後放療者傷口積液裡的細胞成長激素比較活躍。施用IORT病患傷口積液的成長激素則比較不活躍。由此可見IORT有助壓制可能性的癌因子。

3.節省時間和放療次數:一次的術中放療可取代8次或15次的術後放療。病患不必頻密(每天)到醫院治療。同時也可省卻交通與時間上的不便。

4.存活率同等:研究顯示,在手術中進行1次放療(IORT),和在手術後再進行15-23次放療的病患相比,治療效果和5年存活率是相稱的。

至於劣勢方面,薛醫生指出:通常是傷口方面,它的疤痕會比較明顯一些。傷口內的液體也會比較多而且存留較久。但這些也不會帶來太大問題。它或會有細菌感染的機會。副作用也和傳統放療方式沒分別,都是因人而異。


2018年8月25日

關於哺乳


哺乳其實就是人類和哺乳動物與生俱來的天性。幼兒一出世,即使雙眼未睜開,不必授教就有在母親身上找尋乳頭及吸奶的本能。

哺乳在古老年代也是自然不過的事。然而,自從出現了配方奶以及人手餵養之後,哺乳幾乎成了艱辛的事。不少新手媽媽面對哺乳難題以及有很多迷思,最終被逼宣告哺乳失敗。

其實哺乳真的有這麼難嗎?媽媽在怎樣的情形下不宜哺乳?生病的媽媽會否在哺乳時把病菌傳染給孩子?哺乳是否有甚麼飲食宜忌?且看婦產專科陳意萍醫生的剖析,讓新手哺乳媽媽對哺乳有更多了解。


陳意萍醫生指出,現代媽媽哺乳好像有很多難題,其實和生產方式有關。古早年代,婦女都在家生產,沒有使用甚麼止痛藥。寶寶出生後,就會在媽媽身上找到乳頭並吸食起來;反觀現代媽媽大部份都在醫院生產,而且會採用大量止痛藥甚至嗎啡。寶寶娩出時,由於受到藥物影響而陷入迷糊嗜睡的非清醒狀態,因此就失去了吸奶的本能。

由於寶寶出生後都在嗜睡現狀,失去天生的吸奶本能。在人為的協助下哺乳,若一開始就採用了錯誤方式,日後要糾正就很難。這也是媽媽哺乳失敗的最大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在五六年前推出新的哺乳章程時,也把生產時盡量少用止痛藥的條規加設進去。我本身非常鼓勵母乳,我的診所也是唯一一家獲得政府頒發支持哺乳認証狀的私人婦產診所。我替產婦接生前,都不建議她們使用太多止痛藥;若是剖腹生,都會直接和麻醉師說不要施打嗎啡類的麻醉藥。生產後也不要給予嗜睡的止痛藥。

其實有很多方法可減輕生產時的疼痛。例如催眠生產、水中生產,這些方式都能減輕生產的痛楚。產婦不必靠止痛藥,寶寶不會失去吸奶本能,日後也不會面對哺乳的難題了。

*甚麼情形下不宜哺乳?

很多媽媽擔心生病了不能哺乳,怕會傳染給孩子。而且也不敢就醫,深怕藥物會通過乳汁影響寶寶。

陳意萍醫生指出,除了患上愛滋病,或癌症媽媽在接受化療及使用一些特別的藥物不適宜哺乳之外,幾乎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哺乳。

比如媽媽在懷孕時患癌,或剛剛生產了發現患癌,要接受化療就不適合哺乳。若是電療就得看甚麼部位。沒有影響的還是可照常哺乳;患有心理病或精神病的,如果有人在旁看守,要哺乳也不是問題。若是嚴重到連自己都不能照顧,或有自殺傾向的就不鼓勵;至於孕婦,通常也被允許哺乳。唯那些有慣性早產或偶有出血的就不宜哺乳。至於其他疾病甚至蚊症,都沒有停奶的必要。媽媽即使身體虛弱或抵抗力弱,也不會影響乳質。

*生病媽媽會把病菌傳給孩子?

