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時常喊腰痠背痛、風濕骨痛、腰腿疼痛,走兩步路都辛苦……大部份人的感覺是:這是自然現象,人老了一定會週身痛。也有人說那是骨質疏鬆症,一定是缺少鈣質……
來自台灣且對脊椎神經有深入研究的謝躍淞博士卻說,人體自然(非意外)的疼痛甚至引發的疾病,都是習慣性姿勢不良而造成,跟年齡沒有直接關係、跟天氣風濕沒有關係,也跟骨質疏鬆沒有直接關係!
雖說老年人比較常見,但也正因為一個人長期以不良姿勢活動,年紀越大就越多患例。謝博士說,骨質疏鬆只是被濫用了的詞,年輕人沒有骨質疏鬆也會腰腿痛,因為最大的原因是姿態不良,肌肉過度使用引起疼痛,不是老了或骨質疏鬆的問題。
「大馬人因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不大,因為每天都有曬太陽,能吸取維他命D,而且大馬人較少喝牛奶,相對西方國家的人,牛奶喝多了反而缺鈣較多。我們只能說,只是因為長期不良姿勢造成骨盆歪、脊椎歪,若還有骨質疏鬆問題就加重病情。但骨質疏鬆並不是主因。」
其實疼痛是一種訊號,身體發出的一種求救訊號。有疼痛一定有原因,但大部份人不管是醫生或病人,只要能夠消痛就好,因此處理方式多數是止痛消炎的工作 。謝博士認為這是不對的。「痛是一個訊息,疼痛是上帝賜給人類的最佳禮物,如果沒有痛,就不會知道身體出了問題!」
這種訊息跟嬰兒哭泣是同一道理,嬰兒不會無端哭泣,也許是餓了、尿片濕了或不舒服。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哭泣的原因,他哭是有所需求,要引起注意,我們並不應該為了讓嬰孩停止哭聲而給他吃安眠藥、鎮定劑或止痛藥,而是該去關心他、滿足他及解決他的問題。
疼痛也一樣,我們的身體、細胞、肌肉、骨骼與神經都不會講話,它有問題就會以疼痛來表達,這疼痛與嬰兒哭的道理是一樣的。今天你去止痛消炎,就像給嬰孩吃安眠藥,只是暫時解決了,用藥把神經與大腦給騙了,可是疼痛本身還存在,只是失去知覺吧了,反而使病情越來越重。
「疼痛是訊息,應該解決它而不是消滅它!」
●疼痛的原因
人體的脊椎骨,前面是內臟,後面兩旁是由韌帶與肌肉把它固定,我們才能站立與活動,如果使用不當(歪了),造成肌肉過度使用或緊張發炎,就會勞損與疼痛。
「買東西都有使用說明書,人的身體也有使用說明書,從側面看,人體應該有雙S的生理彎曲度,正面看則是直線的;但現代人的姿態不良,導至從側面看時曲線變直 了,前面看時直線卻歪了。尾椎臀部原是蹺的,但如今很多人把尾椎縮進去,沒有屁股了!這種情形會引發甚麼問題?第一:腰脊的壓力加大,緊張發炎,使勞損疼痛;第二:骨盆的器官(女性的子宮卵巢,男性的前列腺與性能力)都會發生問題。」
謝博士說,要有正常的生理彎曲度,屁股就應該是蹺的,但又不能太蹺,太蹺是脊椎過度彎曲,也會造成肌肉兩旁的疼痛,即腰痛;一旦過度平或彎曲,會壓到腰的神經線,就引起腰腿疼。「腰是肌肉疼,腿是神經疼。」
當長期站姿或坐姿不良時,骨盆歪下去,原本直直的脊椎就會向另一邊歪。當右邊的骨盆高 ,就會引起左邊腰部的肌肉發炎疼痛,同時也會引起右邊同側的腿疼痛;反過來,如果左邊的骨盆高起來,就會引起右側的腰痛,同時引起左側腿神經痛。
如今多數人姿勢不良,都會造成脊椎骨的移位,骨盆的不正,會引起疾病與疼痛。「東倒西歪,彎腰駝背,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就是現代人的典型,從學生到老人都是,所以疼痛越來越多,但這些疼痛並不是病,只是訊號,可是很多人把它當著病,這種病很難醫得好,那是因為姿勢沒有改正,疼痛都是姿勢不良引起的身體反應,所以我們應該去改變姿勢才是根本 ,而不是吃藥打針。」
●疾病與脊椎皆相關
曾有一些例子,腰腿疼痛原來也是心臟或腎出問題,內臟器官是否也與脊椎有關連呢?
