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性事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性事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3月6日

疱疹



很多人聽到「疱疹」兩字,就會聯想到羞於啟齒的性病。尤其早年民風未開放,即使得了普遍不過的唇疱疹,也硬說是遭「蜘蛛撒尿」。總之生甚麼皮膚病都好,就是不要被說「生疱疹」。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被疱疹病毒感染而產生的疾病多達數十種以上,常見的且症狀明顯的則可分為兩種,即單純疱疹病毒以及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而上述被俗稱為「蜘蜘撒尿」的唇疱疹,則是屬於單純疱疹病毒的其中一種。讓陳洪鏡皮膚專科醫生來談談單純疱疹病毒的點滴吧!

●甚麼是疱疹?最常見的有哪些?

答:這是被疱疹病毒所感染的一種皮疹,表現在皮膚上呈小水泡形。有單發(一顆)的也有簇發(多顆集一起)

疱疹的家族很大。最常見的有兩大類,即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簡稱HSV)以及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簡稱VZV)。

單純疱疹病毒主要又分為兩種,即一型(HSV-1)和二型(HSV-2)HSV一型主要侵犯腰部以上如頭臉、口、唇、眼和腦,尤以口腔和唇部最普遍;二型主要侵及腰以下部位,例如生殖器、臀部和大腿。

●請分別簡介HSV一型及HSV二型。

答:HSV-1是最普遍的一種。一般稱為 orolabial herpes,也即是表現在顏面上、口腔及嘴唇的疱疹。發病期也分為兩種,即primary herpes(初發)secondary herpes(復發)。第一次發作通常會比較嚴重,較常見的是口唇周圍或口腔內會長滿水泡,並伴同發燒、淋巴腺腫脹等。第二次(復發)則會輕微很多。

HSV-2則屬於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通常病發在生殖器、臀部、肛門或大腿。女的一般在下體的皮膚、子宮頸或陰道;男性一般在包皮、陰莖頭或冠狀溝等。第一次發作同樣屬嚴重性,會發燒,週圍的淋巴腺會腫脹。

在病發時,很容易傳染給他人。但也有一些感染者是沒有症狀顯示,卻也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因為也屬帶菌者。

●症狀是如何的?請講解整個病發過程。

答:整個病發過程通常會經過4個階段。

1是刺痛期: 皮膚有刺痛及搔癢的感覺。這時期的病毒已有傳染的能力。

2是水泡期:皮膚表面開始長有小水泡,有單獨或成群狀,並會逐漸膨脹。這時候會有灼熱及疼痛的感覺。小心不要弄破水泡,以免傷口發炎。

3是潰瘍期:水泡會破裂形成潰爛,如同ulcer。這時是病毒傳染力最強的時期,應該保持傷口的清潔與乾燥。

最後則是結痂期: 傷口開始乾燥並癒合形成痂皮。在這階段若痂皮不小心被弄落,傷口會流血,還可能會留下疤痕。

初期病發的整個過程要兩三個星期至一個月左右才會痊癒。

●誘發因素是甚麼?和遺傳基因、環境或食物有關嗎?

答:這是一種後天性傳染病,一般都是通過直接接觸。第一型的通常由唾液(口水)或飛沫傳染,例如接吻、親吻、口部的接觸或說話時噴濺出的涎沫。因為過於普遍,因此初發常見於幼兒時期。例如嬰兒被親吻、照顧者是帶菌者或上幼兒園時被傳染。

至於第二型的,通常是透過性行為直接傳染,因此初發者一般是十多廿多歲且已有性接觸的年輕人。

它和遺傳基因無關,也並非通過食物、環境、敏感或血液傳染。但如果懷孕的婦女患有生殖器疱疹,在自然生產時,嬰兒通過陰道若接觸到疱疹病毒就會被感染,而且若產婦屬第一次病發,分娩時嬰兒若感染,病毒可能會進入嬰兒的內臟或頭腦。由於沒有抗體,嬰兒的情況可能很嚴重,甚至面臨生命危險。

●病發過後是否會免疫或仍會復發?

答:不會免疫。經過第一次直接接觸受到病毒感染病發之後,即使痊癒,病毒細胞也不會消失,它會隨著神經線遊走並潛伏在體內,且會在任何時候復發。例如生病發燒、感冒傷風、太陽曝曬、抓傷、壓力太大或自身抵抗力低下。

但若第二次病發(secondary herpes ),情況遠比第一次輕微,也沒有發燒或淋巴腺腫的現象,或可能會有一些水泡,破裂後就像ulcer有輕微潰瘍,通常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痊癒。當然,若自身抵抗力弱,還會引發多次的復發。

第一型疱疹病毒感染的复發幾率是50%,而二型疱疹病毒則有高達90%的复發幾率。但
同時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多年才偶發一次,也有些人復發得很頻密,三兩個月就病發一次。亦有些人抵抗力強,即使體內有潛伏著病毒,也可能不會再復發,或病發也沒有任何症狀顯示。

●患疱疹的幾率高嗎?哪一類人是高危群?和性別及職業有關係嗎?