針對生病的媽媽會否在哺乳時把病菌傳給幼兒?陳意萍表示要看哪一類病,但她指出:即使是會傳染的疾病,大多數病毒在還沒有發病前就已開始傳播了。比如哺乳媽媽今天發病,但病毒可能昨天就開始傳給幼兒了。所以並不建議媽媽生病就停乳,反而鼓勵要更頻密的哺乳。因為孩子可能已被感染,只是還未發病。但媽媽對這個病已有抗體,孩子吸下乳汁也自然有了抗體,因此都不建議停奶。

媽媽若是發燒感冒或傷風咳嗽,在服食著藥物也可以哺乳。這些藥物並不會影響乳質。因此哺乳媽媽並不需諱疾忌醫。至於患有乳房的疾病,例如乳腺炎或乳房有良性瘤,都可以照常哺乳,哺乳反而對媽媽的病情有幫助。

至於需要動手術的媽媽也可以哺乳。若手術有施打麻醉藥,在進手術房之前要把乳房的奶汁清空。從手術房出來清醒後,再次把體內的奶清空丟棄。過後就能如常哺乳了。

即使沒有這樣做,其實對寶寶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寶寶吸食後,最多只是嗜睡一下,因為藥物存留在奶中的份量不會很多。

-------------------------------------------------------------------------------------------------------------------

 ●乳頭受傷及漲奶的護理                      

很多新手哺乳媽媽曾面對乳頭受傷的疼痛或漲奶的難受而打算放棄哺乳。其實若懂得哺乳的技巧與知識,就能免去不必要的痛楚。

婦產科醫生陳意萍建議新手媽媽最好在生產前先去上課,對哺乳有深入了解後,採用正確的方式,給寶寶哺乳就能得心應手。

詢及正確的哺乳方式該要注意的事項,她指出:1.寶寶吸奶要把乳暈範圍含進嘴裡。2.吸食時不會發出嘖嘖嘖的聲音,如果有聲音通常是方式錯誤。3.吸食時,寶寶的兩頰會像金魚隆起。若腮幫子凹陷進去是錯誤的。

但對於新手媽媽第一次哺乳,我們建議最好讓醫務人員或哺乳顧問在旁指導。

*乳頭在哺乳時受傷的原因

陳意萍醫生說,乳頭受傷有很多原因。剛開始哺乳就受傷,通常是因為寶寶吸奶的方式不對。如果成功親餵哺乳一段日子後才受傷,通常是寶寶咬傷,尤其在將要長牙的階段。

這種情形很難避免。其實可以和寶寶溝通甚或斥責他,叫他不可以咬。一些寶寶明白了就會停止。如果寶寶不能理解,就要觀察他甚麼時候咬。大部份寶寶是在將睡未睡、意識迷糊的階段才會開始咬。因此寶寶吸奶吸到將要入睡時,就要停止餵奶。

她表示,給寶寶咬傷乳頭,若不嚴重都可以照常哺乳。如果是方式錯誤造成的受傷,只要找一個有經驗的人來指導。一旦糾正了方式,不再磨擦到傷處,就會馬上不痛。

另外,泵奶器罩杯的尺碼錯誤也會使乳頭受傷。一些媽媽的乳頭太大,一則則太小。如果用錯不適合的罩杯,乳頭遭磨擦,久了就會受傷。由於泵奶時,乳頭會比前脹大,因此要選擇比乳頭大一點的尺吋,留一些空間才不會傷到乳頭;若是乳頭太小,罩杯尺寸太大,電吸時可能太久或太用力,乳頭或乳暈部位也有可能會受傷。在選購時,最好選擇可以換尺寸的泵奶器。

針對一些乳頭泌奶時會滲出血水,陳意萍表示有兩個可能性。其一是泵吸時太大力,使乳房內的血管爆裂出血。另一可能性就是乳房生東西。如果由於乳房生瘤而在哺乳時出血,就要去檢查看是否良性瘤,若是良性則可以照餵。血管爆裂使乳汁滲血也可以照樣給寶寶哺乳。因為血也是鐵質的一種。

