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威脅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每年約有1750萬人死於心臟病。據悉,我國在過去6年中,每4名國人就有 1人死於心臟病,相等於25%,這數據絕不可小覷!
慶幸的是,現代人的健康意識已逐漸提高,不少人都著重每年去做體檢。如今在各種文明病的潛在因素下,心臟檢查也是勢在必行。以下是邱新捷醫生為我們講解的心臟病相關資訊,讓大家都能好好愛護自己的心臟!
●認識冠心病
冠心病的形成是由於冠狀動脈積聚了斑塊。這些斑塊是由脂肪、膽固醇、鈣和血液中的其他物質所組成,這情形也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將使動脈更狹窄,減少血液流向心肌,也有可能促使血栓,造成血管阻塞而導致心絞痛或心臟病發作。
心血管阻塞一旦達到 70%就會有徵兆,例如胸痛(尤其是左胸膛)、氣喘或呼吸不順暢(例如走一小段路或爬樓梯時)、眩暈和感覺胸口沉悶,像是壓迫性的疼痛。
然而,心血管若阻塞 50%是沒有症狀的。因此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心臟很健康,直到感覺胸口疼痛,心血管往往已被阻塞了 70% 以上,隨時會心臟病發作,造成心臟衰竭,最後猝死。
造成冠心病的因素主要是緊張的生活步調、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當、缺乏運動導致過胖、高膽固醇、 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等。加上抽煙過多、熬夜、酗酒,讓心臟和腦血管造成高負荷,大大增加了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此外,家族遺傳基因也是心臟病的主要因素。
很多人都認為心臟病是老年人的疾病,因而忽視了心臟的健康狀況。其實心臟病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層。 數百萬的心臟病患者中,有許多是年輕有活力的青年。
其實如果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和遺傳基因這五大因素,患心臟病的幾率是很低的。單單生活壓力不足於造成心臟病,飲食失控則會造成膽固醇、糖尿病及高血壓。
●要如何得知心臟有問題?
半數的人是在心臟病發作時才知自己有心臟病,因為心血管若少於70%阻塞是沒感覺的。但 7成的準心臟病者的血管阻塞卻是沒有超過50%。很多人初開始都是50%被阻塞,沒感覺反而很危險,因為它分分鐘有可能變成100%阻塞。
原本通暢無阻的血管,會因血液裡的雜質如膽固醇黏附在血管壁而慢慢變得狹窄,這些斑塊一開始時是軟的,由於太過薄弱,一旦破裂,身體的防禦系統會輸送血液至缺口處,進而形成血凝塊,把整條血管阻塞。血液輸送不到心臟,就造成心臟病發。
但是,人體有天然的防禦系統,當血管內有雜質黏附在血管壁時,人體就會自然生產鈣質來包裹著它,不讓它有機會爆破,就不會有瘀血而形成血栓。只是斑塊一點一滴累積,久了也會造成嚴重阻塞,症狀如胸痛會出現。
要得知自己是否是準心臟病患者,只有通過檢測心臟一途了。
●檢測心臟為預防非醫治
「鈣」是冠心病主要的標記,因為若血管壁沒有膽固醇,也就不會有鈣。通過心臟掃描可以獲知冠狀動脈內的鈣含量。若鈣積分是 0,就代表血管沒有硬化的斑塊。鈣積分越高,擁有冠心病的可能性也相對提高。
鈣積分若在100以上,罹患冠心病的幾率是32%,說明血管已經阻塞。因此鈣積分超過100以上,就要再作進一步檢查。然而,即使鈣積分是0,罹患冠心病的幾率是2.4%。因此,醫生會根據心臟風險因素而做評估是否需要作進一步檢查。
邱新捷醫生說:「我們的目的是預防而非醫治,不要等到心臟出了問題才來挽救,那時已遲了!」
旦凡男性超過30歲、女性超過35歲就可去檢查。通常第一次檢查是掃描冠狀動脈內的鈣含量。如果動脈內沒有鈣質也沒有心臟5大風險因素,就不必進一步檢查。
若是鈣積分高的,就要另外進行心臟掃描。先要空腹8小時,掃描之前會提供藥物與造影劑,作用是減慢心跳速度和讓阻塞的部位顯現,掃描過程不超過一秒。
通過心臟掃描,能清楚看到血管是否有阻塞,若是較微阻塞,只需藥物治療。若阻塞超過50%,則需做球囊成形術,也即是「通波仔」,在血管內放入支架把血管撐開。若是三條血管都阻塞,只能做心臟繞道手術,也即是「搭橋」。
●保持心跳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稱搭橋術,是一項接駁新血管,繞過阻塞血管並改善心臟血流量的手術。主要從手臂、腿部或胸部取下靜脈或動脈接駁到心臟,以繞過狹窄或阻塞的血管來繼續供血。
一般傳統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病人的心臟將被停止並連接到人工心肺機,由機器取代病人的心臟和肺功能。•當搭橋手術完成後,患者的心臟重新跳動並逐漸脫離人工心肺機。
這種方式也即是體外循環搭橋術。
只是,採用人工心肺機並讓心臟停跳,多少會有後遺症的可能,包括性格上的改變、對腎臟和肺功能帶來傷害,也可能會中風或記憶力衰退等等。
另一種先進的搭橋術則是「非體外循環保持心跳搭橋術」,也即是不必靠人工心肺機,在
心臟不必停止跳動之下進行手術。這種手術的優點包括:更快速復原、減少出血與輸血、減低併發症如中風、肺和腎臟問題、頭腦清晰度及記憶力衰退等等幾率。
邱新捷醫生是於2004年開始進行這種手術,至今已為千多名病患施行,其數量也是我國之冠。他表示,在病患保持心臟繼續跳動的情形下進行繞道手術過程非常艱難,因為心在跳動時很難控制,因此經驗十分重要。
邱新捷醫生表示,雖然此手術非常艱難,他還是堅持使用這種心臟繼續跳動的方法,主要是它的效果比較好,尤其是對老年人更顯著,大大降低手術的傷害程度。在他的經驗中,一些病人隔天就很精神、很有胃口,甚至兩天後就能讀報。病人一般在進行手術五六天後就能出院,在短期內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微創繞道手術程序
繞道手術也有分傳統與微創。若是一般傳統的做法,通常需要在腿部切開長達2尺半的切口,以採取大腿上的靜脈作為心臟的新血管。這種做法除了要忍受傷口的痛楚和不雅的疤痕,若是糖尿病患者,通常還要面對傷口感染的問題,特別是在腳踝周圍,因為這些部位的血液循環較差。
而微創的做法只是在膝蓋旁開兩個小洞孔,使用配備了微型攝像頭的內窺鏡,讓醫生通過微小的傷口採集靜脈。這種微創技術可避免切開深長的切口、減少強烈疼痛、改善行動能力及不影響外觀。
在手術過程中,第一步是先打麻醉針,過後以微創方式在腿部選取靜脈。
過後,在胸口開 8吋大的切口,把靜脈接駁到阻塞的部位,當新的血管能正常通血,就縫合胸口。整個過程大概要3至4個小時。手術後要在ICU一至兩晚進行觀察,大概5天左右即可出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