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腸胃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腸胃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5月1日

熱天氣下的食安問題

近日气温炎热,而在大马温暖又潮湿的环境下,最适合微生物滋长,因此也令人担心会不会有食安问题出现。

 食品科技师陈思慧指出,如果食材储存不当,或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的确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尤其在酷热的环境下,食材和熟食都很容易变质。比如鲜肉和海鲜,原本在室温下都容易腐坏,一旦温度提高,保鲜时间就缩短了。蛋类也是,若长时间放在室温下,新鲜度也很快会降低。

 “煮好的饭食肉食或面食,在如今的高温下,都会比过去更快变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带饭盒或打包食物去上班或上学的人,在小休进食时打开餐盒,感觉上裡面的食物好像有点臭酸味,饭粒或面条也变成黏黏滑滑并出现拉丝状况,这都是食物变质的现象。尤其家有小朋友带餐盒上学的父母得注意,一些食物即使变质了,小朋友也不会辨识,吃了就有可能肚子不舒服或腹泻。”

 她表示,其实整个环境都充满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空气裡有各种孢子和细菌。一般没有落脚处就不能繁殖,但若是有食物让它们落脚,就有繁殖的机会了。

适合细菌繁殖的温度是5-60°C。而大马的气温在35-40°C左右,因此加速了大量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以现在的马来西亚天气,确实要好好保存食物,不然真的会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这样的天气除了适合细菌生长,也容易引发苍蝇和老鼠的问题。大热天气也给了苍蝇及老鼠大量繁殖的时机,苍蝇不只会在食物上产卵,同时也是很多病毒细菌的媒介;老鼠也会传播病菌,而且鼠尿病也威胁人类的健康。”

*炒饭综合症

陈思慧表示,由天气热引发的食安隐忧,较普遍的是“炒饭综合症”(Fried Rice Syndrome)。她解说,这事件的起因是多年前外国有人在中国餐馆吃了一道炒饭,继而引发了食物中毒。事因米饭煮熟后放置在室温下,有可能造成蜡样芽胞杆菌(学名:Bacilluscereus)在米饭上繁殖并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即使在高温加热下都不会被消灭。由于第一列事件是发生在炒饭中,因此同类现象的食物中毒也都被称之为“炒饭综合症”。

 “虽然叫炒饭综合症,但不一定发生在炒饭中,只要是米制品,比如粿条或意大利面都有可能,由于这些米制品通常是先烹熟了放在室温下,隔天或过后有需要才使用,因此就有机会让芽胞杆菌污染。由于大马家庭普遍上都有煮饭吃饭,因此要多加注意。”

 她指出,很多家庭在米饭煮熟后,都习惯放置在室温下,没有保温也没有放冰箱。当中也有不少主妇是一次过煮一整天的饭量,吃了午餐,米饭就留在饭锅裡等到晚上再加热,尤其天气炎热下,在这过程中很有可能让细菌滋生,因此有时不到晚上就发觉米饭发臭了。

 “如果米饭在饭锅内有保温又不同。一般电饭煲的保温设定都是60°C以上,细菌不能生长,可是很多主妇为了要省电而关掉电源,饭锅内的温度就下降,当温度在60°C以下,就等同给细菌制造了培养室。当放置到一个时候或隔天,一旦芽胞杆菌已产生毒素,即使拿去炒或加热,那些毒素都不会被消灭,吃进去后就会引发食物中毒。轻微的症状会腹泻或呕吐,较弱的群体比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或免疫系统差的,就可能情况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食物中毒的迹象

 一旦食物中毒,数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轻微或严重度胥视个人健康状况以及病源(造成食物腐坏的细菌是哪一种)

 “一般会出现噁心呕吐、腹泻、胀风胀气的感觉。较严重时会肚子绞痛,这通常是吃了受污染的食物导至肠道发炎。另外也会有发烧症状,因为身体在对抗病毒细菌就会有发热发烧的反应。也有一些细菌使人头痛、头晕或肌肉酸痛。”

如果用餐后不久就出现这些症状,就要担心是否食物中毒。若情况持续并有脱水现象,而且也感觉昏昏欲睡,最好赶快就医,尤其是儿童、老人及孕妇,一旦严重脱水,就会威胁生命安全。