若是乳房遭碰撞受傷造成疼痛或有傷口,也可以改用手擠出乳汁,讓寶寶繼續享用母乳。

*漲奶的原因與護理

陳意萍說,造成漲奶有兩個情況。其一是寶寶娩出時,媽媽會分泌濃稠的初乳。若寶寶沒有正常吸食,這些濃稠的初乳就會造成阻塞,使後來的乳汁很難排出,造成漲奶。因此媽媽必需打一開始就讓寶寶不斷吸食,或擠出排空,就不會面對漲奶。第二個情況可能是哺乳或擠奶的時間過了,或偶爾忘了餵食,就會形成漲奶。


一旦漲奶不能排出時,可在乳房進行按摩或熱敷。或是洗澡時,用稍為熱一點的水沖刷,就會使奶水溢出;若面對漲奶的疼痛,則可用冷敷方式來舒緩。

但如果漲奶不能排出長達兩天以上,就得小心乳腺發炎。這情況一定要找醫生及吃消炎藥來解決。

陳意萍指出,很多哺乳媽媽認為吃消炎藥對寶寶不好。即使乳腺嚴重發炎都不肯就醫,反而逕自找方法解決,或找人按摩以把奶排出。

其實這種行為很要不得,如果乳汁堆積在體內排不出,就會成為細菌的溫床。發炎了又不吃藥,惡化了就會化膿。最後被逼進院抽出膿水或開刀取膿,過後還要清洗傷口,非常痛苦。而且也不能再哺乳。 其實乳腺發炎了,無論做甚麼都不會改善。唯一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吃消炎藥。

------------------------------------------------------------------------------------------------------

●哺乳的迷思                               

現代人對哺乳存有很多迷思。例如年輕媽媽的乳質會否比年長媽媽來得優良?身體強壯的媽媽,乳質也會比體弱媽媽來得好?有人說哺乳能避孕,是否意味在哺乳期間行房都不必做安全措施?

有些人認為,哺乳媽媽在飲食上要注意,不能亂吃以免累及寶寶。一些則建議應該大補特補,因而有一個吃,兩個補〞的說法;有些忙碌的媽媽每次在準備哺乳前,都猶豫是否該把身體(至少乳房部位)拭擦乾淨,免得身水身汗讓寶寶吸食不衛生等等。

對於這種種迷思,婦科醫生陳意萍搖頭說:其實哺乳很簡單。它沒有禁忌,也不必刻意做甚麼或強制要怎樣。如常生活就是了。

她指出,其實媽媽的年齡和健康情況對乳質都不會有影響。無論吃甚麼不吃甚麼、做甚麼或不做甚麼,母乳內該有的營養還是不會少。

*有沒有飲食宜忌?

陳意萍說,媽媽的飲食不會改變母乳的營養成份。雖然說,媽媽吃進的食物,多少都有一些成份存留在母乳內,但卻不會影響乳質。因此媽媽們不必去大補特補,只要飲食均衡即可。

另外也不需要戒口。咖啡、茶、酒精飲品、刺激性或被認為不健康的食物,對哺乳都沒有影響。寶寶還是能得到所需要的營養。但為了媽媽本身和寶寶的身體健康著想,一切最好都不要過量。

提及目前榴槤季節,榴槤是溫熱的食物,如果哺乳媽媽吃多了,寶寶是否會發熱氣?陳意萍表示,母乳是偏涼的,所以對寶寶並不影響。

其實哺乳真是很簡單的事。不必給自己製造壓力。也不必要強制遵守早睡早起多運動這些規律生活。這些對健體是好處,但對哺乳卻是沒影響。唯哺乳媽媽應該多喝水,只有喝水才會增加奶量。

*哺乳前要先清潔身體?

幾百年前的媽媽哺乳哪有衛生的意識?而且母乳有抗體。數百年前都沒有抗生素或消炎藥。母乳本身已有抗菌的功能。因此媽媽的身體無論多骯髒,寶寶也不會因吸了奶而生病。

我們也不鼓勵媽媽餵奶前清潔身體。因為乳房有益生菌。母乳比配方奶好,就是因為母體會通過哺乳把益生菌輸送給寶寶。如果特地去清理,就少了益生菌供及寶寶;其二,寶寶會辨認媽媽胸部的味道。因此即使母親身水身汗,也不鼓勵去清潔了才來哺乳,以免寶寶認不出。

