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2月8日

關節炎

老人家每當“翻風下雨”就感到風濕骨痛,都會無奈的感嘆患了“風濕病”。而這些所謂的“風濕骨痛”,正確的說法就是“關節炎”,其定義即是關節病變導至發炎,包括關節構造中的軟組織或周邊韌帶因發炎而造成的損傷。

其實關節炎也分有很多種,最主要的原因是退化性問題。在我國的數據,退化性關節炎占了10-30%55歲以上人士,每5名中即有1名患者。而較為大家所熟知的“類風濕關節炎”反而不太多,大約每1千名中有5名。

究竟甚麽原因造成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又有哪些?類風濕專科顧問醫生謝誌堅指出:關節炎分為兩大類:其1是退化性問題,其2是炎癥。炎癥方面又分為數類,最普遍的即是尿酸或痛風關節炎。另一種即是免疫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等。此外,急性創傷或感染也會造成關節發炎。

謝誌堅醫生也為讀者們作出以下解析:

1.退化性關節炎

*因素:退化性關節炎(或稱骨關節炎)是隨著歲數的增長以及關節遭重復頻繁使用而導致。

*癥狀:全身每一個關節都會受影響。尤其日常使用頻密的關節,比如雙手、膝蓋、髖骨、脊椎等。會帶來機械性疼痛,如果持續使用受損關節就會疼痛,休息後就獲得緩解。

*對治:這是人體不可逆轉的退化過程,只能設法放緩惡化速度及舒緩癥狀。比如局部性或系統性的消炎止痛,或可服食修補軟骨的輔助品,或局部註射人工玻璃酸鈉藥液(俗稱打骨油)。如果嚴重得連站立也疼痛,就可考慮手術治療,比如置換人工關節等等;此外在生活上也可作出一些改善幫助舒緩,比如減少上下樓梯,避免蹲坐的動作,最好要控制體重。

2.炎癥性關節炎

炎癥性的關節炎分有多種,痛風或尿酸關節炎是最普遍的一種。在我國,病患以巫裔為多,並傾向男性為主。一般40歲左右是高發群,但隨著如今不良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也導致年輕化了,十來歲的小夥子也會有痛風現象;女性方面則一般發生在更年期過後,因為少了雌激素的保護。

*痛風關節炎

*因素:癡肥、三高、家族遺傳、長期接觸高嘌呤飲食等。較常見的現象是因為體內含有不能代謝的嘌呤物質持續性處於超飽和狀態 (超過360μmol/L),進而使尿酸增高並產生結晶體(即是痛風石),沈澱在關節並引起炎癥。

*癥狀:一般屬急性發作,受影響的關節會紅腫且劇烈疼痛。較常發生在離心臟較遠的末梢關節比如腳關節,尤以拇趾為主,也有發生在第二第三節或腳踝。第一次發作通常會在晚上或清晨周遭氣溫較低時;初期服食藥物就能有效達到消炎止痛效果,但如果不治療,病發次數會愈來愈頻繁,且牽涉到更多的關節,並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關節損傷或致殘。

*對治:痛風是可以逆轉的,只要尿酸指數控制好(不超過360μmol/L),就能避免尿酸長期屯積在關節裏。痛風性關節炎是采用雙管治療,除了以藥物降低尿酸,並要從飲食習慣著手,避免含高嘌呤食物,比如動物內臟、紅肉、酒精和精制糖份。另外,足夠的水份和高維生素C的蔬果多少對減低尿酸有幫助。

*免疫性關節炎

我們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以及僵直性脊椎炎等,都是免疫性驅使的關節炎病變。和退化性關節炎相比,這類型的病發率其實不高,只有0.5-1%。但是發病後有治療和沒治療卻有明顯的差別。

※類風濕關節炎

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因素,後天性外在因素主要是接觸到化學物質,病毒或病菌感染等,進而引發免疫失調並催化類風濕關節炎病變。其好發在對稱的周邊關節,比如手腳關節而不會影響脊椎。手關節也多半發生在第一和第二指節,不會發生在末梢關節。女性較男性多,比例是32