即使一般体能健康者,一旦腹泻超过3次以上,并且非常频密,建议最好去就医,因为有一些细菌非常险恶,如果没有即时治疗,就有高度生命危险。比如以下:

1.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出现在低酸性罐头食品、腌肉制品。

2.志贺氏菌属(Shigella):出现在冷盘、凉拌菜。

3.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出现在奶、乳制品。

 *带饭盒如何保鲜

要如何保持熟食的新鲜度?尤其上述提及带饭盒的上班族或学生们,如何避免食物变质呢?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食物煮熟后一要尽快享用,如果在两小时内没有吃完,剩馀的一定要放进冰箱冷藏。但要注意的是:放进冰箱只能压制其生长速度而非消灭。很多人以为放进冰箱就能把食物上的细菌消灭,其实它只能降低细菌生长的速度,以延缓食品变质和降低食安风险。”

也有很多人以为把食物煮熟后直接放进餐盒裡密封就不会变质,其实不然。陈思慧表示,我们的环境内满是细菌,即使密封包装,也无法确认是否安全。

 “细菌的生长条件是要有食物、空气、温度和水份。即使少一样也能生长,而且也有一些细菌能在无氧的环境生长,因此并非食物密封起来就行。一些在餐室、小贩中心甚至我们自家打包密封的食物,都没办法确认是否不会有细菌。唯有在严谨工序下的食品厂,才有可能做到,因为他们把食品装进罐头或密封袋或真空之后,才拿去杀菌,因此较能确保不含细菌。而我们自家或餐室则没办法做到。”

 对于带饭盒上班上学的,陈思慧建议道:“ 带饭盒的上班族,如果公司有冰箱和微波炉就最理想,去到公司马上把食物盒放进冰箱,吃时再加热就行。至于学校是没有冰箱让学生存放食物,因此家长要尽量买有良好保温设备的餐盒,并要把饭菜煮到热透才放进餐盒,确保学生用餐时,温度还是在60°C就行了。公司没冰箱的上班族也可这样进行。”

 “如果孩子不爱吃热食,喜欢吃罐头tuna鱼或火腿等馅料的三明治或寿司类,家长也可准备有保温袋的餐盒,把装有三明治或寿司的餐盒放进装有冰块的保温袋裡,在享用时,食物还是鲜冷的就没问题。”

 *外食和自煮的食安问题

 无论是外食族或自家烹煮的人,同样都会面对食安问题,陈思慧给予以下提点:

 ※外食族

*要注意餐厅的卫生状况,看是乾淨或有苍蝇飞舞。再来看服务员本身是否乾淨,注意他们的衣着以及是否有手套。

*注意食物的质量,比如杂菜饭,如果菜餚已呈乾涩或好像摆卖了很长时间就不宜吃。也要注意食物的温度,杂菜饭通常都是预先煮好,要确保菜餚的盛器下有保温设备并使用,而不是让菜肴半温半冷状态。

*点选了食物,上桌时也要确保吃进口裡是热透的,而非外热内冷。如果是沙律类,若送上桌时是温的就有问题了。

*很多人忽略公共调味品的卫生,一些餐室没有妥当管理,有时会看到酱油瓶或辣椒酱瓶子上面黏有乾涸的一层厚厚酱料。也有一些可能从开业以来都没有清洗和更换,只是在酱料减少时直接添加新的进去,也不知使用了多久。另外,由于一些调味料都是摆在餐桌上,有些食客会用自己使用过的匙筷去取食,在卫生的考量下,因此尽量避免食用公共调味品。

*在街边食摊避免买含有生鱼片及生鸡蛋的食物,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被污染。还有避免买切便的水果,因为不能确定是用甚麽水清洗,以及刀具是否卫生。

※自家烹煮

*食材要清洗乾淨,煮好的食物一定要盖好。

*厨房的工作檯和用具都要确保乾淨。

*生熟食物要分开,不要用同一块砧板切了生食又去切熟食。

*有些食材天生有细菌,比如鸡肉和鸡蛋原本就有沙门氏杆菌,因此一定要确保彻底煮到熟透。

*妥善储存剩馀的食物。食物煮熟了若没有在两个小时内吃完,就要分装密封放进冰箱。

*要定期清理冰箱。很多主妇从冰箱买回来到用了十多年都不曾清理,要定期检查食物是否过期,保持冰箱的空间与乾淨卫生。

*注意抹布要经常换洗,以免污染餐具危害健康。

2019年12月30日

闌尾炎

相信很多人都曾被長輩呵責:不要在吃飽後跑跑跳跳或做劇烈運動,以免飯粒或食物渣滓掉進盲腸而造成“盲腸炎”!