詢及一些有過敏性的寶寶,會否擔心母親體表的不衛生或有皮膚病而被感染?陳意萍指出,通常寶寶會過敏,都是出來,很少會由於母親體表不衛生而被感染。即使母親有皮膚病也不容易因哺乳而感染。因此不必因為怕敏感而在哺乳前特地去清潔身體。

*哺乳對媽媽的另類好處

其實哺乳的好處數之不盡。除了寶寶,媽媽本身也有受益。陳意萍分享道:

※可減肥:
正常來說,一名女性一天可能要攝取1500卡路里;哺乳媽媽則需要2000-2500。由於母體造奶需要用上500-1000卡路里。如果哺乳媽媽進食時,只是一般女性平時的份量(而非雙份),身體就肯定會消瘦。因此哺乳能減肥是沒錯的。

※可避孕:
採用全母乳餵養寶寶的媽媽,由於受荷爾蒙影響,在頻密的哺乳期間是不會排卵也沒有月經,因此就不會懷孕。但要小心的是,如果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不再頻密的哺乳或泵奶,情況就會改變。若回復排卵就有月經,也就可能會懷孕。因此並非在哺乳期間就一定能避孕。

※可防病:
對寶寶來說,母乳有止痛作用。一些面對疼痛的寶寶,只要吸一下母乳就不哭。那是因為母乳含有安多芬,就像天然的止痛劑。其實哺乳對媽媽本身的健康也有很大裨益。媽媽體內的血瘤或乳房瘤會隨著哺乳時慢慢消失。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逐漸好轉。此外,哺乳的媽媽也較少會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以及能減少患乳癌的幾率。


2017年3月16日

患乳癌不再是世界末日


患了乳癌,不等於世界末日,如今醫學進步,即使是末期病人,生存的巴仙率都比以前高了不少。

很多時候,認為患了乳癌就只能等死的想法,並不出於醫藥不好或沒錢醫治,而是患者的心態。在害怕、害羞及抱著僥倖心理不去求醫的,最終果真等來了死神。

如果對乳癌的認知層面擴大了,就能減去惶恐之心,坦然地接受並面對,一定能打出美麗的勝戰!以下是Zamzuri Zakaria(章鉐岦醫生)的分享。

●發現癌細胞到必須動手術之間,乳癌確診病人還可以做甚麼?可以尋求其他療法嗎?比如吃中藥調理或打氣功。

答:確診了乳癌後,最重要是自我心理調適,接受患了乳癌的事實,以及作好一切心理準備。並要吃得健康、多運動等待動手術。

打氣功也可以,是運動的一種。吃中藥調理則不是很鼓勵,也不能說它好或不好,畢竟沒有科學根據,加上不懂成份是甚麼,有可能吃了反而使癌細胞擴散得更快,所以都不建議去服食。

至於民間療法,一樣沒有數據証明,也沒有保証,所以並不鼓勵。不像現代醫學,在確定了病程分期後才對症下藥,也能清楚得知第幾期的病患在接受治療後會有多少巴仙痊癒的機會。某些民間療法可能有效,也或許是暫時性的控制癌細胞,當癌細胞再次復發,可能會蔓延得更快,到時就錯過了接受治療的黃金時間了。

●發現癌細胞的病人必須進行割除淋巴手術(lymph node)嗎?甚麼情形下必須整個乳房切除(mastectomy)

答:如果有乳癌,一定要切除淋巴,檢查癌細胞是否擴散到其他地方了,若是淋巴有癌細胞就要化療。至於乳房方面,要看癌細胞大或小,要是大過5公分,就要整個切除。若是很小,只割局部,割了之後,還得在割除的部位進行電療,不讓該處的癌細胞再次生長。但是,若過後在同一個乳房的其他部份又發現腫瘤的話,無論大小都要整個切除。

●一些醫生建議先化療再電療,避免癌細胞擴散再動手術,你有甚麼看法?

