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治病,無病補身」是人們向來對待中藥材的仰賴態度。然而中藥材是否含毒性的課題卻使人多少有點卻步,深怕誤食「毒藥」,想保健不成反而損身。
其實只要懂得藥性,一些具毒性的藥物,適量的入藥,也能藥到病除。
古文亦有云:「藥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不論西藥或中藥,這種毒性正是它的治療原理所在,運用得當便能治病;運用不當,其毒性便成了副作用!
相信大家即使對藥材不大認識,也肯定知道砒霜是一種劇毒無比的毒藥。曾聽過一個關於砒霜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身材瘦削的病人,卻腹大如斗,疼痛難當,一名善於用藥的醫師替他診斷後,知道他腹內都是寄生蟲,就叫他回家服食兩襾砒霜。但由於砒霜是毒藥,進食一點就會致命,這人不敢吃太多,就逕自把份量減了一半,吃了後,果然瀉出很多蟲。但不久後舊病復發,想再次服食砒霜,醫師卻說太遲了,因為第一次藥量不足,不能殺死所有寄生蟲,如今體內蟲子已產生耐藥性,而且已鑽到其他重要器官,再吃砒霜也於事無補,不久這人果然死了。
由此可見,被稱為毒藥的砒霜,用得恰當也能治病。楊程智也認同說,一些被指明是毒藥的,也有療效成份,如今中國也有把砒霜研製來當治癌藥物。
黃保民說,來源自礦物的藥材如砒霜、輕粉、雄黃、鉛丹等,毒性會較高,但這種礦物藥材都是外用的多,很少用來煎服,比如說皮膚病、生癬、無名腫毒、牛皮癬或汗斑等,都能搽在表皮治療。另外,雄黃、硫磺也是專治生蛇。這類礦物性藥材,通常都是對治奇難雜症為多。
*能服食的「毒藥」
也有一些能被入藥供服食的礦物及含毒藥材,但要懂得拿捏份量,而且不能長期服食。
章文龍說,中醫講究辨証論治,成份與份量都要對症下藥,每一種藥都會入不同的臟腑,即使含毒性的藥也可以酌量配給病人。
民間普遍使用服食的「毒藥」有下:
☉朱砂有安神、鎮定的作用,有些人心跳得很急促,可磨點朱砂,加一塊燒過的金泊,磨了燉豬心吃,服用後就能定心。
☉雄黃、磁石、自然銅等等,有「定心」作用,磨了加上其他藥材煲水喝,除了具鎮定功能,也能保護心臟。
☉滑石也被引用在「六一散」的方劑中,若排尿不順,以滑石參一些甘草粉就能利尿。
☉朴硝、硭硝、牙硝等,也有通便作用,若是發熱氣不能退燒,或沒有排便,磨成粉參藥服食就能療癒,但這些藥性很猛烈,通常都是一次過,中病即止,不能常服。
☉在牛黃解毒片中,也含有雄黃成份,能解毒,發高燒、發熱、便秘、牙痛都能使用。
☉川烏與草烏是含毒性的植物藥材,功能止痛、祛風濕,一般用在骨傷科,不能單方服用,要混合一些藥來煎服。川烏與草烏是相須為用,兩者配搭一起會加強療效,但也不能隨便用,一般控制在兩三克。
☉細辛也是含毒的植物藥材,功能去風濕、外感風寒最佳。俗語說「細辛不過錢」,因此份量上不能超過一錢(5克),一般只用上3到4克,超過一錢就會反效果,會有中毒的現象。
☉苦杏仁也是含微毒的中藥,功效卻能潤肺、止咳、平喘,能紓緩呼吸系統。處方時,也會以別的藥來配搭,以舒解苦杏仁的毒性,而且也不能多用,通常只用上5-10克左右。
☉附子是有毒的,但「附子理中丸」卻頗受歡迎,針對晚上咳到氣喘不能入睡的患者有很大療效。
章文龍說,一般用作配搭的材料例如甘草、生薑之類,都能舒解毒性。
其實中藥有毒或無毒,關鍵在於是否對症治療。只要對症治療,有毒的也安全;不對症治療,無毒的也變有毒。
黃保民說,能入藥供服食的「毒藥」,一般都是製過的,毒性不會太強。若真的「中毒」,也不會太嚴重,通常只是有不良反應,即會頭暈、眼花、噁心等輕微中毒,過一陣子就沒事。
*成藥是否能亂吃?