答:生活在低下階層的人比較容易中招。這並非指和環境或骯髒有關,只是由於低下階層的社會,接觸到的人較多也較複雜,幾率也較高。加上疱疹是非常普遍的皮膚病,因此幾率高達八九十巴仙;若生活在中上階層的社會,幾率在五六十巴仙左右。

第一型的唇疱疹,男女性的幾率同等;第二型生殖器疱疹則以女性較多。

至於職業,性工作者患上生殖器疱疹的幾率會偏高。性伴侶多的人也會偏高。

●疱疹是否會導至生命危險?

答:如果只是一般長在口臉唇的疱疹或長在下體的生殖器疱疹,是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嚴重得進入腦部,就會形成 疱疹腦炎(herpes encephalitis),這個就會有生命危險。只是這情形並不普見。

若自身免疫力不好,例如愛滋病患或正在進行癌症化療放療的,通常抵抗力很差,一旦感染疱疹,嚴重的話,病毒就有可能進到內臟,例如去到肝臟造成肝衰竭;跑到眼睛就可能會有失明的風險,或如上述入侵腦部就會行成腦膜炎。

至於一些原已有嚴重皮膚病如過敏性濕疹(atopic eczema)患者,一旦感染疱疹,也可能會遍佈全身,造成嚴重的症狀。

●疱疹病發是否一定要治療?一般如何醫治?

答:第一次病發通常會比較嚴重,最好去治療,以免惡化或傳染給他人。第二次病發時,若屬於輕微的,一般數天後會自動好轉。

無論是一型或二型,第一次發作要吃抗病毒藥物(例如 acyclovir)。通常初發要服食約10天的藥物。如果病情非常嚴重,就得進院打針治療。

第二次復發就看情況,不嚴重的話也可以任它自動好轉。但如果有塗藥膏或服藥就會更快痊癒,而且也不至於傳染開去。當然,若病情不能確認或不確定該服食或使用何種藥物,最好去就診。

如果抵抗力太差又時常復發的患者,必需服藥半年至兩年之間。

●是否能預防?

答:第一型疱疹通常較難預防,因為很多帶菌者並沒有症狀顯示,唯有保持良好體能、抵抗力強,即使被感染也不至於太嚴重。另外則是不要共用唇膏、牙刷及口腔清潔用品;若有病發症狀,則不要和患者有親密舉動例如親吻。

第二型的生殖器疱疹,預防方式是不要濫交,不要有太多性伴侶,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 病發時也不要進行性行為,以免被廣傳。

一些人會擔心共用毛巾或在公共場所如泳池會被感染,其實疱疹並非由這種途徑傳染,但為免「意外」發生,還是要有衛生意識,不要使用別人用過的毛巾,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019年12月15日

愛滋病的疑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數據,愛滋病到目前為止已造成3200多萬人死亡。單在2018年,全球有77萬人死於愛滋病毒相關疾病,以及有170萬名新感染者。

這個曾被稱為“世紀絕癥”的愛滋病,罹患數據依然日益眾多,主要原因是很多感染者在本身也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愛滋病病毒傳播開去。另外也有很多患者是懼於世人的另類眼光而拒絕就醫,以免暴露身份。

感染病專科醫生洪萍萍指出,其實愛滋病從來都不是絕癥。雖然它不能完全根治,但卻能在堅守醫囑及正確服藥的情況下過著正常人一樣的日子:包括結婚生子而且不會傳染給他人。

趁著12月份世界愛滋病紀念日的到來,洪萍萍醫生除了分享以下防治愛滋病的相關知識外,也呼籲感染者勇敢的走出來接受治療,以和常人一樣享有幸福的人生。

●大馬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主要管道是甚麽?男女性患者的比率是多少?

答:最主要的管道是通過性愛傳播。其余則是透過針筒註射毒品(男性居多)。

女性患者和男性的比率統計是10%。即每10名男性裏就有1名女性。

●患上愛滋病病毒後,能從體表看出嗎?去到病發後期,會出現怎樣的癥狀?

答:表面看不出。病毒可以潛伏在體內長達3-10年。直到後期病發才會顯現。但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這個情況。由於完全沒有癥狀下,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受感染,就會把愛滋病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尤其是他們的性伴侶。

常見的癥狀比如淋巴結腫大、暴瘦、腹瀉、腦膜炎或肺炎;愛滋病可怕之處是病毒會逐漸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CD4)。一旦免疫系統崩潰,任何病毒、細菌、寄生蟲,甚至是黴菌或真菌都會侵犯身體,也會影響頭腦、內臟及神經系統,並有生命危險。

●受到感染後,是否未病發的只稱帶菌者,去到後期病發才正式稱為愛滋病(AIDS)患者?

