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4月12日

如何養生

人人都追求長壽,究竟活上多少歲才算是長壽?

古人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可見在那年代能活上70歲已是罕有的事;如今人類的平均壽命增長了,活上八九十歲也是平常事。

其實根據生物學家的理論,人類應該可以活到 125歲,那是按照一般動物在停止發育歲數的5倍來計算。而人類停止發育的年歲是25歲,以5倍來計算,因此理論上人類是可以活上125年的。

然而,各種因素皆使人類難以達到這終極歲壽。 即使是華陀再世,相信也沒有辦法擬出一個保証長壽的方程式。而且,單單「長壽」並不足以歡欣,能活得「長壽而健康」才值得我們追求。


●保養靠衣食住行


要如何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龍籍鶴中醫師說:「世上不可能有長壽的方程式,醫生也擬不出,如果有,很多醫生都能長命百歲了。長壽的最大條件是健康,因此我只能從理論上與大家分享如何保健養生,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他表示,人能否長壽,除了受遺傳基因影響,最重要是有健康。健康則包含肉體和精神兩方面。一些人肉體強壯,精神卻不健康,就會影響生活;一些人精神沒問題,但身體卻羸弱,在生活上也不能發揮。

身體與精神上的健康,皆要靠後天的保養,也即是通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這四大條件來配合。然而,任何一樣都要達到「不過亦無不及」,即不能過量,也不能不足夠,樣樣皆要均衡合度。


*衣:
衣物的作用是敝體兼保暖抗熱,因此衣服要穿得適當,不在溫熱的地方穿寒衣,也不在寒冷的所在穿得涼薄。穿衣其實是為了適應環境,動物一生只得一件皮毛,就能保護身體調節氣溫。而人類因為智慧較高,也注重儀表,才會有這許多衣物選擇,所以要注意穿得適當,不使身體過熱或受寒。

*食:
人類是有機體,必需攝取營養來適應新陳代謝以促進生命成長。但也不要食得太多或太少,並非吃得很好就一定很強壯,但吃得太差對身體肯定不好。也不一定要吃肉才會強壯,雖然老虎獅子是肉食動物,但巨如大象及犀牛卻是草食動物,因此食要適當也要平衡。即使是老虎,飽了就不再吃,人類也應該不要食太過亦不能食不足。

*住:
住是指環境,居住環境對一個人的健康有很大影響。住在高山或空氣好的地方,人的性情都比較平和愉快。古人有說,近山者仁,近水者智。靠山而居的人,性格比較仁和,所謂仁者不憂,性情輕鬆,沒有精神壓力下,人就活得健康,所以通常住在山中的修道者或住在效外的人,一定比住在鬧市的較長壽。

(龍醫師補充:住這一點,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城市人是最難達到要求的,要選擇居住在適合的環境很不簡單。雖然可以種植花草綠化環境,但影響不大,尤其大都市的空氣已嚴重遭污染。)

*行:
行是指運動。易經有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是天道運行,四時更替,周而復始,勁健周全。君子要效法這種精神培養積極奮發的豪情意志。人不能不活動,否則血脈不暢。古人耕田就是一種運動勞作,但現代少有,如今可打太極、氣功、健身操、游泳都是好的,只是不宜太過,且要適合自身。



●如何通過日常生活養生


人們要養生長壽,在日常生活中,對食補、運動及情緒上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呢?

龍籍鶴醫師以數十年的行醫經驗一一告之:


*如何進補養生

*是否服食名貴藥材如人參,就能延年益壽?

「人參肯定對人體新陳代謝有補益作用,但也要看個人體質。有些人吃了人參會發熱,尤其高麗參,那是採用人參加附子、當歸、北芪等藥材炮制,性質帶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補要看體質的需要,最好先請教醫師或藥材店的老手。」

他說,一般養生的,六味湯就很不錯,材料可隨意選用百合、蓮子、泡參鬚、桂圓、紅棗、黨參 、淮山、杞子等,這些都是溫和藥材,能補氣又健脾胃。

若是貧血,可以用黨參、紅棗、杞子及玉竹煮水喝,能補血;地中海貧血的,一般是沒有藥可根治,可吃含鐵質豐富的食物,例如每天吃一兩粒紅蘋果。

龍醫師說,中醫用藥強調治病培元,一方面治療,一方面進補。中醫認為腎是生命之根 ,所以中醫注重補腎。當中以六味地黃丸能主治一些腎病如慢性腎炎,同時也能加強腎臟功能。


*是否有病就不宜進補?

