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某樣東西,見到就會心跳加速,非擁有它不可,那只是一種狂熱的喜好;喜歡小孩子,見到小孩就會心生疼惜,那也只是有愛心的表現而已。
但若對某種東西酷愛得能達到性刺激,藉此獲得性興奮感與性高潮,就有可能是戀物癖;若疼愛小孩的目的是藉著親吻摟抱小孩來獲得性幻想上的滿足,就有可能是戀童癖。
社會上確有不少這類人的存在。心理醫生黃章元說,而這兩類皆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若不及時醫治,不僅對社會帶來危害,對本身也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甚麼是戀物癖及戀童癖?
答:這兩者都和「性」有關。人在正常的成長過程中,到了某個時期就會對成年異性有興趣。如果對象並非成年異性,而是對非生命物體或兒童有性興趣、性幻想及性興奮感,就有可能是戀物或戀童癖了。
所謂戀物癖,並非指一般單純的喜歡某種東西,不惜花鉅額去擁有或收藏那類。真正所指的戀物癖,是通過某種物件撩起性趣、性幻想和性興奮。 戀物癖並不一定要擁有該物件,有時只是看到、摸到、嗅到都能引起性高潮和得到性方面的滿足。
戀童癖則是藉著兒童達到本身的性滿足。他們並不一定會性侵兒童,只是對兒童產生性趣,靠觸摸親近兒童來使自己產生性幻想,繼而得到興奮感。
這兩類都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
●造成戀物或戀童癖的因素是甚麼?
答:要找出源頭不容易,國際上並沒有一個數據,而且個案不多,也不能像憂鬱症那類可供作出正確的分析。但相信大部份都與心理、社會、家庭以及人格方面脫不了干係。
1.心理方面:
推測是成長過程中遇到某一種障礙,變成比較內向、自卑,不懂去接觸外面的人,不懂甚麼叫安全感,也不懂得愛情,與人交流的情感上出了障礙。
2.社會方面:
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受過性騷擾、虐待,或出生貧窮,由小到大都受人歧視,因此對週遭的東西充滿憎恨感。
3.家庭方面:
患者可能從小到大被灌輸錯誤的觀念,或從小給家人虐待、排斥及忽略。
4.人格方面:
醫學界發覺很多戀物與戀童癖的自卑感很重,很難和成年人及同年齡的朋友或異性溝通交流。他們不懂怎樣去結交女朋友,不懂怎樣去開拓愛情表達愛意。就把自己的情緒與性趣投射在不正常的目標上,例如物件及兒童。
當然,也有些是因為腦生瘤、意外造成腦部損傷而形成。但這些因素的個案較少。
●戀物癖的目標一般是甚麼?
答:戀物癖有分狹義和廣義兩種。所謂狹義,是指患者通過接觸異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裝或飾品來喚起性的興奮,以獲得性的滿足。例如胸罩、絲襪、內褲、高跟鞋等等。
廣義的對象不僅僅是異性穿戴的無生命物品,還包括對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產生性趣,且是和性無關的部位,例如小腿、背部、頸部、頭髮等等。
患者是透過數種感官知覺來對上述物體產生性刺激。一是視覺,患者會有一個特定目標或顏色,例如某種顏色的高跟鞋,因此只要看到類似高跟鞋的形狀就會興奮;二是觸覺,例如對所有皮製品或絲綢製品有性趣,一旦接觸到類似的產品就會刺激他產生性興奮感;嗅覺方面也會有,但卻比較少,例如嗅到某種特定的香水或清潔用品等即會引起性興奮。
●戀童癖的目標又是哪一類?
答:無論男女童都會是目標。戀童癖要從小孩身上獲得本身的性滿足,當中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一定會找容易下手的目標。一般是相識的,例如鄰居或親戚的小孩。他們通常不會找陌生人,以免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中,因為不認識的小孩會抗拒。因此他們的對象一定是選相熟且不容易被告發的。
通常患者會以糖果或一些物質來誘惑小孩,慢慢和他們培養感情,增加他們的信任感。患者一般不會和小孩直接發生性關係,而是先從撫摸、親吻、摟抱開始,讓小孩失去防範心。這時,比較嚴重的患者才會進一步去到性行為。
但較多的患者只要靠近小孩,撫摸、親吻或摟抱著他們就能獲得性滿足。因為患者把小孩當一件物體或一種媒介來取得性興奮感,而非作為性發洩的工具。
●患者以何者較多?是否能憑外表察覺?