答:一旦感染到愛滋病病毒,就已是一名愛滋病患者。愛滋病是沒有單純的“帶菌者”;帶菌者(carrier)是指受感染後,會把病毒傳播給其他人,本身卻不會受病毒攻擊。

但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卻不同,患者本身帶菌的同時也會受到病毒攻擊。即是說,在沒有接受治療之下,患者始終都會病發,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感染病毒的初期,患者是否會感覺不適?

答:一旦受到感染,患者的體內會產生急性血清轉化(Acute Seroconversion)。這是當人類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免疫系統開始制造抗體的反應。在這情況下就會出現一些不適感。例如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疼痛、淋巴腫大等等。反應因人而異。

這些不適感會在受感染後的2-4星期內出現。通常患者都會誤以為只是得到流行性感冒或發燒,最多去西藥房買藥吃。過後就完全沒有癥狀,至到3-10年後病發才被發現。

●患上愛滋病是否適合結婚生育?

答:愛滋病到目前為止雖然都不能被根治,但先進的藥物卻能有效控制病情。例如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ntiretroviral Therapy),它能控制病情之余,還能有效的阻止愛滋病病毒的散播。讓患者和常人一般擁有相等的壽命和人生。

患者除了可過著有素質的生活,無論男女都能結婚及生育下一代,並不會傳染給另一半以及孩子。但前提是要遵照醫生的指示正確服食藥物,並且一輩子都要定時吃藥以及定期復診。

●孕婦確診患愛滋病可需終止懷孕?產後是否適合哺乳?

答:在懷孕期間無論哪個階段被診斷患愛滋病,只要服食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孕婦傳染給胎兒的幾率幾乎等於零。

大馬有一個PMTCT的特別行動策劃(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成功預防胎兒受愛滋病母親的感染。只要在大馬政府醫院或診所登記做產前檢驗的孕婦,都會自動被納入這個特別計劃。每個孕婦都會被檢驗是否感染愛滋病毒。只要預早發現及治療,就不會影響胎兒。這項計劃在去年10月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證,我國成為西太平洋區域第一個100%成功預防胎兒受母體感染的國家。

所有愛滋病患者這輩子都不適合哺乳。因為病毒會通過母乳分泌。據悉我國政府會為所有愛滋病母親免費供應奶粉直至孩子兩歲為止。

●是否及早治療就不會病發?病發後才來醫治還有得救嗎?

答:所謂病從淺中醫。若在初期檢驗呈陽性,馬上接受藥物治療,就能穩住病情,像上述所說可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如果去到後期病發才得知患上愛滋病,那時的治療方案就會比較棘手。但醫生還是有把握幫助病患。我們會先醫治那些由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嚴重並發癥,過後再配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病人也是有康復的機會。

其實不管甚麽階段來就醫,只要跟著治療方案,到最後病情還是可以受到控制。當然,如果病發到後期才求醫,有後遺癥是在所難免的。比方說殘廢了或呼吸管道衰弱了等等。病情的嚴重度視乎免疫系統被破壞的程度。

●由於受感染後是沒有癥狀的,要如何讓患者能及時就醫?

答:雖然愛滋病病毒可在體內潛伏3-10年,其實在受到感染的第4個星期就會被檢驗出來。只是很少人會特地去檢驗是否染上愛滋病。

因此建議高風險人士必需自動自發的定時去檢驗,而不應該等到病發時才來就醫,那時可能已傳播給很多人,而且自身的免疫系統或許已遭受嚴重破壞了。

所謂高風險人士,指的是男同性戀者、從事性愛業者、性濫交者或性伴侶是愛滋病患者。必需至少每6個月檢驗一次。如今大馬所有政府醫院及診所都有這一項服務,而且是免費的。

●接受治療後,多長時間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並不會傳播?

答:病毒一開始在體內是數以萬計的,因此需要時間讓藥物去控制病情。如果病人有跟著指示服藥,在4-6個月內就能完全受到控制,不會病發也不會傳播給其他人。但患者過後卻要繼續定時服藥一輩子。

在復診方面,由於初期不知病患對藥物是否適應或造成敏感,因此在首6個月或需復診3次。一旦穩定了,就每半年復診1次。

●藥物是否有副作用?

答:如今我國政府給予愛滋病人的藥物已簡化了很多,副作用也不太明顯。即使有副作用,也是醫生能解決的問題。

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方面,第一個星期或會感到頭暈、發惡夢,但一星期後就會慢慢減退。我們呼籲病人如果服藥後出現任何癥狀,只要到回來,醫生都會幫忙解決。不要因為吃藥後有一點不適就拒醫者千裏之外。以免發展到後期病情不受控制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讓愛滋病患者對治療卻步的原因是甚麽?怕負擔不起昂貴的藥物是否因素之一?

