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间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现年48岁的台湾著名艺人大S(徐熙媛)于日本病逝的消息。新闻报导,大S是死于A型流感演变成的肺炎。因此很多人都对流感关注起来,同时也质疑区区伤风感冒真的能夺命?而且亦认为纵然大S真的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但以其48岁中龄来说,并不属于高风险群,何以她会因这小小流感而丢命?
感染疾病专科医生洪萍萍指出:“其实流感本身并非致命的关键。最主要的是患者本身是否已有相关疾病,而且是否延迟就医导致并发症,才是造成致命的最大因素!”
根据网上消息,大S曾透露患有心脏疾病、癫痫及哮喘。而且病发时也没有及时安排住院治疗,也许这就是致命的原因吧!
这消息一时间也导致人心惶惶,视流感如洪水猛兽,即使只患上普通伤风感冒都如临大敌。因此有必要多认识流感,以及掌握如何预防流感恶化的相关知识。
*所有流感都会形成肺炎?
洪萍萍医生指出,流感可以从轻微发展到严重。大部份流感都是轻微的,属于“上呼吸管道感染”。其症状就像普通伤风感冒,大多数患者可在7-10天自行康复。有一小部份患者会恶化延伸到下呼吸管道,造成肺炎或其他并发症。
但并非所有流感都会演变成肺炎或侵犯下呼吸道。基本上要符合一些因素才会发展至严重流感。该些因素包括以下5项:
1.当下流感的菌株和强度
2.患者的年龄
3.患者自身抵抗力的状况
4.患者原有的呼吸管道与心脏恶疾
5.疫苗接种的状态
流感会发展成肺炎通常还有两大因素:
1)要符合上述5项因素,流感病毒本身与患者本身的健康情况切合才会引致病情往下发展。
2)继发性细菌感染。比如原本已患上流感,加上环境周围的细菌趁虚而入,就会造成流感加细菌的肺炎。
※流感的传播方式
流感病毒可逗留在空气中长达两天。若是干燥地方则1-2小时就会消失。
其传播方式有3种:
1.直接传播:近距离接触、亲吻及搂抱。
2.空气传播:例如飞沫或喷嚏
3.接触传播:接触到病者使用的毛巾、枕头以及沾有患者涶液或鼻涕的物品。
※流感高风险群
虽然流感肆虐,但并非每个人都会严重。高风险群体如下:
*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年长者
*孕妇或坐月妇女
*安老院/疗养院住户
*有慢性健康疾病包括:
1. 哮喘病
2. 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癜疯症、肌营养不良症
3. 慢性肺部疾病
4.心脏疾病如心脏阻塞或衰竭者
5. 血液疾病
6. 内分泌失调患者
7. 肝脏或肾脏疾病患者
8.免疫功能弱者(艾滋病患者、癌症治疗中)
9.肥胖 BMI》40
※流感造成的并发症
如果流感延伸至下呼吸道并形成并发症,通常在三五天內就会造成影响。牵涉到的可以是不同的器官或几个器官一起受损。
“最常见的是肺部,会造成肺炎;心脏并发症也很普遍,尤其已有心脏问题的患者,会发展成心脏阻塞、心脏衰弱或心肌发炎;小部份患者会影响到神经系统,有可能会癫痫发作、神智不清或中风;肝肾方面也有可能损坏或衰竭;另外也有会造成败血症。”
“此外,上呼吸道原有的疾病比如哮喘、鼻窦炎等等,会不受控制并恶化。”
*流感是否造成肺炎致死的最大因素?
