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年1月12日

心臟病猝死的風險

剛剛過去的2023年末,有多名年輕才俊猝死,大多數皆死於心臟病發。為之心痛的同時,也不禁讓人對心臟病提高警覺,以在新一年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心臟病雖說是頭號死亡殺手,但並非所有的心臟病都會造成猝死,也並非所有猝死的原因都和心臟病相關。

心臟專科醫生張維平就指出,猝死一般上最常見的原因雖和心血管病導至的心肌梗塞有關,但這並非唯一的因素,另外還有心律失常、肺栓塞(肺部有血塊塞住),或一些腦部的問題也會導致猝死,只是概率比較少。

*哪些心臟病會猝死?

最容易猝死的心臟病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病和先天性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主要是心血管疾病造成。心肌病則包括心肌發炎、心肌腫大、心肌操作失常等等。

“心肌發炎或先天性心肌病,在某些情況下會發生心律不整,心跳速度變得過快,又或是出現心室顫動,都會讓一個人忽然間猝死。”

張維平指出,大多數猝死的個案,在事發前都會出現心律失常、心臟跳動得異常快速。由於心律失常就沒辦法讓心臟有效的泵血,在忽然間不能操作的情況下,短短幾分鐘就會結束生命。

“導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心肌梗塞,接下來是心肌發炎,另外就是先天性基因造成心律不整的問題,又或是先天性心臟導電系統出現問題,這類患者的心臟肌肉沒有問題,心臟結構也很正常,但卻有某些遺傳因素 ,會在某一情況下讓心跳不規律而猝死。”

*猝死前的癥狀和急救

猝死前是否有甚麼預告呢?又是否有搶救的機會?

張維平表示,先天性心律不整,事發前可以一點狀況都沒有;如果是心血管阻塞,在病發期間都會經歷過胸痛胸悶等等不適感;心肌病的患者,有些會有氣喘的表現;心肌發炎就得看它發生得多突然,若是突發就不會有狀況,而是忽然間心律不整而猝死。

“大致來說,猝死前一般上都幾乎會失去知覺,因為當心臟跳動快得不正常時,是沒辦法把帶氧氣的血液泵出運行上腦部,人在缺氧的情況下就會暈、視力模糊,或因血壓偏低而大量冒汗。但情況因人而異,也有人是在睡夢中猝死。”

“當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能救活的巴仙率不高,除非身邊有人懂得在第一時間搶救,並且要有A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若可以把心律不整的問題當下恢復過來,生存率就會高一些。如今很多公共場所都有AED的設備了。”

AED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心臟恢復正常的節律,因為當心臟電活動中斷,導致危險的心跳加快且不規則時,都會使心臟無法有效操作,並可能造成心跳停止。與此同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得不到血液和氧氣供應,就會永久性損害。這時候若能盡早恢復心臟節律,就能減低大腦和其他器官的損傷,同時還能挽救一命。

“但並非所有心臟病發都能使用AED搶救,假設心臟已經完全停止操作,AED也沒辦法讓它跳動。AED主要只針對兩種心律問題,即是‘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

“若是心肌梗塞讓病人忽然出現心室顫動的問題,也可以使用AED把心室先穩定下來,過後得馬上送去有相關設備的醫院處理血管阻塞的問題,比如進行通波仔手術,就可能可以挽救一命。”

*運動過量心臟會受損?

基於不少青年人是在運動半途猝死,運動過量是否導致心臟病發的因素?心臟病患者是否要避免運動呢?

張維平醫生指出,這並不正確!

“是有一些職業運動員或國家級的運動員,每天要運動好幾個小時,確會使有些人的心肌變得肥厚。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因為運動過量而出現心肌肥厚的問題。所以根本不需要避免運動。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會做到像國家級運動員每天運動6-8個小時,而事實上,如今的人不僅不是運動過量,反而是運動量不足!由於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三高和肥胖,加上少運動的情況,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進而心肌梗塞而猝死!”