答:為了鼓勵愛滋病患者盡早前往就醫,我國政府已為愛滋病患作出很多方便的措施。如今大馬各州的政府醫院及診所都可以給愛滋病患者提供治療,而不必特地到專科醫院。而且在任何政府醫院及診所接受治療愛滋病的,所有復診、檢驗及藥物費用都是全免。政府的措施主要是希望愛滋病患者能在方便及免費的情況下,能鼓起勇氣去求醫。

其實根據愛滋病患者提供的資料,讓他們止步於門診的,是人們可怕的眼光。我們稱這眼光為stigma(羞辱或社會障礙)。為了避免患者延遲就醫而損壞健康及散播病毒,因此一定要除掉這個障礙,不要以有色眼光看待患者。讓他們更勇敢的及早去檢驗和就醫。若要有效的除掉這個社會障礙,就要多教育大眾,讓大眾更了解愛滋病。

●作為愛滋病患者的家人,如何自我保護不受感染?

答:愛滋病不會因為口水、尿液或糞便的接觸、共用浴巾和餐具,或親熱的擁抱而傳染。它最主要的管道是通過性愛,因此作為家人並不必顧慮太多。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家裏沒有愛滋病患者,我們也應該適當的戴上手套才來處理人體的排泄物和血液。而非局限於家有愛滋病人才這樣做。

如果該病患已接受治療並服食著藥物,其實就把他當一般人對待就是了。

2019年5月19日

睪丸和陰囊



「睪丸」被喻為男人的鑽石,每個男人都有兩顆大鑽石,它除了能製造精子讓人類傳宗接代,還能分泌雄激素,一個男人Man或不Man就要靠它了!

小小的兩顆睪丸,也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睪丸炎、睪丸癌、睪丸腫脹、睪丸扭轉、睪丸未降等等大大小小的惱人問題。

作為男性最重要器官之一的睪丸,平時除了要細心呵護,一旦有問題就不能小覷,先讓王展翼醫生來講解一二吧!


●睪丸是甚麼?有何作用?

答:睪丸(Testicle)是男性的內生殖器官,表面光滑,呈微扁的橢圓體。正常的男性有兩個睪丸,左右各一,有個別的血管、神經、淋巴腺、附睪以及輸精管等等。

睪丸會隨著男生性成熟迅速生長,也會隨著年紀老邁機能衰退而萎縮變小。睪丸最大的作用有兩點,即是製造精子和製造雄激素(男性荷爾蒙)

●睪丸和陰囊以及副睪之間有何關係?

答:陰囊(scrotum)是睪丸的「家」,作用是保護睪丸(處於低溫)。由於精子不能在溫度太高的地方生長,人體溫度一般是37,精子則需要35度左右的環境,因此睪丸要長在身體外面,陰囊就是保護它的「皮囊」。

副睪(epididymis)位於睪丸後外側,呈長條狀,當睪丸製造了精子,精子會進入副睪,並在副睪成熟,再由輸精管運送到儲精囊。

●副睪最常見的是甚麼問題?

答:副睪問題主要是發炎和囊腫(水瘤)。引起副睪炎的原因有二,若發生在青年人身上,一般是由性接觸傳染的尿道炎引起;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則大部份是非性接觸的尿路感染或前列腺炎引起。

發生副睪炎的症狀包括陰囊會腫脹、疼痛,發高燒、尿道有分泌物。有時也會有膀胱炎的症狀(頻尿、排尿疼痛)或前列腺炎的症狀(排尿疼痛、排尿遲緩、頻尿、時常急尿等)

這種情形一般都是細菌循著輸精管回流導至發炎,只要吃抗生素就行了。若是囊腫或水瘤,大部份都是良性的。

●陰囊一般又會面對甚麼問題?

答:陰囊常見問題一般都是皮膚病或發炎之類,這都是衛生問題引至,至於陰囊水腫或陰囊積水(hydrocele,也稱鞘膜積液) ,就有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是基於一些男嬰的器官發育未完全,使腹腔內的液體進入陰囊;後天性則會經由睪丸炎、副睪炎、睪丸外傷、睪丸腫瘤等等而引起。

另外就是陰囊癌,發病原因不明確,可能與職業有關,患者大部份長期接觸煤煙或瀝青等物質,並以老年人為多。1775年工業革命時期,曾發生過轟動一時的「煙囪清潔工人陰囊癌」(chimney sweeps carcinoma),那時由於同一時期太多人患陰囊癌,調查之下才得知他們都是煙囪清潔工人,由於窮苦而從事掃煙囪的工作,基於當時的衛生設備不好,加上缺乏衣物保護,煙囪灰累積在陰囊,多年後就演變成癌症。