其實這並不正確的。被一般人通稱為“盲腸炎”的東西,實質上是叫“闌尾炎”。很多人都誤會那是盲腸。那麽,闌尾炎是如何造成的呢?它病發時有何癥狀?與一般腹痛又有甚麽分別?以下由外科手術專科醫生楊俊文為我們解答。

●闌尾炎和盲腸炎有何分別?這兩者是否正確與通俗的稱呼? 

答:很多人都慣性把一般上較常發生的闌尾炎錯誤說成盲腸炎,其實是不正確的。這兩者是不同的情況。盲腸(caecum)是大腸的一部份,位置在升結腸的下方;闌尾(appendicitis)則是在盲腸過後多出來的一小截。這兩者並不相同。診斷也不一樣。

闌尾炎一定要手術切除;而真正的盲腸炎不必動手術,服藥就能好。除非它已發展到周圍都發黑,就要切除一部份的大小腸和盲腸。

●闌尾的體積多大?有甚麽作用?

答:它的長度大概是5-7.5公分之間。闊度則是3-5毫米。

認真來說,闌尾在人體是沒有功能的,它算是退化的器官。但對於吃草的動物,闌尾則用作消化纖維。

●如何造成闌尾炎?和飯後運動以及年齡性別飲食作息有關嗎?

答:造成闌尾炎有以下4點:
1.不消化的大便形成糞石(fecalith)掉進去阻塞。日久造成發炎。
2.如果身體有寄生蟲,蛔蟲掉下去也會阻塞並發炎。
3.結腸有癌癥也會引起闌尾發炎。
4.沒有特別原因自行發生。

並沒有證明吃飽後跑跳運動會造成發炎。再說,飯粒及食物經過胃和大小腸,已被吸收和消化並成為糞便,因此也不會有飯粒或食物在劇烈運動後掉進去闌尾的說法。

它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以及任何人身上,和飲食作息無關。年齡上較多發的以7-60歲為主。但我在臨床上也有見過3歲多以及81歲的病人。

●請講述闌尾炎病發的癥狀。它和一般胃痛或腹痛有何分別?

答:初發時和胃痛的情況很像。一開始會感到上腹中間微微作痛。並會脹風、嘔吐和沒有食欲。過了一段時間(12-24小時內),痛楚加劇,痛感會從上腹中間移到右下腹,還可能有發燒的現象。這時就要懷疑是闌尾炎了。

和一般胃痛或腹痛不同的是,它的疼痛感是持續的。即使服止痛藥都不會減輕。而且在初期也不會有腹瀉的現象。普通胃痛或腹痛在服食止痛藥後,通常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就能舒緩。

但很多時候闌尾炎都會被女性誤以為是胃痛、經痛、卵巢有水瘤、腎結石或大腸發炎等。如果不能確定,最好馬上去求醫。

●怎樣的情形下會爆裂?爆裂了有甚麽後果?如何被診斷闌尾爆裂?是否一定要經肛門檢查?

答:持續發炎會造成闌尾腫脹。當它腫到一個程度就會爆裂。在闌尾爆裂那一刻,會感覺痛楚減輕。但在12小時過後又再回復劇痛,並會發燒。

在闌尾爆裂後,骯臟的東西例如膿水就會流進腹腔裏。如果置之不理會有生命危險。假設爆裂了1-3天才去就醫,情況還可挽救。如果爆了超過7-10天,膿水在腹腔久了就會引起敗血病。那時即使打抗生素都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趁早去就醫。

一般診斷闌尾炎是否爆裂,如今只需采用超聲波等儀器就能檢查到,並不需從肛門著手。透過肛門以手指檢查闌尾爆裂與否,是八九十年代缺乏超聲波儀器的傳統檢查法。

●闌尾炎有何治療法?是否一定要經手術切除?任何人都適合進行手術嗎?