謝博士說,身體任何內臟、任何運作都跟骨頭有關係的。例如頸椎關係到眼睛、鼻子、腦袋,胸椎影響心臟、呼吸與肺等等,體內器官全部都與脊椎相關連,若排除遺傳基因或病理問題,心臟病或腎病也是姿勢不良而引起。
「任何疾病都跟脊椎神經扯上關係,脊椎神經跟脊椎骨的正常與否扯上關係,脊椎骨的正常與否與骨盆扯上關係,而骨盆的正常與否卻與姿勢扯上關係。因此任何疾病都是自己弄來的!」
姿態不良,站坐不端正,或習慣性以一長一短腳(或高低腳)站立及活動者,長久下去就會有問題。內臟器官的位置和腳也是大有關係,根據統計,右腳長的,跟心臟病有關係,
因此右腳長的比較容易引發心臟病;左腳長就會引發腸胃病以及生殖器官的疾病。
舉個例子,排除家族基因與病理問題,有兩個人,給同樣的飲食、同樣的污染,其中一個有心臟問題,很大可能他經常彎腰駝背,慣性右腳長。若右腳長的人又剛好有心臟病,其心臟病死亡的機率就比較高。
所謂右腳長的人,例如打高爾夫球的,從右邊打到左邊去,羽球也是從右邊打到左邊去(基本上打左手的人不會得心臟病),慣用某一邊身體會造成脊椎的歪曲,進而引起大腦和內臟神經之間的往來訊息障礙,就引起器官功能障礙或失調,後果即是引起那個器官的疾病。
●以坐姿舒緩疾病
謝博士說,無論何時,我們的坐姿不可以呈C型,一定要呈S型,尾椎及屁股向後蹺,腰椎向前呈彎曲,如果坐姿正確,即使有病也能改善;若已是病理的,也可以靠脊椎運動再配合飲食治療。
以下他示範了數種坐姿讓大家預防或在緊急時可舒緩病情。
*跪坐法保健
平常慣性坐姿端正就能預防各種疾病及疼痛,重點是膝蓋要合在一起,尾椎要蹺,腰椎要沉,腹部要縮,胸要挺,收下巴及平視。而且最好是跪坐。
謝博士說,一些人盤腿靜坐,那種坐姿不是很鼓勵,因為骨盆一開,子宮會下垂,常期盤腿坐,女性子宮卵巢疾病特別多,男性就會有前列腺問題,同時也會使腸胃下垂,有腸胃問題,若某些情形之下必需盤坐的,平時也可多採用跪坐法來使骨盆收回。
正確的跪坐法是:膝蓋合攏,雙腿曲向後並排,臀部坐在小腿上,雙手放在鼠蹊部,蹺臀縮腹挺腰擴胸。但這種跪坐法也要注意,雙腳不能相疊,也不宜把腳分開坐在地上,以免走路呈X字型。
長期如此能呼吸順暢,腸胃消化器官都不會有毛病,而且還有減肥去肚腩的功效,因為一旦尾椎向前,肚子挺出來,肚腩就下垂;如果尾椎蹺起,腹部收縮,肚腩就消了,如果沒有大魚大肉的正常飲食,這樣跪坐幾個月就能見效。每天以半小時為準,不能的話就三五分鐘也行,最好養成日常習慣。
*心臟病
患有心臟病的,無論坐或站,左腳要在前,走路時也是左腳先邁開腳步。右腳要在後面,坐著時,身體盡量要朝向右邊。
一旦心臟病忽然發作、呼吸不順或氣喘發作,在救傷車未到來之前,可照以下坐姿或替患者擺這樣的姿勢作緊急處理:右腳向後,左腳蹺到右腳上,身體朝往右邊,手分開前後放置,有助把病情舒緩,但這樣的姿勢不要超過20分鐘。
也可採用跪坐法,以右腳跪,身體向右。
*腸胃病/月經痛
女性生理期月經痛,或一般人肚子痛、胃痛、胃酸倒流,不管男女,都要把右腳向前,左腳放後面,身體朝向左側。若是急緊的,就坐住,左腳往後,右腳蹺到左腳上,身體往左邊,就能在10至20分鐘內減低疼痛,但這種姿勢也不宜超過20分鐘。
跪坐法則是左腳跪,身體向左。
*頭痛
頭痛的原因一般都是脊椎不正,往上的血液不夠;頸動脈痛也是由於血管不通,腦缺氧就會頭暈或頭痛,無論頸椎過直或過彎都會影響血管。
任何疾病不只是頭痛,都要坐得端正,雙腳合併,手放兩側,尾椎是蹺的,腰是沉的,腹是收的,胸椎開擴就能舒緩。如今一般人坐在電腦前工作,肩胛骨慣性朝向內,會影響肺部、心臟的血液與呼吸,因此必需更正,時刻把肩胛向後作挺胸之勢。
*腰腿痛
如果腰腿痛,從臀部痛到腳跟,可用走動的姿勢,右邊腿痛,就用左邊先走;左邊痛就用右腳先走。所有動作都要蹺起臀部。腰痛或悶到腰也是,右側痛就彎去左邊;左側痛彎去右邊,有助舒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