答:若是腫瘤很大,不能先做手術,才會進行化療,縮小腫瘤後才做手術,不然傷口太大埋合不了。發現乳癌,做手術是第一選擇,然後化療,最後才是電療。

化療跟電療的分別是:化療是注射藥物,注射進全身去追殺癌細胞,因為我們不懂癌細胞會移去哪裡,而且會擴散得很快,有可能是到肝、肺、骨及腦部,化療藥物能把腫瘤縮小,甚至能把癌細胞殺除,但也會影響正常細胞,造成很多副作用,例如髮囊細胞同樣被殺死,就會嚴重脫髮。電療也就是放射線治療,以光線射進去作局部治療,主要清除腫瘤及鄰近組織和淋巴等癌細胞可能殘留之處。

●第一、第二及第三期乳癌患者的康復機會如何?復發的機率又是多少?會優先照顧怎樣的病人?若遇到第四期的病患,你會建議病人放棄非常痛若的治療嗎?

答:在5年內,第一期生存率100巴仙、第二期93巴仙、第三期72巴仙、第四期(末期)22巴仙。每5個人中,有1個會在治療後的10年內復發,第一期的復發率是7巴仙、第二期11巴仙、第三期是13巴仙。如果再復發,90巴仙會在兩年內復發,因此要很緊密的做後續檢查,每三個月檢查一次,及早發現就可以及早再度治療。

醫院會盡量照顧每一名病患,盡量救活每一個病患,即使只剩6個月壽命,也要讓她過得舒服快樂。末期病人的生存率一般是6個月到兩年,但也有人活到5年或更久。不會因為病情嚴重而不救治。

醫院不會強制建議病人接受或放棄治療,一切由病人自行決定。如果病患求生意志力很強,活多一分鐘都覺得是恩賜,身體上也能接受化療電療,我們就跟她一起抗戰,給她一個機會;如果病患已失去求生意志,而且身體也很弱,搞不好一次化療就讓她提早死去,她本身都不想治療,那就由得她。

甚麼族群的婦女比較容易患乳癌?跟飲食有關嗎

:大馬患乳癌的種族數據,第一是華人,第二是印度人,第三是馬來人,但我不覺得這是華人的基因有問題,也不認同數據一定如此,而是華人的保健意識比較高,也比較小心,一有問題就馬上去看醫生。印度人及馬來人可能不大注重,即使有事也慢慢來,同時也有人害羞及害怕不敢求醫,或抱著僥倖的心理不去求醫,一些甚至死後才知是乳癌。

飲食方面,經過測試,有喝酒的女人患乳癌的機率高一點,無論甚麼酒,一天不要超過一杯就好。有人說吃豆類患乳癌的機率也很高,但這也不是一百巴仙準確。

100個乳房有硬塊的女人,只有少過10個是腫瘤;一些有家族遺傳,即使是高機率的,也未必會有。事實上,75巴仙乳癌患者是不屬於高機率的,所以不要以為自己是機率低的就不以為意,隨時提防、注意飲食保健才是上策。

●請介紹目前較流行的治療方法。

答:在手術方面,如今較流行乳腺外科腫瘤整形技術(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其概念是根治乳癌、保留乳房。在乳腺腫瘤切除術後, 同一次手術中用自身乳腺組織重塑乳房外形。但並非適合每一名病患,要看腫瘤的體積而定。

在化療方面,有一種抑制劑(PARP inhibitors) 可有效殺死癌細胞;在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方面,也有數種新抗體去殺死癌細胞。另外也有一種藥物會使相關血管停止供應營養給癌細胞,讓癌細胞自行消滅。

如今還有一個方法,即是可以通過維他命D來測試出乳癌的可能性。如果體內有很多維他命D,患乳癌的機率比較低,沒有維他命D的,患乳癌的機率比較高。但這個目前還在測試中,不是100巴仙準確。當然,也不代表有很多維他命D就不會患癌。

●請談談乳癌的治療程序。

答:病患到來醫院,一旦發覺乳房有問題,會先送去做X光檢查,如果有進一步的可能性,就做mammogram(乳房照相)ultrasound(掃瞄),這些程序能看出 8090巴仙是腫瘤,如果要 100巴仙確定,就要進行切片檢查(biopsy),抽取一點去化驗,真的確認了,會告訴病患是第幾期,以及看情況來進行割除手術。過後再看情況來做化療或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