答:雖然也曾有例子是吃藥讓它康復,唯需時很長,而且痊愈的幾率並不高。因此並不建議。闌尾發炎後只能動手術切除,才能避免進一步惡化、爆裂及造成生命風險。

但如果在特別的情況下,例如病人有甲亢則不能動手術。只能用高劑量的抗生素來暫時性壓制發炎的情況,等待甲亢下降到安全水平再來施行手術。因為甲亢的病人荷爾蒙很高,並不適宜施麻醉藥,以免一經麻醉不會醒轉。

若是孕婦發生闌尾炎也必需動手術,以免惡化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有20%的流產幾率。另外,如果病人年紀大又有其他疾病,就先照顧好其他病再來動手術。

●發炎和爆裂的治療手術是否相同?多久可回復正常生活?

答:如果闌尾炎未爆裂,可以采用微創手術。只需在腹部開3個小洞孔切除並綁好就行。如果已爆裂,則一定要采用傳統手術,即在右下腹切開一道2.5公分左右的傷口。在切除闌尾之後還要把爆裂後流進腹腔的骯臟物如膿血清洗幹凈。手術過程需半小時到1小時半。

一般闌尾炎在手術後5-7天可回復日常生活。若是爆裂了的手術,就必需10-14天才能回復日常生活。

●闌尾炎的幾率高嗎?會否進展到癌化?有沒有預防方法?是否建議預早切除闌尾免除發炎?

答:闌尾炎的幾率大概是7-10%。在我的門診裏,一個月也有10-20個。

雖然也會有闌尾癌癥,但卻很少見,也許1萬人裏面才有1個。並且都是年紀偏高者。

闌尾炎並不能預防。作為醫生並不建議無端切除闌尾,有發炎才需動手術。

●曾有病人讓家庭醫生誤診,認為只是一般腹痛而只配給止痛藥,最後闌尾爆裂。醫生你本身有何看法?作為一名病人,又要如何自我保障?

答:醫生的經驗很重要。但一般家庭診所並沒有超聲波和CT Scan這些儀器設備,因此也很難斷定是否闌尾炎或闌尾爆裂。

病人本身最好有基本認知。因為闌尾炎並非吃藥能好的病。它和一般腹痛胃痛最明顯的分別,就是在24小時內,痛感會從上腹中間轉移到右下腹持續作痛。因此假如看了家庭醫生吃了藥都完全不見好轉,並有上述情況,就要盡快去看另一名醫生或進醫院檢查。

2019年3月11日

大腸癌的防治


據悉大腸癌已成了健康頭號殺手,為了讓大眾有所醒覺,以下是黃醒榮醫生給予的相關防治資訊。

他指出:無論男性女性,患結腸癌或直腸癌的機率都很高。尤其在發達國家(物資較好而且人民過胖問題較嚴重),它更是男性頭號殺手,在女性方面則僅次於乳腺癌,成為排名第2的殺手。

*因素
有兩大因素,即飲食和基因遺傳。當中以飲食最關鍵。目前世衛組織已把加工紅肉(即培根、火腿、香腸等)列為第一級的大腸致癌因素。而新鮮紅肉列為2A級。因此在飲食上要少吃加工紅肉,多吃蔬果及魚類;至於有人認為便秘形成宿便造成毒素就有可能患大腸癌的說法,這在科學角度沒獲証實。並沒有任何科研說便秘會導至大腸癌。

*症狀
要看種瘤的位置與分期。結腸是從右腹起(連接小腸)延伸到左邊,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再連結到直腸及肛門。如果腫瘤長在右邊的結腸,排便時,由於糞便從小腸進入大腸還是液狀,即使有腫瘤也很容易通過而不會造成便秘。但卻可能會無辜暴瘦或出現貧血,因為腫瘤長時間出血都沒被發現;如果腫瘤長在左邊結腸或下面的直腸(比較靠近肛門),糞便去到左邊通常已呈固體化,若有腫瘤就容易堵著造成便秘及出血,或會有腹瀉情況;有些是擴散後才有症狀。普遍受影響的部位是腹膜,通常引起腹腔積液漲起才被發現。