很多人有病不醫治,而去藥材店找成藥吃。其實成藥是否能隨意服食?大部份人對成藥認識不深,不懂藥的成份與含量,一般都是人云亦云,甚至是由藥材店的員工推介下就買來服食,這樣是否會有可能中毒?
楊程智說,通常藥材店推介給顧客的成藥,若製造商沒有造假,藥的成份合附標準,服食了是不會出差錯的。再說,現代人知識廣了,也不會輕易聽信售貨員的推薦而買大量的成藥來吃。
至於藥效問題則是因人而異,因為人人體質不同,打個比喻,如果顧客有瀉肚子,藥材店的員工都會推薦風沙丸,一般人可能吃一罐即能止瀉,若是身體魁梧者,一罐不能就吃多一罐,那也不成問題,若真的還是嚴重到不能止,現代的人也有常識,懂得會去看醫生,而不會一直服食。
「當然,我們並不鼓勵有病不看醫生而自行去藥材店配藥吃,但有時要看環境。以前的人是經濟問題不敢去看醫生,如今則是一旦急需又沒有時間去看醫生,也不妨以成藥來救急。例如遇到要開會或見客戶時,肚子卻疼痛難當,又沒時間去看醫生,也許吃一罐成藥,問題就解決了。」
*中藥會否沒落?
中藥似乎都屬於上一輩的產物,加上近年中藥的風評不佳,而且時代年輕人都偏向西化生活,中醫師們是否曾擔心中藥會面臨沒落的一天?
黃保民信心滿滿的說:「絕對不會!依我所見,年輕一輩都會去買,尤其很多年輕女子,都會遵從母親的交待,常去買白鳳丸服食。」
他補充說,年輕一輩的是不會抗拒中藥,但卻會看清楚它的產品有沒有MAL的註冊驗証、會詳細檢查截止日期以及藥物份量等等。
楊程智也說,中藥不只是中醫及中式藥材店才售賣,如今一些西藥房都有賣中藥了,例如保濟丸、白鳳丸、枇杷膏等等。年輕人到西藥房去,都會選擇買中成藥,畢竟那是擁有數十年上百年的歷史依據,也是爺爺奶奶們一路吃開來的藥物,信賴度會大大增加。
除了長輩影響,廣告也有很大作用,楊程智說,如今西藥也有參中藥材來研製了,例如一些維他命丸,內參了人參丸,加強了提神作用,很多年輕人看了廣告都會去購買。
一般人都認為,西藥的藥效很快,但卻「很散」;中藥沒有副作用,藥性卻很慢,通常要吃好幾付才能病除。
三名醫師們說,其實中藥也有快見效的,一些症狀只要對症下藥,療效反而比西藥好。
「例如豬毛丹,中醫一付藥就好了。但西醫把豬毛丹當著大熱症、瘧疾或猩紅症來醫,只給消毒丸之類,燒久不退,只能鎮凍額頭降溫。中醫服藥排熱就好了。」
黃保民說,不否認中醫有些病是要花時間療癒,有些病卻很快見效,又例如骨傷科,中藥能活血化瘀,服了藥就好了,西藥只能鎮痛,病情也要拖上很久。
「即使感冒發燒,我們中醫藥也有銀翹散,短時間內就能見效。」
*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很多人都不懂該如何正確的服食中藥,應該在飯前或飯後服?是否能參西藥一起服?服食中又是否有甚麼禁忌?
黃保民說,中藥有兩種,一種是「扶正」,即補益的藥,要在空腹吃,比較易被吸收;一種是「祛邪」,即治病的藥,例如感冒藥、活血化瘀的藥等,副作用比較大,就要在用餐後才服食。
「中藥不建議和西藥一起服,藥性揮發不同,西藥吃下去很快就會散發藥性,中藥則比較慢揮發,因此應該先吃西藥,等藥性化了,一兩個小時後才吃中藥。」
醫師們說,不建議中西藥一起吃,只是怕西藥發作會阻礙中藥的功效,即使同時間吃,也不會有中毒現象。
「其實不只中西藥不能一起吃,連中藥和中藥也不能參在一起吃,這是很多人都不懂的!」
黃保民說,由於不同醫生開的方,藥的份量不同,如果兩種中藥一起吃,也許處方當中有相同的藥材,那就會加重該種藥材的份量,帶來反作用,就會有危險,因此中藥和中藥都不能參在一起吃,一定要隔一兩個小時。」
至於服食中藥的禁忌是不能喝茶,也不要吃白蘿蔔,這些都會降解藥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