●睪丸最常見的問題又有哪幾類?請簡介。

答:一般是睪丸發炎、睪丸癌症、睪丸扭轉以及隱睪症。

*睪丸炎(orchitis)
──睪丸發炎的原因和副睪發炎大同小異,可能因性病感染及老年前列腺問題導至,另外還有經病毒感染,即是腮腺炎(mumps,俗稱豬頭皮),其病毒會去到睪丸,嚴重的話,兩個睪丸都會發炎萎縮,使精蟲下降。

──發病時,睪丸會腫大、疼痛。一般治療是吃抗生素。

*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
──睪丸癌發生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身上較多,至癌原因不詳,有可能是基因。如果曾患有隱睪症,即睪丸沒有下降,就有可能癌化,因為環境不對,未降的睪丸形成睪丸癌的機率相當高。另外,HIV(愛滋病毒)也有可能使睪丸癌化。

──病發時不會疼痛,卻會迅速腫脹,而且硬如石頭。睪丸癌和不良性生活及衛生沒有直接關係,食物及環境也沒有直接影響。白種人患睪丸癌的機率較高,白人比黑人多45倍,比亞洲人多3倍。

──睪丸患癌就要割除,若只是一顆睪丸患癌,割掉了還有一顆存在,還是可以生育。至於能不能生存就要看它是否已大幅度的擴散到淋巴腺、臟器或骨頭。但是睪丸癌比較特殊的是,一旦別的癌細胞擴散到淋巴腺就有致命風險,睪丸癌細胞即使擴展到其他部位,只要及時化療,就能完全痊癒。最佳的例子就是Lance Armstrong(腳車賽職業車手),他患了睪丸癌,且擴散到淋巴腺、肺部和頭腦,經過治療,如今還好好的活著,甚至患癌後還在腳車賽贏了7連冠。

*睪丸扭轉/精索扭轉(testicular torsion)

──睪丸扭轉也稱精索扭轉。「精索」是男性自腹股溝環到睾丸的索狀結構,由輸精管、睾丸動脈、蔓狀靜脈叢、神經及其他小管道組成。簡單來說,就像結合了很多條的一束電線,當病發時,所有線管一起扭轉,就像電線打結糾纏,把睪丸拉扯上去。

──一旦發生扭轉,會產生劇痛,動脈的血不能下去,靜脈的血也不能回流,睾丸血供受阻且缺氧,在數小時後就會對睾丸造成無可挽救的損傷,這時就要盡快動手術把它轉回原位,不然睪丸就會缺氧而死,就得把睪丸切除。

──通常是發生在單側,如果能及時做手術救回睪丸,就要縫針把它固定在陰囊,以防再度發生;同時也要把另一側的睪丸縫針固定在陰囊,因為曾發生在一側,另一側也會慣性發生。

──睪丸扭轉大部份是基於先天性生成不穩定,非遺傳性,也和激烈活動無關,一般都是發生在少年時期。

 *隱睪症/睪丸未降(cryptorchidism)

──隱睪症即是指睪丸沒有在特定時間下降到陰囊中。胎兒在母腹時,其睪丸是在體外背後大血管旁,隨著胎兒逐漸長大,睪丸就循著陰囊的方向遊走,當足月出世時,就剛好降到陰囊內,因此早產兒的機率比較高。若未在指定時間下降,即是隱睪症,通常所謂的「無睪丸」或「單睪丸」,都是基於這個原因。

──男嬰一出世就要被檢查陰囊內是實或空,若是空的就要尋求治療,並要把未降的睪丸找出來,如果很接近陰囊就把它推下去。

──少過一歲的,可以給荷爾蒙素看它是否能自行滑到陰囊,超過一歲,若發現隱睪還是健康的,也可以通過手術把它移到陰囊內。如果未能下降的睪丸已壞死,就必需割除,雖然它的體積只有花生米大小,但一定得找出來切除,主要是怕它日後會癌化。

●睪丸被踼傷或受到嚴重撞擊是否會致命?如果失去了睪丸,會有怎樣的影響?

答:若睪丸遭踼或撞擊是會受傷,但不會至命,睪丸壞死也只是不能生育。

睪丸主要功能是造精與雄激素,如果失去一粒睪丸,還能生育,若是兩粒都失去(壞死),就沒有了精蟲,不能生育,也沒有了男性荷爾蒙,失去男性的本質,在性慾與性功能方面也會差一點。

●要如何防治上述疾病?醫生有何建議?