*治療
相比其他癌症,它算是比較好治療。一般來說,第1至第3分期的治癒率達到70%。因為它有很好的篩查方法,即進行腸鏡就能在早期被發現。若在初期發現切除後,等傷口癒合再進行大概6個月的化療,治癒率還是頗高。

但在手術上,直腸癌比結腸癌的難度較高,其一是受到盆腔空間窄小的約束,很難完全切除乾淨;其二,直腸接近肛門,如果切得太低沒辦法吻合,病人可能會失禁,就得開設造口來排便。

*預防
做篩查是最直接的預防方法。一般常見方式是拿糞便去檢測有沒有肉眼看不到的隱血。但準確性不高,因為有腫瘤未必會出血,也未必會在收集糞便的那一天出血。若用此方式,每年都得檢驗一次;更準確的方法是進行照腸鏡。它能在腫瘤還屬良性或在息肉階段就被診斷出,而且還能通過腸鏡在癌化前把它切除。

如果有家族遺傳病史,50歲以上可考慮做腸鏡篩查。若是直系親屬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上,則要提前在40歲就得做檢測。由於準確性很高,可5-10年進行1次。

2016年5月3日

消化系統疾病(腸癌/胃癌病變)


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是用來進食、消化食物、獲取營養以及排泄廢物的一組器官。它乃由口腔、咽喉、食道、胃、胰臟、膽囊、肝、小腸、大腸、肛門所組成。

消化系統一般比較常見的疾病是腹部不適、胃痛、營養不良、腸胃炎、嘔吐、便秘、脹風等等。至於較常見的致命病變即是腸癌、胃癌及肝癌。

據悉,通常西方人比較易得大腸癌,也許是食用紅肉有關;日本人較常得胃癌;印度人得食道癌較普遍;中國人得鼻咽癌的機會則較高,尤其南方沿海一帶,懷疑那是吃過量的鹹魚、臘腸、臘鴨等風干食物所造成。

且看楊俊文醫生提供的腸癌與胃癌病變詳情。

★一般人發現消化系統器官得癌症通常已屬第幾期?


答:以我的病人為例,一般發現已是第二或第三期。我認為最重要是懂得醒覺。日本醫胃癌是數一數二的,因為日本國民醒覺性較高,有一點初期胃病症狀就去照內窺鏡,發現得早,治療快的,治愈機會就很高。

在發展中國家如大馬,發現得通常比較晚,大多已是第二或第三期。其實發展中國家一般上都面對這問題,原因各異,包括病人本身害怕、經濟能力不允許、沒那麼多專科醫生、在鄉下偏離城市的地方不容易得到很好的醫藥治療等等。

★胃癌及腸癌的存活率高嗎?

答:癌症共有四期,第四期己擴散到其他地方,存活率超過五年的只有五巴仙。第一期存活率可達90巴仙,第二期60巴仙,第三期30巴仙,第四期5巴仙,是說病人本身可以活超過五年的只有五巴仙。

★癌症治癒了還會復發嗎?

答:一般上結腸癌做了手術,若超過五年沒復發,就可以算是復原了;但胃癌超過五年還是會復發的。可以這麼說,以目前來講,得到腸癌的活命率比胃癌較高。

★常食用良菌如「雅谷」、「維他精」等乳酸菌飲料,對我們的腸胃有甚麼影響?真的會增加益菌以及有潔腸作用嗎?

答 :正常人的腸胃、腸道有很多細菌,有良菌及壞菌,通常良菌比較多,壞菌沒辦法作怪,一旦吃錯東西或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壞菌就會增加(20分鐘增加一倍),壞茵一增加就會引起身體不適,例如腹脹、嘔吐、腹瀉等。喝那些良菌飲品會增加良菌數量,但卻不能防止大腸癌。

★膽有問題的人,是否也必需檢查腸胃健康與否?