針對早前有青年人猝死於運動中,他認為最大原因是心肌梗塞,即早已有心臟病的風險而不自知。

“即使是心臟病人,我們也會建議他們做一點運動,通常是根據病患的病情給予建議,如果是心血管嚴重阻塞或心肌問題,病人就被建議進行輕度運動,比如散步就好了。但若病患曾經血管阻塞並已做了球囊手術甚至繞道手術,復原得很好以及有定時服藥,也可以進行稍為中度的運動比如跑步。”

“多做運動對健康和心臟都有幫助,尤其是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步走、遊泳、騎腳車、跳排舞之類,溫和及持久性的,對肺部、血液循環和血脂以及整體健康都有幫助。也有助一些心肌衰竭的病人減低後遺癥,因為心肌衰竭會造成手腳肌肉衰弱,功能越來越差,多做運動就能改善。”

他表示,一般人每星期有3天慢跑半個小時是安全的,既不會過量也不太激烈。

“如果有慢性病,可以去檢查身體並向醫生請示適合哪一類運動。若在運動半途有出現不適或不尋常的氣喘就不要勉強,最好找出原因,請醫生調整藥物或進行治療,而不要勉強進行激烈的運動。”

*打疫苗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有些民眾質疑之前接種新冠疫苗是造成增加心臟病風險的因素,也曾聽聞打疫苗會增加心肌炎雲雲。

張維平醫生說:“打疫苗其中一種較少見的併發癥,可能會導致某些人心肌發炎。一小部份人也可能會因為心肌發炎而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但這個併發率很低,可能數百萬個只有十多宗,據悉一般個案以年輕男性較多,而且並非所有疫苗,而是其中一種。”

“其實打疫苗並不會增加心臟病的概率,不打反而會在感染後更容易引發心臟病致死的風險。因為感染會讓心臟病人更容易出現併發癥,因此鼓勵心臟病人無論是有心血管阻塞或心肌衰竭,不要抗拒打疫苗,反而應該去打疫苗來預防流感。”

*心臟病發該怎樣做?

如果心臟病發作,要如何自救或救人呢?

坊間有流傳一些自救方式,比如大力按壓胸口、大力咳嗽、放血或深呼吸,這些是否有作用?

張維平指出,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也不會有作用,因為造成心臟問題的原因,並不會由於深呼吸或咳嗽幾下就能解決的。”

“如果很肯定本身是心血管問題,可以嘗試吞服阿斯匹靈(Aspirin),它在心肌梗塞的情況下確有救命功效。至於其他問題,就連醫生都要做一系列的檢查才能判斷。”

“如果獨自一人時心臟病發,並不建議自己駕車去醫院,以免在路上出現狀況累人累己,叫救護車比較妥當,或馬上找人載送去醫院。”

若是有人心臟病發失去知覺,身邊人又該如何做呢?

“要第一時間讓病患的心跳恢復,過後再送去醫院。施救者最好懂得心肺復甦法(CPR),因為CPR能幫助停頓的心臟恢復過來,把有氧的血液輸送到腦部,以減少在這段期間腦部因缺氧造成的傷害。但是單單CPR也不足夠,它並不能解決心律不整的問題,因此最好也有除顫器(AED),才能把瀕死的病人救回來。”

“如果身邊有多人,可以分工合作叫救護車、急救及去尋找AED。但若病患身邊只有一個人,就得先進行CPR,把人搶救回來後就打電話叫救護車,接下來再使用AED,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如何遠離心臟病?

近來的猝死個案都以年輕人為多,同時也有很多青年人進行通波仔手術,心臟病是否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呢?

張維平表示,醫學界並沒有指出年輕人心臟病大量增加的相關報告,雖然在臨床上偶然也有年輕人患心臟病,可是並非已全面年輕化。

“若要認真探討,也許和某些誘導因素有關,比如較多年輕人抽煙,比如說糖尿併發率高了,也可能醫藥卡普遍了,而年輕人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多了,會比較註意健康,有問題就會找醫生並及早解決。而老一輩的對心臟病的認知較低,而且老年人面對問題也不想花錢去治療。因此才造成上述情況,但未必就是指心臟病越來越年輕化了。

盡管如此,大眾還是必需做好安全措施遠離心臟病。“心臟病在初期都不會有癥狀,只有去到嚴重期才出現癥狀。因此建議大家要從誘導因素著手:不要有抽煙的習慣,患有三高要盡早把它控制好,就能減低得到冠心病的風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