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個月大的嬰兒都會患癌?這可不是聳人聽聞,甚至連胎兒時期已有癌症跡象的案例也不少!
近年彷彿有不少嬰兒患癌的個案發生(尤其是腎臟癌),究竟是基因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因素造成?使至新生父母人心惶惶,畢竟縱使醫學進步的今天 ,癌症還是一種無可救藥的絕症,甫出世還未看清世界的嬰兒就患癌,令人情何以堪?
小兒外科顧問醫生易毅彥說,其實嬰兒癌症並非近年才有,而且也絕非一百巴仙是絕症,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該嬰兒還是可以像正常幼嬰一般成長。
●為何近年來有這麼多嬰兒患癌的病例?是基因突變或甚麼因素造成?
答:其實嬰兒患癌並不是近年才有的事,近年看到較多病例,只能說是在最近幾年才較被注重,比如醫生檢查得比較詳細、診斷儀器比較先進,醫學資訊也比前豐富了,所以才會及早發現嬰兒身上也有癌症 。
或 許有人置疑為何如今很多嬰兒死於癌症而早期卻沒有?其實並非如此,只是近年較多嬰兒能在初期就被診斷出癌症,一旦治療不到,嬰兒喪生就有了死因;若之前診斷不出是癌症,嬰兒即使死亡也不可能列為死於癌症,加上一般亞洲父母不同意解剖,因此也找不出真正死因,這並不代表早年沒有嬰兒死於癌症。
但也不能完全否認近代較多案例,畢竟除了基因遺傳之外,也有很多因素例如食物或環境引起的。基因是一部份,如果家屬有癌症,下一代得到癌症的機率是三份一。其餘,若生活環境受污染也是成因,如果居住的環境幅射強,不需要有癌症基因,幅射就會使基因產生變化而致癌。
●癌症一般是在胎兒時形成?據說試管嬰兒機率比較高?
答:帶著癌症出生的嬰兒,大多數是在懷孕時發生,例如遺傳基因,又或者在懷孕時出現了某些狀況造成,比如上述環境有幅射,在懷胎後的前三個月就有可能受波及。
至於試管嬰是否機率較高?這一點我並不認同,畢竟試管嬰的技術已有20多年,雖然試管嬰產生胚胎的環境與自然正常嬰兒不一樣,但是否因此而導至患癌率較高?我覺得有待觀察與探討。
我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發現到那個胚胎有問題,是不會把它放進母親的子宮。試管產生畸型嬰是有所聞,但同樣的,如果提早發覺,他們是不會放進子宮讓它繼續生存。
●最普遍的嬰兒癌症是哪一種?
答:嬰兒最常見的癌屬於腎臟癌。當中排名第一的是「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病發位置在腎臟上端,也即是腎上腺(adrenal gland),大概7千個嬰兒中有1個。
第 二種是病發在腎臟中的,並有分兩種,其一是發生在比較初期,即「中胚葉腎瘤」(Mesoblastic Nephroma),一般在嬰兒三個月左右發現到的,90巴仙都是這種癌,大部份屬良性的。其二是「威爾姆氏腫瘤」(Wilms tumor),一般發生在3到5歲的幼兒身上。1萬個幼兒中有一個,屬於第二普遍的幼兒癌症。
●嬰兒患癌為何是腎臟癌多於其他器官癌?腎臟癌又有何症狀?
答:我個人見解是,可能腎臟癌發生得比較初期,加上大家對這種病例的了解較多,因此診斷出來的機率較多;另一方面是由於腎臟癌的潛伏期比較短,一發生就成長得很快、很大,從腹部摸上去就能發覺有塊狀的、大大粒圓圓的東西。
其他癌症例如肝癌,摸是能摸到,只是潛伏期比較長,因此發生的病例比較少。
上述兩種常見嬰兒癌的病發地方都很靠近,因此症狀也大至相同,第一是腹部腫脹並摸得到有塊狀物(佔10巴仙),第二是會持續發高燒超過兩星期,無論如何都不會退燒(佔20巴仙),第三是排尿會有血,因為腎癌細胞會跑去侵犯血管(佔15巴仙)。
如果三種症狀都具備,病發率就相當高,要馬上做進一步檢查來確定是否癌症。
●腎臟癌能否在胎兒時期就被診斷出並且進行治療?一般胎齡多大就能發覺?