答:膽生石會引起疼痛,但膽跟胃很接近,有人誤以為把膽切除痛就會消失,但膽切了膽痛會消失,胃痛卻不會斷根,因此割除膽之前要去檢驗腸胃,看看是否有胃潰瘍,如果沒胃潰瘍,則可以割除膽。只是,膽的問題解決了,胃病卻依然有可能復發的。

★你認為長期食用有機食物會把體內的癌細胞「殺死」嗎?

答:這不是主流醫學!我們認為,一旦體內器官有腫瘤就得盡快切除,腫瘤留在體內愈久,就會對身體愈不好。有機食物只是預防性的,不是治療性的,發生腫瘤則必需要去醫治。

其實很多農作物如果不是人為因素,根本就沒有「毒」;吃雞肉也沒有毒的,只是養雞的人給雞打甚麼針而已;以前的人都是自己種菜自己吃,沒下農藥,都屬於「有機」的!

癌症吃有機食物會痊癒?我答不到,我也不知道。我只相信科學, 我會用科學及客觀的看法來治療。我們一定要有個科學的態度,不然立場會搖擺不定。

這些都要經嚴格把關証明過、有研究成果的才可應用,不能說幾個人試過吃好了就相信某某食物能醫治,我是醫生不是商人,但我不反對吃,不然不能促進經濟。

我也可能買來吃,但是為著吃了健康而不是醫病!也有人說,我有運動為何會生病?但運動不是醫病,只是讓身體健康。

★消化系統生病的主因是甚麼?飲食不當或慣性食用快餐與即食品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


答:飲食時間不定、食物質量不好、睡眠不足、生活壓力、與人吵架打架、發惡夢、緊張等,任何情緒變化都會有影響。此外,趕時間吃得很快,或選吃膽固醇含量高的快餐速食、喝咖啡喝酒、吃不定時或一直吃東西,也會引發胃酸,胃酸過多就會造成胃潰瘍,直接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

---------------------------------------------------------------------------------------------------------------

●腸癌

楊俊文醫生:「大腸癌」的定義即是大腸內壁表皮層的惡性腫瘤。在男性方面,死亡率僅次於肺癌;女性方面,則次於乳癌,兩性的病發或然率是同等的。一般會以西方人過多亞洲人。發病年齡通常是四五十歲以上,年齡越大,發病率即越高。


★大腸癌如何造成?是否家族遺傳為多?

答:有多種原因,包括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大腸息肉、宿便等刺激細胞病變,也有一些是家族性結腸息肉病遺傳,即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簡稱FAP。

★若是家族性遺傳,病發率高嗎?

答:FAP一般會發生在直系家屬中,若証實是FAP,三代人當中兩代會受影響。即祖父、父親、孩子三代中,若祖父屬FAP,父親或兒子那代最少會中一個,其中一個發病率會是50歲以下。因此有這類家族遺傳病的,孩子在16歲以上就要接受檢查(平常人是四五十歲過後就要檢查)。

我有個FAP的病例,父親中了大腸癌,結果五個孩子裡面四個都中,大女兒在38歲腸癌去世,兒子在廿三四歲已是末期腸癌。

★是否可預防?

答:這些病變會先從大腸息肉而起,息肉留在大腸內久了,細胞病變就會形成癌症。若有遺傳性大腸息肉及腸癌,在16至20歲就得接受內窺鏡檢查,如果在檢查時發現少數息肉,即可馬上把息肉割掉,若是超過上百粒的,就要割除整副大腸了。

★一般人患腸癌是否容易發現?


答:腸癌有分左跟右,右邊腸的直徑比較大,若有腫瘤,要塞住整個腸需比較多的時間,造成病人較遲才能發現,病人會感覺疼痛,還會引起闌尾炎 (盲腸)。所以超過四十歲的病人如果有闌尾炎就要注意了。

左邊的腸比較窄,腫瘤容易頂住腸壁,屆時即會出血,很多人誤以為是便秘,自己找藥吃來通便,但過後還是會覺得腫脹,就有可能是腸癌了。

★腸癌有分多少種?