答:如果睪丸時常發炎,若是性病感染,進行性行為時就要用套;若是前列腺問題就要去醫治;腮腺炎病毒造成的話就要吃抗生素。年輕男性如果忽然感覺睪丸產生劇痛,就要讓醫生檢查是否睪丸扭轉。

至於睪丸癌的疑慮,男性也可以不時自我檢查,睪丸的表面是順滑的,若觸摸時手感滑順是正常的,如果感覺表皮凹凸不平又很硬,就必需盡早去醫治。另外,當發現其中一邊睪丸較另一邊腫大,也要盡早去檢查。

2018年1月3日

愛滋的傳播與帶菌者問題

人人都怕愛滋病,主要是它會傳染,而且一旦感染了就會過得提心吊膽,不知何時才會病發。一旦嚴重病發,即代表免疫系統開始崩潰,離死神也就不遠了。

因此很多人都擔心,如果身邊人是帶菌者(感染了HIV病毒),和他一起生活會不會對自身造成風險?可不可以和他同檯吃喝、同床共臥?甚至和他發生性行為?另外,HIV媽媽適合懷孕嗎?如果懷孕後才檢驗出是帶菌者,又是否需要墮胎?

性病專家拿督劉明德醫生表示,愛滋病不能根治卻可控制。如果控制得好,生命和平常人沒差別。因此若了解愛滋病如何傳染,相信就不會這麼徬徨憂慮了。

*愛滋病怎樣傳播

只要感染了HIV病毒,就有機會隨時傳播給他人。包括待檢測的空窗期(6個月內)以及確診後的潛伏期。而非等到嚴重病發才會開始傳染。

HIV病毒可以通過身體的任何液體排出。包括血液、精液、女性陰道分泌液、唾液(口水)、眼淚和汗水等。當中最容易傳播的是血液以及性行為時的精液與愛液。

劉明德醫生指出,性行為是其中最直接也最容易感染的途徑。它佔了85%因素。病毒也可以通過口交及接吻傳播。尤其是經常發生高危性行為的雙性戀者(包括同性之間的肛交),或性開放的濫交者,幾率都比一般正常性行為來得高。

愛滋病也能通過傷口的血液傳染。尤其吸毒者以靜脈注射毒品,若共用針筒也會有很高風險。此外,以前輸血時沒有經過檢驗,也有傳播風險。如今輸血前都有經檢驗,幾率已大大降低。

*與帶菌者共同生活

如果另一半是帶菌者,和他一起共同生活是否安全?

劉明德醫生表示,若伴侶是帶菌者,首先本身一定也要去檢驗。他說,和帶菌者一起生活不會有問題,同在一個空間內,即使蚊子叮咬也不會傳染。因為愛滋病毒不會通過蚊子傳播。只是若對方身上有傷口或流血流膿,則要小心不要觸碰。

一起吃飯甚至共用餐具也不會有問題。即使病毒會通過口水排出,但暴露在空氣中很快就會死。因此共餐被感染的幾率非常低。

枕邊人是帶菌者,一起睡覺並不會帶來風險,只是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若要進行房事,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戴安全套)。另外也不建議舌吻。

如果伴侶是帶菌者,擔心本身會中招的話,也可以服食預防藥物。最近醫學界已研發了一種“HIV暴露前預防性投藥治療(Pre-Exposure Prophylaxis) ”。其中一種藥物是Truvada。只是這種藥物很貴,而且需要每天服食。

HIV媽媽能否懷孕

愛滋病並非只是成人疾病,兒童也會有。而且都是由母親傳染。

母嬰傳播有3個危險期,第一個是在懷胎時,病毒通過胎盤直接傳染給胎兒。第二是自然分娩時,病毒會通過母體陰道的液體傳染。另一個則是哺乳時,病毒會通過乳汁傳給嬰兒。

針對帶菌媽媽是否適合懷孕,劉醫生指出,如果已知是帶菌者,最好不要懷孕。因為若懷孕又沒有治療服藥,胎兒會有約10%機率受感染。如果有服高效能藥物,受感染的機會是1%

如果媽媽懷孕後才知是帶菌者,也不一定就要墮胎。只是在分婏時最好採用剖腹生產以減少風險。嬰兒出生後也要檢驗,如果呈陽性就要開始終生服藥。但也有些不會在早期被檢測出,因此最好在嬰兒出生6個月後再檢驗。

如果是已病發的愛滋媽媽,那就絕對不適宜懷孕。因為本身已沒有抵抗力,懷孕又是非常耗精力的事,身體絕對吃不肖,對胎兒也會造成很大風險。

*帶菌者Do & Don’t

本身是帶菌者應該如何從容生活?又如何預防它病發或惡化?以下是劉明德醫生的建議。

~要有足夠的睡眠,生活要規律,營養要均衡。

~帶菌者每年必需定期去驗血(最少3-6個月檢驗一次),看看病毒量數是否增加了?免疫系統有沒有被破壞?服食著的藥是否有效?一旦沒效就要換藥。

~一定要堅持吃藥。服藥除了使病情有改善,也減少傳染給他人的機會。

~有時愛滋病藥物也有副作用,會影響血糖和高脂,有得到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的風險。因此最好也要留心或去檢查。