“肺炎即是肺部发炎,可以由感染或非感染事故造成。若属感染性肺炎,也可以通过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造成。流感只是其中一种可以造成肺炎的病毒,而非唯一的凶手。”
“其实很多细菌及病毒都可以发展成肺炎,比如新冠病毒(COVID)、诺罗病毒(Norovirus)、人类间质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等等。这些病毒都像流感那样可以造成肺炎,而且也没有区分哪一种才是最强最凶猛,主要还得胥视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果患者本身有病史,不管患上哪一类病毒或细菌的肺炎都可能致命。”
她表示,流感形成肺炎后造成致命的最大因素,就是本身拥有的慢性疾病没有获得很好的控制,并且病发时没有及时求治,就有可能导致一个或数个器官衰竭甚至败血症而致命。
“如果有病史,患病后就要尽快去找医生诊断,而不该待在家自行观察。尤其病发第3第4天就更要注意,不要等到病情严重才去医院。以哮喘病为例,当病情恶化时,呼吸管道会被排泄物和黏液阻塞变窄小,再加上敏感造成气管自行收缩,病人就不能呼吸了。”
她指出,病人其实是可以预早察觉不对劲而及时就医,但很多病人担心去医院后,医生会要求进院,于是就情愿自行在家观察是否会好转。
“有些病人察觉到胸口闷热,呼吸开始困难,走两步路都很喘,但他们却不要就医,觉得可以自行观察,认为可能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其时呼吸道也许已阻塞了20%;当他们感到情况不妥时,也许阻塞已达50-60%,那时才准备要去医院,但在赴院途中,呼吸道的阻塞可能从50%去到100%,这过程只需短短1-2分钟而已,这情况根本来不及进医院已丢命了!”
*中流感是否一定要治疗?
洪萍萍医生指出,流感通常都是轻微而且会自行康复。
“流感一开始时会发高烧,有少许喉咙不舒服,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小孩和年长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症状比如呕泻、无法进食、过度疲累,这些症状都会在三五天里慢慢得到舒缓。”
“但若病情从舒缓后又再慢慢恶化,甚或从一开始就已经影响到下呼吸道,造成肺炎或其他并发症,患者就会感到极度的疲累、持续的高烧,并开始呼吸困难,胸口焖热疼痛,这时就一定要马上求医。”
她表示,医疗界目前拥有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特敏福(Tamiflu)”,能有效舒缓病情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可是这个药物一定要在病发初期最好是1-3天内服食,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这个药物,我们很鼓励那些高风险群,在一开始怀疑自己有流感时,就赶快去见医生诊断及开始服食这个药物。可是也不建议自行服食,最好先让医生诊断,毕竟每种药都有副作用。”
*流感VS伤风感冒
坊间也有很多人企图透过症状表现来辨识流感、普通感冒或新冠病毒的异同。洪萍萍医生表示,这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症状都大同小异,无论是从上呼吸道延伸至下呼吸道都非常类似,要确诊就必须通过检验。
她指出:上述疾病都是指上呼吸管道受到感染,如果感染到influenza,就叫“流感”;如果是Norovirus,就是“普通感冒”;如果感染到新冠病毒,就是COVID。
“总得来说,无论患了何任流感或病毒,如果病人没有病史也没有延迟就医就不必担心。至于会否由流感或感冒演变成肺炎?病人自身条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另外她亦指出,大马的气候和环境,细菌病毒无处不在,很难凭症状表现就能辨识属哪一种疾病。只要是病毒造成,无论是流感、蚊症或食物中毒,都会出现伤风感冒、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和没有胃口的症状。
“同样的,不管是流感、新冠或普通感冒,都会出现上述上呼吸道受感染的反应,也会自行康复。如果本身没有符合的条件,一般来说就不易延伸成为下呼吸道的疾病。如果不幸演变成肺炎,若本身没有其他健康问题,并且能在三五天内去就医,就不会有致命风险。”
*预防方法
洪萍萍医生指出,不管在甚么国家,流感一直都存在。若有四季的国家,每当天气转换就会来一次大爆发,并急速在两三个星期达到颠峰,然后在两三个月又舒缓回到原有模式,周而复始;大马虽然没有四季,但在天气转凉或病毒变种时,同样会增加很多流感案例。因此她建议一定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建议每年都接种,是因为疫苗的配方是根据时下流行的菌株来配制。由于流感不断变种,注射的疫苗可能和当下病株不同,但接种后若中招就不会那么辛苦,也会减低演变成下呼吸道疾病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至于长期有呼吸管道疾病的患者,若要出远门可随身带备吸入器(inhaler),一旦发现不妥,可马上使用吸入器来扩张呼吸管道,减少发炎的程度。但这个方式只供暂时舒缓,与此同时必须马上安排去医院,医院的仪器可以直接把药物打入肺部,医生也会注射抗发炎和抗敏感的针剂,以让病情快速舒缓。
“这些呼吸管道的疾病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我们生活要过,工作要做,不能永远不出门,也不能永远都穿着PPE出街。最佳的预防方法,就是不管平时有任何大小病都要照顾好及受到控制。有疫苗可以帮助预防就不要抗拒,毕竟这些都有医学根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