※牛皮癬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

屬於特定基因人群之中 (如 HLA-B27因子呈陽性者)當由某種細菌或病毒感染後,或歷經創傷後引發不尋常的免疫反應。一旦出見並發癥即會持續關節發炎。癥狀是疼痛及腫脹,隔天早上還會有僵硬感的情況。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在脊椎關節,最常發病是在盆骨關節。早期疼痛感多數在下腰部及臀部。傾向男性較多;牛皮癬關節炎則有可能發生在周邊關節和脊椎關節,也包括在不對稱關節和末梢關節。男女性各半。

止痛消炎藥或類固醇消炎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是屬短期性反應,藥性一過又會復發。如果不治療,持續性發炎會使關節造成損壞而殘缺,並且不可逆轉。

*預防方法

謝誌堅醫生指出,關節炎有許多種,若不清楚本身屬於哪一種而私下用藥,不僅得不到幫助,而反有可能加重病情。尤其是炎癥性的關節炎,如果能及早診斷並施予針對性的治療,後遺癥就能相對減少。

“比如說痛風,在大都市還是看到很多痛風病人患病十多年,但卻沒有展開降尿酸療程,而是每次發作就吃止痛消炎藥或自行買類固醇幫助消炎,長此下去帶來的不止關節持續性損壞,更重要的是器官會受藥物傷害,尤其會造成腎臟衰竭。因此盡早求醫作出診斷是必需的。”

在預防方面,若退化性關節炎是難以預防,因為每個人總會變老和退化,只能減少讓關節受傷的機會,盡量拖緩惡化的程度。尤其從早忙到晚的家庭主婦,要有休息時間讓關節緩解,不要做一些增加手關節壓力的活動,比如大力扭布、赤手開瓶等。

痛風關節炎要從年輕開始控制不良飲食和生活作息;免疫性關節炎則難以預防,唯一能降低機率的就是盡量減少接觸過敏因子,患病後及早治療為上策。

*迷思

關節炎的迷思一籮筐,究竟有沒有以下這種說法?看看謝誌堅醫生怎麽說!

※下雨天會加重關節痛?

不管哪一種病變的關節,都會對周邊環境的溫度有感應,尤其對低溫和潮濕環境更敏感,因此在下雨天會特別感到疼痛是有科學原理的。加上關節裏也有滑膜,這種液體裏有很多發炎因子,當周邊氣溫偏低時,關節的血液流通較慢,造成滑膜濃稠,就會有疼痛和僵硬感。但這僅代表關節病變對低溫環境的敏感,而非指會使病情加重。

※不能吃喝冰凍生冷飲食?

其實原理同上,吃喝冰凍食物、沖冷水涼或睡冷氣房,並不會加深病情,也不是這些原因使它惡化,而是溫度的變異使它特別敏感而已。因此並沒有限制喝冰水、沖冷水及吹冷氣。

※工作環境會造成關節炎?

早年流傳,雙腳長期浸泡在田芭或礦湖等潮濕環境的農民或洗琉瑯者容易患上關節炎,其實並不成立,原因也和上述類同。但某些職業確實會加速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比如勞動階層、苦力、裁縫、廚師、園丁和家庭主婦,慣常長時間使用某處關節,都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也有調查研究,紡織廠或沙石廠這些環境裏有很多分子遍布在空氣裏,或長期吸進煙霧及化學成份,也容易引發類風濕關節炎。

※服食鈣質和含鈣量高的食物有幫助?

補鈣並不能幫助改善關節炎。鈣的作用是保持骨質密度,而關節炎是發生在關節和周邊的軟組織,因此各不相幹。但有一些修復軟組織的輔助品,在初期退化性關節炎方面多少有一定幫助,比如葡萄糖胺、黃豆、酪梨萃取物、膠原蛋白。

※要多休息少運動?

休息是短暫性的緩解方法,而非用作治療。尤其當關節正在發炎,要避免增加負擔就得休息。但要註意的是,如果不使用曾發病的關節而讓它長期處在休息狀態,就有可能造成關節周邊肌肉萎縮,進而加速關節退化的過程。物理治療是慢性關節炎的其中一個治療方針,除了要確保關節的活動性,還要盡量保存關節周邊的韌帶和軟組織。如果完全休息不動,它會變得更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