答:在胎兒期,如果掃瞄儀器夠先進,是有可能發現塊狀物。但並非每個醫生都能正確的以掃瞄來診斷出病狀。最早能發覺是在懷孕第二及第三階段,那時胎兒的器官已形成。
如果醫生有相關經驗,又有先進儀器,在掃瞄時發覺有腫瘤形時可以懷疑,但要在胎兒時治療就很難,因為要有血液的報告以及必需抽取細胞去化驗才能進一步確症。畢竟不能在胎兒期準確診斷,就不能進行治療。
在胎兒期是可以做基因檢查,但要花很長的時間,技術儀器要很先進,費用也相當高。美國有試過在胎兒期做手術,但成功率不高。因此現階段是要等嬰兒誕生後,確症了才能進行治療。
●請講述嬰兒腎臟癌的治療詳情。
答:當發現有癌症跡象,就要去檢查,包括驗血及抽細胞化驗,確認了就要進行手術。一般在出生一兩週後,嬰兒一切穩定,就能進行切除手術。
手術醫生割除腫瘤後,就要等病理科醫生進一步化驗,或做CT Scan切片檢查看看是否有擴散,如果有就得做下一步的治療,即電療或化療,如果沒有擴散就不必。
若是被診斷得快,通常癌細胞不會擴散到其他器官,初期腎臟癌一般是中胚葉腎瘤(Mesoblastic Nephroma),屬於良性的,只要把它切除,過後不需做電療或化療。
若是威爾姆氏腫瘤(Wilms tumor),因為病發時間較慢,潛伏期比較長,在幼兒3到5歲才會病發,大部份屬於惡性的,切除手術過後若有擴散,還是需要化療或電療。
嬰兒癌症與成人一樣,有分第一到第四期,如果發現時是第一至第二期,還能用手術控制,通常第三及四期就要化療或電療。當進行了手術後也要回來復診,或進行血液的檢查、超音波的掃瞄,或兩年做一次斷層切片掃瞄,以確定生癌的位置沒有其他癌細胞。
兩邊腎臟都生癌的機率是五巴仙,如果只一邊腎臟生癌,切除了還有另一邊腎臟,通常不需做腎臟移植。如果兩邊都生癌就頭痛一點,但現在科技也有可能先進到只把兩邊腎臟的一半(例如上半部)切除,另一半(下半部)盡量保存下來,希望能幫忙排除身體或尿液中的毒素,以避免做腎臟移植手術,畢竟那會有副作用或受排斥。
●嬰兒對手術是否承受得了?一般手術費大概是多少?大馬進行這種手術普遍嗎?
答:在手術方面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傳統的切腹手術(laparotomy),一般要開一道約15公分左右的傷口。另一種是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只開三個小孔,每個大概0.5至1公分,置入儀器確認癌細胞的位置後再慢慢切除。
手術對嬰兒確是一種傷害,造成越少傷害越好。對小嬰兒用傳統手術開大刀,傷口越大越痛,復原也越慢。腹腔鏡手術則是屬於微創手術,傷口較小、復原時間較短,手術後的併發症也較少。
目 前以吉隆坡中央醫院、馬大和國大是該手術的集中地,私人醫院較少 ,因為手術後要送進加護病房,因此一定要有加護病房的設備、亦要有小兒科的相關醫生與護士。也加上病例並不多,當考慮到費用以及人手與儀器上的要求,一般 私人醫院都不會特地安設,因此其他州屬遇有這類病例,都會選擇前來上述三間設備齊全的政府(或半政府)醫院進行。
●動手術切除後是否還會復發?嬰兒患癌的存活率比成人高嗎?
答:會不會復發是看個人而定,復發機率是1到5巴仙。病理科醫生可以透過顯微鏡把切除的癌細胞確定有沒有擴散,如果癌細胞去到淋巴腺,就可能潛伏5年10年過後才復發。
另外,也得看癌症是屬於第幾期,如果第三第四期,復發的機率肯定高過第一第二期 ,
而且復原的巴仙率也會降低。
在存活率方面,如果及早發現治療,存活率肯定比成人高,因為嬰兒會慢慢成長,而且體能也會逐日強壯; 但也有一些嬰兒由於化療的副作用而喪命,因為身體免疫力未完全形成,也未穩定,抗病力沒有成人強,些微的變化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在手術方面如果失 血,成人失血1千毫升都沒問題,小嬰兒可能失血 20毫升就不行了。
●如果沒有發覺或不去治療,原本是良性的腫瘤是否會變種?
答: 是有一些腫瘤過了5年10年會變。在幼兒癌症中,也有幾類變種癌,是屬於小時候可能有發現卻沒去治療的良性腫瘤,過後逐漸長大就變成惡性,例如靠近骨盤或 膀胱的「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症狀是小便有血及發燒,一般發生在3至5歲,25萬個幼兒中只有一個。
還有生長在肺部的「囊腫性腺瘤樣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沒治療就會變形成「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肺部的X光顯示會有細菌感染狀況,並有很大的白點, 早期會發生在3至5周,慢的就1到2歲才發現,2萬5千個幼兒中有一個。
另外還有女嬰卵巢癌(Ovarian),通常是良性的為多,一出世就做手術切除,很少會復發
,但如果不理它就會越來越大粒,即使不變惡性,腫瘤體積變大,也會對其他器官造成局部壓力影響,壓到大腸會造成便秘,壓到膀胱就不能排尿,擴張到後尾壓到神經線就造成疼痛以及行動不便。
因此無論是何種癌症,也無論是良性惡性,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上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