答:有分結腸癌及直腸癌。結腸還分為升結腸(右邊)、橫結腸(上面)、降結腸(左邊)以及乙狀結腸;最下面接近肛門部位的叫直腸(長16-20cm),整體大腸皆有連貫性。

若是患上直腸癌,男性的話,腫瘤有可能會擴散到膀胱,女性就有可能會擴展到子宮、卵巢以及陰道。

腸癌也可能會跟其他疾病混淆,例如消化系統毛病、膽生石、大腸息室病、痔瘡等。

★腸癌一般如何治療?


答:一般上是通過做手術。我們會先以內窺鏡檢查,若發現有腫瘤,則拿一些細胞去化驗,看是良性或惡性,並看它長生在甚麼部份,然後再計劃下一步要怎樣治療 。

如果是惡性腫瘤,動手術切除後,再送去化驗看是第幾期。若是第一期及第二期A,是不需化療或電療的;第二期B及第三期就要安排化療;如果到了末期(即第四期),做不做化療都沒分別了,去做只是不讓腹脹,感覺沒那麼辛苦,但對病情沒多大作用。

初期的大腸癌,切除後泰半會復原,腸會短了一點,但不會影響病患一直要排便的感覺。

★腸打結又是怎樣一回事?

答:腸打結跟癌症無關。當一個病人盲腸炎破裂 ,膿散了出來,就會引起腸胃之間的腸壁比較容易黏合。小腸每一分鐘都在蠕動,當某一部份黏住了就固定不動,其他部份在蠕動時,就朝著這固定點移動,當它被推到後面去,就像扭衣服似的越扭越緊,這種現象就是腸打結。

一旦腸打結,醫生會先觀察 48小時,並從鼻子插管到胃部,把空氣及水份透出來,有時幸運的,打結部份自己會鬆回,如果不行,就要動手術了。動手術即是
打開腹部,找到黏住的腸壁,以手術剪刀分開並洗乾淨即可。

-------------------------------------------------------------------------------------------------------------

●胃癌

楊俊文醫生:胃癌的成因半數以上是幽門螺旋桿菌引發,據悉,目前全世界約有22-25巴仙的人口有幽門螺旋桿菌。這些細菌存在人體已久,直至1983年才為澳洲的醫生所發現。只要人體內的螺旋桿菌存在(幽門,胃下方)超過二三十年,就會有機會引發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會傳染嗎?能消滅嗎?

答:幽門螺旋桿菌會通過口水互相感染,例如共同喝一碗湯、夫妻或情侶之間有親密接觸(接吻)也會通過口水傳染。人體身上一旦有這個細菌,發生胃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如果發現得早,可用抗生素消滅它。

★胃癌是否可治療?

答:通過內窺鏡發現,若是早期的就可切除腫瘤。一般切除乾淨後是可以治療的,若發現得晚,即使化療電療都沒甚麼幫助了。

如果腫瘤是第二期,即要切除半個胃,不然會擴散到肝、腹網膜,進而引響到胰臟甚至是肺部。當然,要看腫瘤生在哪裡,若是胃下方就可以切除半個胃,把小腸接去上部份的胃;若腫瘤生在胃上方,則要整個胃切除,把食道接駁到小腸去。

日本的胃癌手術是頂尖級的,胃癌在日本治癒的巴仙率最高,存活率比一般高,但發生胃癌的數據也比一般國家高。

★胃癌是否有遺傳性?


答:沒有証明是遺傳性,大部份是螺旋菌引發。

★胃病是否會引發胃癌?

答:在食物方面,若常期食用酸、辣及油性食物就會刺激胃分泌更多胃酸,繼而引起胃病。早期的症狀是脹風、不消化,嚴重時才痛,由淺到深會造成胃潰瘍,但不會引發胃癌,除非沒去照顧。

胃癌的症狀有時很像胃潰瘍,要經過化驗才知道是癌症或只是胃潰瘍,若是後者,吃胃藥即能很快康復。

★為了減肥去綁胃有何副作用?


答:綁胃有成功也有失敗,即把一部份結起,使胃縮小了,飲食量也會減少。但也有部份綁胃成功,可是減肥失敗,那是病人綁了卻沒辦法控制食慾,再度把胃撐大。

如果手術成功是沒副作用的,若有不良反應,一般是綁後傷口會發炎,胃壁夾結得不好,使傷口有漏洞,漏出胃酸或其他,則會引起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