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2年7月30日

水災引發的傳染病

水災在我國雖然不是新鮮事,但往年一般只發生在東海岸一帶。而去年尾和年初階段,我國多州都因連日豪雨而發生嚴重水災,多個區域包括中南馬各大城鎮都遭到洪水襲擊。在未有妥善方法制止隨時突如其來的洪水之際,大家都不宜對水患掉以輕心。因為水患除了奪去性命財產,其實還隱藏了很多健康風險,甚至也潛伏了一些傳染病。無論是受災的災民或前往協助的救援隊及義工,如果沒有相關防護意識,分分鐘都有可能中招。

感染病專科醫生洪萍萍為讀者們分享以下資訊。以讓大家在未來遇到水災時可自我保護。

 她指出,發生水災時,普遍上會有3個階段的風險。即是:事發當下的風險(當天或數天至2週內)、中期的風險(2週至3個月內)和長期的風險(數月至數年)

 *水災當前會發生的是:溺斃,受傷、遭蛇或昆蟲咬、水媒傳染疾病、COVID 19和流感。

 *中期會發生的則包括:水媒傳染疾病、蟲媒傳染疾病、鼠尿病、類鼻疽、AE型肝炎、皮膚感染,眼部感染。

 *長期的影響則包括:創傷後遺症、各種心理疾病、營養不良。

 *水媒傳染病

 水媒傳染病顧名思義就是藉由傳播的疾病。水媒傳染有兩個因素:

1.災民接觸或飲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引起。另一說法是中毒(包括細菌、病毒、化學物品)

2.透過疏散中心引發。水災後,災民都被集中在臨時性的疏散中心。人流複雜,眾多人在狹窄擁擠的環境下生活,可以想像其衛生程度。因此也很容易發生水媒傳染疾病。

由水媒傳染帶出的疾病有多種,大馬較常見的比如霍亂、傷寒、AE型肝炎、鼠尿病、類鼻疽等等。

上述各種傳染病的症狀一般來說都大同小異,會發燒、發冷、上吐下瀉、脫水等等。唯一不同的只是潛伏期。因此若要確診,通常可以靠潛伏期來獲得診斷方案。所謂潛伏期,就是以接觸污水後的病發時期來推斷。

洪萍萍也對某些傳染病作出簡介,讓大家小心防範。

1.霍亂(Cholera)

這是一種急性食道炎。

*潛伏期:通常在攝入受汅染的食物或水之後的12個小時至5天內出現症狀。

*症狀: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一般只是輕中度。嚴重者會造成急性腹瀉和脫水。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在幾個小時內喪命。

*注意:該細菌在感染患者的兩週內,會持續在患者的排泄物(糞便及嘔吐物)生存,因此有可能繼續傳染給他人。所以若能及早確診及隔離,就能避免在災區造成集體暴發(outbreak)。一旦患者康復後,其排泄物就不再具威脅。

*治療:只要迅速獲得診斷和治療,病人多數能痊癒。通常是使用口服補液鹽(ORS)。嚴重者需要抗生素,一般採用靜脈輸液(吊點滴)

*預防:有口服疫苗。建議住在低洼地區或水災易發區者去向診所了解。

2.傷寒(Typhoid)

這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引發,透過接觸及飲用遭污染的水造成。

*潛伏期:5-21天。

*症狀:久燒不退、疲勞、頭痛、惡心、腹痛。初期會便秘,第2個星期會腹瀉(這點和其他不同)。嚴重者可能會出現併發症甚至死亡。

*注意:有小部份的患者就算康復後,也會成為長期帶菌者(3-6個月甚至一兩年),細菌還可通過其排泄物傳染給他人。因此傷寒患者就算痊癒後也不宜為其他人準備食物。其家屬也應該要去接種傷寒疫苗。

*治療:如果及早確診,適當的使用抗生素可以救治。

*預防:目前有兩種疫苗,即口服和注射。口服疫苗不適合用於慢性病人及抵抗力差者,比如HIV患者和癌症患者。

3.A型或E型肝炎(Hepatitis A or E)

會靠著水傳染而造成急性肝炎。

*潛伏期:通常在2-4週會病發。

*症狀:發燒、頭疼、腹疼、嘔吐及腹瀉。

*治療:輕微的會自行康復。但有一族群會有急性肝衰竭的嚴重風險。比如老人家或孕婦。

*預防:A型肝炎有疫苗可接種。

4.鼠尿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其細菌是钩端螺旋体。藉由使用受污染的水來沖涼浸泡、飲用,或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污泥而造成。

*潛伏期:2天到4週。

*症狀: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嘔吐、腹瀉、咳嗽、疲累。重症者可能在第2周出現肝炎造成黃疸、腦膜炎、腎衰竭、肝衰竭、出血及心肌炎等併發症。因此若發燒持續24-48小時,最好馬上求醫。