答:80%以上都是男性。這是慢慢累積造成而非突發的疾病。一般要少年期以上才能被發覺,而且這種行為會持續到老年。
單從外表很難看出,但患者一般的共同點是:單身、比較內向、社交圈子小、社交功能很差。在異性面前很害羞,和同齡人也羞於交流。但對小孩的關心卻有點過量,疼愛到過份。
●這疾病會為患者本身、社會及受害對象帶來怎樣的後遺症?
答:患者在思想上也認知這是一種罪惡,因此開始時很少去行動,只是靠幻想或偷偷看及輕微的行動以獲得興奮感。但這種情形就像吸毒,做了一次就會有下一次,接下來的需索就越來越大才能達到滿足。
於是久而久之,大部份的時間和精神就放在如何得到獵物以達到性滿足。但由於並非每天都能得到,患者的情緒也越來越波動,過於投入追尋獵物而不獲時,精神上會感到焦慮、緊張、害怕及失眠。外表功能、工作功能和家庭功能就愈來愈退化。日久也會患上焦慮症、狂躁症、恐慌症或憂鬱症。
反過來當然也會對社會造成不安。任何受害小孩都會留下很大的創傷。患者一定會用諸多方法去控制小孩,例如被恐嚇不可告訴他人,不然就會被施於刑法或被魔鬼抓。小孩在精神上要忍著這些折磨,若遭到狎玩、性侵又會使小小的身軀受到傷害或可能得到性病。
受害者長期生活在恐懼與被騷擾的情形下,對讀書不感興趣,長大後也會對成人失去安全感。對性方面有了錯誤觀念,誤以為性可以很隨便,也會濫交或對別人作出性侵犯,更可能會吸毒酗酒。
●既然患者有罪惡的認知,在行動前是否能通過甚麼方法自我壓制?
答:老實說,沒有被人抓到的,很少會主動來治療。這是一種「癮」,患者不會自覺這些事情需要控制,因此也不會下意識自我壓制。他們一定是給家人抓到或被警察抓到才被逼接受治療。
由於這方面的資訊很少,患者往往不知道這是一種疾病,也不知自己患有這種病。因此要讓患者自我醒覺,讓他們知道這是一種可以治療的心理疾病,他們才有可能會主動接受治療。
●是否能預防?
答:所謂預防,是指如何避免青少年患上戀物癖或戀童癖,因此也要靠自我醒覺。由於我國社會風氣比較保守,少年人對性方面的認知和教育較缺乏。在成長期間,父母也不懂如何向孩子展開性教育。
正常來說,孩子在兩三歲就要教懂他們分別出男和女,並要隨著孩子的成長向他們說及男性女性的界線,以及灌輸正確的性知識。
此外,很多母親和兒子過於親密,即使兒子長大了也一起睡,更不避忌的在兒子面前更衣,把兒子照顧得非常密切。這對孩子會有不良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也要有父親的形象同在,才能使兒子身心皆健康。
●如何治療?是否能根治?
答:可以做心理輔導或藥物治療。傳統是先做心理治療再施以藥物。我則相反,在未做心理輔導前,我第一件事是先把患者的性趣壓下來。我覺得來到要看醫生的地步應該已去到危險的階段。避免在這期間會增加其危險性及傷害到兒童,又或是受到法律的制裁前,最好的方法即是先把他的性趣壓制。
因為我們知道整個過程是由於患者的性趣過高,而且方向錯誤。所以用藥物可抗其性興奮、抗性趣、抗性幻想以及減低男性荷爾蒙。等他歸於性冷靜後,接下來再作心理輔導,試試把他的性趨向轉去異性成年人。
其實這是很棘手的疾病,這方面的專科醫生也很少。加上當一個人的性傾向被投注在某種東西上之後,是很難扭轉回來,成功率並不高,因此一般很難根治,只能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來控制。
前來治療雖然並不能當下扭轉性趨向,但我們希望能通過壓低性慾並把他們的視線轉移,擴張社交圈子,增加各方面的活動與興趣來補足空虛感,如此或能取得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