~如果得知本身是帶菌者,一定要通知性伴侶去檢驗。進行性行為也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

~如果沒有病發,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唯不要從事有機會受傷的。如果已開始生病,就不適宜做消耗體力的工作,也不適合餐飲業和食物有關係的工作,因為愛滋病會引發的其中一種嚴重疾病就是肺朥。

~病發後,生活起居更要小心,不要讓自己有機會受傷流血。也要小心照顧皮膚,不要讓蚊蟲叮咬。

~不要吃沒有煮熟的食物或不乾淨的食物,以免容易染病。要選擇有益健康及品質好一點的食物。

~要避免給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生物有機會侵入身體。

~一些人喜歡養寵物,寵物帶有很多寄生蟲。養鳥的也會帶真菌。因此照顧寵物要小心,並盡量不要飼養寵物。


2017年12月19日

十二月:世界愛滋病日

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
日期:每年121
創立:這個日子的概念源於1988年,由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世界衛生組織遂於同年明文規定把12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
目的:團結人們共同對抗愛滋病毒、顯示對愛滋病患者給予支持,以及紀念因愛滋而死的人。

愛滋病屬於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為AIDS),源自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縮寫為HIV)感染後,導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進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

世界上第一宗愛滋病是由1981121日被診斷出來。自此即已造成約3400萬人死於HIV或愛滋病毒。

世界愛滋病日的成立,旨在提高公眾對HIV病毒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同時也為了鼓勵全球各國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及方式,來對愛滋政策的發展、愛滋病疫苗的研究、社區愛滋之預防教育、感染者及病患之醫療照顧與支持等,能為愛滋這個現代醫學上尚須克服的疾病多盡一份力。

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象徵著希望,並且代表一起為愛滋爭戰努力。紅絲帶也讓世人表露著對愛滋病患感染者及其照顧者的關懷與接納,給予他們身心上的支持與鼓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大馬愛滋病理事會的最新報告:從1986年至2016年間,共有111916人感染了HIV。因愛滋病死亡的人數則有18827人。

雖然現代醫學已相當昌明,然而被稱為世紀絕症的愛滋病卻依然令人聞之變色。皆因患者一旦病發,就連生神仙都打救不了;而身邊人若是帶菌者的話,也深怕自己會被感染。至使很多人對愛滋病患以及帶菌者都敬而遠之,猶如避瘟疫似的遠遠避開,甚至鄙視他們。

性病專家劉明德醫生指出,很多人對愛滋病存有誤解。其實愛滋病不一定就是絕症。如同一般慢性病,只要在潛伏期控制得好不讓病發,帶菌者也可以如常人一般生活至終老;即使和帶菌者同吃同住一同生活,也不會輕易被感染。

拿督劉明德曾經擔任大馬愛滋病理事會副會長,目前還是大馬愛滋病基金會產業信托人。配合世界愛滋病日的到來,《風采》特地邀請劉醫生為讀者們提供愛滋病以及HIV病毒的相關資訊,讓人們對該疾病有所了解之餘,同時也懂得防範。

●HIVAIDS之間有何連繫?感染了HIV病毒就等同患了愛滋病嗎?

答:愛滋病的名稱譯自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也就是後天免疫缺陷綜合症。
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引致的傳染病。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對抗很多外來疾病。但若感染了HIV病毒,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逐漸被破壞。病毒主要破壞CD4 T淋巴細胞的白血球,當免疫系統崩潰,便容易受到伺機性感染(趁免疫能力下降時乘虛而入的感染),很多正常情況下不該感染的疾病也會因而發生。甚至連傷風感冒或小小的傷口都足以致命。

HIV病毒可潛伏在體內長達10年。感染了HIV病毒,就算是帶菌者。在病理學上的分別是:帶菌者代表感染了HIV病毒而尚未病發;愛滋病患者則是已病發。

●請講述HIV病毒感染者的年齡、性別與因素。

答:根據大馬愛滋病理事會2016年的報告,從1986-201630年間,男患者總數有99338名。女患者有12578人;單單在2016年裡,男性患者增加了2984名。女患者增加了413名。男性比女性多,主要原因是男性有同性戀行為,而且吸毒及共同針筒的行為也以男性為主。

在年齡層方面,最多的是介於20-29(佔了40%)。其次是30-39(31%)。另外,40-49歲佔16%50歲以上的有9%13-19歲則有3%13歲以下則有1%(通常是經由母親傳染)

早年最大的因素是共用針筒注射毒品而造成。如今最主要的因素則是通過性行為,當中又以同性戀兼雙性戀者為最多。另外,除了共用針筒注射,其他因素還包括母親傳給孩子等等。

●如何得知自己感染了HIV病毒?