*治療:鼠尿病可以輕易被診斷及使用抗生素獲得痊癒,最重要是能及時求醫。

*預防:可使用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來預防。

5.類鼻疽(Melioidosis)

伯克氏菌藉污感的水和泥土所引發。水災時的接觸和過後去清理善後都有機會感染。尤其身上有傷口者,若傷口直接接觸受污染的水和土壤就有很大的感染風險。另外,糖尿病或免疫系統低的患者風險也較高。

*潛伏期:2-4週。

*症狀:它可以感染肺部、肝臟、腎臟、眼睛、皮膚或同時感染多個器官。症狀視哪一個器官受感染而定。如果感染肺部就會發燒、咳嗽、咳血及缺氧;感染肝臟就會發燒、肚子不適。用超聲波檢測若發現肝臟生膿就可能是類鼻疽;感染皮膚就會在受傷的皮膚造成發炎和發膿。

*治療:它屬於較慢性的疾病。治療上可能需要手術抽膿。並要服用抗生素幾個月,不然會復發。嚴重者也會有致命危險。

*蟲媒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即是靠蚊蟲來散播病毒。並有以下3個因素:

1.蚊蟲都在水裡滋生。當水災發生時,污染的環境就很易滋長蚊蟲並造成傳染病。

2.臨時疏散中心的環境衛生非常不理想,也會讓傳染病輕易散播。

3.很多人在忙著清理災區時,往往忽略了小地方都會積水,進而使蚊蟲有機會滋生並傳染。

在大馬比較普遍的就是瘧疾和骨痛熱症。

1.瘧疾(Malaria)

受感染的蚊子通過叮咬,把寄生蟲傳給人類造成瘧疾。目前有5種寄生蟲會導致瘧疾。

*潛伏期:1-2

*症狀:發燒、頭痛、寒顫。病情若嚴重會出現併發症甚至死亡。

*治療:如果能及早診斷治療,不僅能縮短病程,還可避免死亡。同時減少傳播機會。一般使用抗生素對治。

2.骨痛熱症(Dengue)

受感染的伊蚊帶著病毒通過叮咬傳播。目前有4種血清型病毒。患上其中一種血清型病毒就能對該病毒終生免疫。但卻有機會患上其他血清型病毒,而且一旦遭感染將會是嚴重狀況。

*潛伏期:被叮咬 5-10天。

*症狀:發高燒、頭痛、肌肉和關節酸痛、作嘔。中度及重症病患通常會在第2星期發生持續嘔吐、吐血、牙齦出血、呼吸急促及全身乏力。一小部份人會嚴重進展成骨痛溢血熱症(Dengue Hemorrhagic Fever),會有致命風險。

*治療:沒有特定藥物或抗生素。及早就醫及早診斷才是真正治療方案。一般是讓自身免疫力去對抗。病患需要多休息,補充足夠水份以避免發燒和嘔吐過度而脫水。

*發生水災的防護意識

在水災發生時,災民應該怎樣自保?洪萍萍醫生給予以下建議:

1.確保飲用煮過的水。要自然冷卻不要加冰塊。

2.經常洗手,要用肥皂洗。

3.COVID還沒有終結。必需繼續遵守SOP。戴清潔的面罩口罩來進行清理和疏散的工作。

4.清理災區時要注意積水的地方。受污染的家具用品要認真清洗和消毒。難以清潔就扔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傳染。

5.如果有受傷,傷口無論在身體任何部位都要先包紥,再來進行清理的工作。因為有些疾病會通過傷口感染。

6.要穿適當的PPE,作好個人防護。比如穿長筒靴、手套、口罩面罩及眼罩,以免讓污水濺到。因為細菌或病毒有可能會隨著污水進入眼睛或嘴巴。

7.任何人有接觸到受感染的污水和污泥,最好馬上去清洗及替換乾淨衣物。

8要恰當處理動物屍體。很多人看到動物在水裡溺斃可能想去幫忙善後。但動物屍體也是最大的感染源頭,所以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才去處理。

9.要每天進行自我健康評估。有發燒、出紅疹、腹痛及上吐下瀉的症狀就要馬上就醫。

10要預防蚊蟲叮咬,可使用噴霧、蚊香或穿長袖的衣著。

11.食物一定要確保清潔和煮熟。避免生吃蔬菜,尤其在災區不適合吃沙拉。水果最好削皮再食用。

12.當災情過去,全部都安頓好後,如果住在水災易發區,最好馬上去接種適當的疫苗來防範未然。通常疫苗接種後,一兩星期才能起作用。

*總結

洪萍萍醫生作出總結:以上水災疾病不選人。大家都有相等機會。就算是健康的年輕人也會在接觸污染的水、食物和泥土時遭受感染。

災民和救災人員就算表面上健康無大礙,也要自我省察自己有沒有狀況。因為有些疾病不是當下發生,有可能在數周或數月後才會病發。一定要自我省察幾個月後才可放心。一旦有任何不妥就要趁早就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