「如果生病發燒,最好不要進補,因為補品會使消化功能增加負擔。」

有人指癌症患者不能進補,因為補品會使癌細胞更活躍。龍醫師認為,這個說法理論上有對也有不對。

「癌症是因人體細胞異常,當人體進補時,癌細胞也會攝取到補品而變得更活躍,這話是沒錯。但是癌症病人通常體質很弱,抵抗力弱也就對抗不了癌魔。只有補充更好的營養才能增加力量來消滅癌細胞,而且人體內的正常好細胞總會比癌細胞多。

坊間也有一種飢餓療法,即讓癌細胞餓死,但人體總要攝取營養,如何能不吸收營養餓死所有癌細胞?這是不可能的。

龍籍鶴表示,癌症者進補,猶如給小孩吃寄生蟲的藥。因為藥有毒性卻沒有毒害,治寄生蟲的藥同時也配給瀉藥,且要讓小孩早上空腹吃。早上人體餓,寄生蟲也餓,當空腹服藥後,藥物會把寄生蟲麻醉,再靠瀉藥來把它瀉出去,病就好了。


*是否任何涼茶飲品皆適宜?

所謂喝涼降暑,但如果喝得太涼,人體會很虛,且會破壞身體的功能,所以喝涼茶也得選擇適合的,不宜過涼。

一般孩童要喝涼茶最好選溫和的北紫草、竹蔗、茅根;成人腸胃熱、鼻子乾燥可選喝金銀花、菊花或夏枯草;普通熱氣也可用老洋參加鹽泡水喝,能降火清熱;頸痛或落枕,可用粉葛、淮山加杞子煲來喝。至於一般日常湯水,老黃瓜也是涼而溫和的。

至於日常茶飲,龍醫師主張喝普洱,能養胃。至於龍井或茉莉花則比較涼。


*哪一種運動最適合

「華人一向偏好以打太極或氣功來養生。太極拳有個特點 ,除了能鍛練身體,還能使精神集中。氣功和太極拳都是柔軟的運動,且不會受傷。但也要適合的年齡,一般上,對年幼的小孩卻不適宜,因為小孩難以集中精神,得到的效果不大。」

龍籍鶴說,無論哪一種運動,只要是適合個體的,都是有益的。但並非每一種運動都適合每一個人,最好量力而為。例如剛剛發育的小孩,要他練舉重是不適合的;身體瘦弱的要他練快跑也不行。爬山也不適合每一個人,需要很大的魄力,如果心臟有問題,爬山時會使心臟難以負荷。

他表示,以他個人體會,最好的保健養生活動就是晨運步行,這是男女老幼都適合的。

「我指的並非跑步,奔跑也不見得是很好的運動。步行要達到快而不喘,卻要比散步的速度快。但有一原則,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恆,如果走兩天停一天, 效果就不大。年輕的可以走上一兩個小時,體能弱或年老的,則可走半個小時至一小時。」

他建議,步行的路徑最好選擇有一點起伏的,如此才能鍛練身體。環境方面要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例如公園或森林。時間方面最好是早上6點到8點之間,早上8點多9點的陽光是最好的,富含維他命D,能增加鈣質,有助骨骼成長。晨運前,最好先喝一些飲料或開水,同時也要做一些熱身運動來活動肢體。

「時常看到一些年輕人在下午或傍晚在馬路邊跑步,我個人認為這不單沒有收到運動的效果,反而會有妨害。那段時間的空氣充滿二氧化碳、各種化學的物質與味道、交通工具排出的廢氣及灰塵等等,跑步時,由於呼吸量增大了,就會把這些東西吸進體內,有礙健康。」


*控制情緒也是養生關鍵

情緒也會影響健康,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很大,負面情緒很多,而且也很難控制。即使睡在冷氣房,若屋外有汽車不斷鳴笛的噪音也會令人煩躁氣惱;往往一點點小事也會被刺激而造成精神衰弱。

要使情緒放鬆,可以藉運動來杜絕胡思亂想,或者下棋也能使精神集中,且有修身養性的作用。如果喜歡聽音樂的,也可以藉音樂來調節。

龍醫師說,若已有情緒問題,有兩種方式可解決,一種是通過輔導,另一種則是以中藥使鎮定安靜。

「我的總結是,人要長壽一定要健康;人要健康一定要適度的衣食住行保養,不能太過也不能不足。運動一定要持之有恆。在衣食住行之外,一定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因為男人從中年過後,女人從更年期開始,很多危險性的疾病都是在這個時期無聲無息的到來,若能定期檢查,及早得知、及早醫治,就能保有健康的長壽生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