答:必需通過驗血檢查。並有好幾類方式:

HIV抗體
一般驗血是為了找出HIV抗體。若被檢驗出陽性就屬於帶菌者。體內有HIV病毒而沒有治療的話,病毒可以潛伏8-10年。也有一些人因體質問題而在幾年內就病發。

HIV抗原/DNA
上述檢測抗體也不是100%準確。有時進行高危性行為後,抗體會在3個星期至6個月才會顯現,這段時期即是空窗期,有可能傳染給他人而不自知。因此也有別的方法可以在早期發現,例如檢測HIVDNAHIV抗原,就能在發生高危性行為的兩個星期得知。

*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
有時抗體會呈假陽性,即使檢測出抗體,也不一定100%是愛滋病,因此必需通過兩種方法測試。一旦兩者都呈陽性就能確診。例如酵素免疫分析法 (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測試。當中分有 西方墨點法 ( Western Blot)以及病毒負荷量檢測(Viral Load)。


此外尚要注意的是,一些帶菌者會在受感染的兩個星期內出現早期症狀。這些症狀和其他病毒有點類似,會發燒、感冒、骨痛、喉嚨龍、淋巴腫、疲累、皮膚有紅疹等等。但普通感冒病毒會在兩三天後痊癒。HIV病毒則可以使症狀拖延到兩個星期。因此若在高危性行為過後的3個星期內發生這種現象就得小心。

●一般如何治療?

答:目前愛滋病仍無法根治,但在潛伏階段卻可採用藥物治療。主要是透過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的複製,提升免疫力及控制病情。同時也以藥物來預防及治療因免疫力缺陷而產生的伺機性感染。

如今最有效的是高效能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由於病毒會經常起變化而使藥物無效,因此必需以兩三種藥物配搭一起治療。

抗病毒的藥物至少有以下5種:

1.逆轉錄酶抑制劑(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並分有核苷酸(Nucleoside)和非核苷酸(non-nucleotide)兩類。主要是通過抑制反轉錄酶的活性來靶向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2. 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 。通過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來靶向抑制病毒的組裝。

3. 整合酶抑制劑(Integrase Inhibitor)。抑制酶的整合,不讓病毒有機會結合。

4.融合抑制劑(Fusion inhibitor)阻止HIV通過融合細胞膜進入和感染細胞。

5.組合(Combination)。數種藥物同時混搭使用。

除了以上藥物,另外還有疫苗(Vaccine)正在研究中。

甚麼時候開始需要治療,是否要終生服藥?

答:一旦檢驗出感染了HIV病毒即要開始服藥。就像患上慢性病一樣需終生服食,而且每天都要吃。一旦停藥,就會使病毒抵抗力提升,進而失去藥效。

由於HIV早期是空窗期,過後是潛伏期,並可達8-10年。在這期間,免疫系統有可能逐步被病毒破壞。一旦免疫系統崩潰,就有可能因任何疾病而致命。

但如今有抗病毒的高效藥,愛滋病患的生存機會高了很多。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存活更久。因此一旦獲悉感染了病毒就要馬上治療。就像一般慢性病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照顧得宜就能避免愛滋病發。

愛滋病病發有何徵兆及後果?

答:可以通過驗血檢測免疫系統是否已低下。尤其檢測CD4 T細胞。 平常人每毫分血液有500-1200量數的CD4T細胞。一旦少過500就有可能病發。少於200則代表免疫系統快崩潰 了。

一旦免疫系統崩潰,任何病毒、細菌、寄生蟲,甚至是植物性的念珠菌、黴菌、真菌等等都會侵犯身體,也會影響五臟六腑、頭腦及神經系統。一旦免疫系統受到影響,各種癌症例如卡波西肉瘤(人類皰疹病毒引起的腫瘤)、結腸癌和直腸癌等癌症都會發生。一般人的小毛病,去到他們身上就會益發嚴重甚至致命。

即使有藥物治療,但通常那些高效能的藥物都很貴。世界上沒有多少個國家政府有能力負擔病患的需要。此外,除了治療愛滋病,後期還要吃很多藥物來對抗因免疫系統崩潰而獲得的各種疾病。因此一旦得愛滋病,對自身、社會以及國家經濟都是很大的影響。

●如何預防感染HIV病毒?若被感染,甚麼地方可以求治?

答:愛滋病的危險在於不知性對象是否帶菌者。因為在潛伏期甚至空窗期時,連該患者本身都不知道自己是帶茵者。因此盡量不要濫交。如果性對象是不相識的人,最好使用安全套。

在發生高危性行為後,最好去接受檢驗。如果經常有高危性行為,最好每3-6個月檢驗一次。
一旦發現就盡早開始接受治療。

若是不確定的,可以到家庭診所求醫。若是高危的,就要找性病專科。一旦被檢測出陽性,通常都會被轉介到政府中央醫院的愛滋病中心。例如雙溪毛糯中央醫院有一間傳染病科的部門,專門醫治愛滋病。這也是我國最主要的愛滋病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