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年1月23日

中醫看心臟病猝死

經常聽聞有青年人猝死的新聞,一些是在運動中,一些則毫無徵兆的倒地去世。令人驚愕之餘,也不禁使人感到不解,為何年紀輕輕並且頗註重運動的人,也會有猝死的風險?

馬來西亞中醫總會會長邢益騰中醫博士指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於心臟病發作而導致的突然死亡。它具有發病突然、進展迅速、無法預測的特點,一旦發生,若不及時救治,35分鐘內就會使病人死亡。

“不少患者有時會出現透不過氣、呼吸困難的情況而誤認為是胃病或缺乏運動引起。而近年來隨著飲食肥膩、缺少鍛煉,長時間待在家裏,血液循環減慢導致心臟疾病不僅局限於老年人,而開始向中青年人群急劇擴散。這些人往往都有健康隱患而不自知。因此,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提高防病治病意識,才是當今防控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

換句話說,一般所謂“突發性”的心臟病猝死,有可能心臟功能已潛藏著問題,但卻沒有被驗測出來,或在不知心臟有問題的情況下進行一些不適宜的活動或行為而出現狀況。儘管平日看起來很健康,其實卻是有存在的風險而不自知。

*中醫角度的心臟病

心臟病是現代疾病名詞,古早年的中醫對心臟病又有何認知?

邢醫師引述:“公元前 11 世紀左右成書的《山海經》中便最早出現了‘心痛’一詞;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提到了另兩個概念——‘真心痛’和’厥心痛’。’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後觸其心……痛如以錐針刺其心……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

《黃帝內經》中還出現了一個後世應用很廣的冠心病心絞痛的對應病名‘胸痹’。後世認為《內經》所言胸痹至少包括了‘心痹’、‘肺痹’在內的所有胸部痹阻性疾病。所以在概念上,中醫認為心臟病是循環受阻而發病。《內經》曰‘胃脘當心而痛者’即此,時人以此為心痛,不知心不可痛也,若病真心痛者,必手足冷至節,爪甲青,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不可治也。除了說明心臟病部位與胃病相近,更提醒心臟病發病迅速。

 另外,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設《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專篇論述“胸痹”、“心痛”。對“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病位病性、癥狀治療均作了詳細闡述,豐富了這一病名的內涵,如“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首次提出了“胸痹心痛”之名。

 晉代的《肘後備急方》首先提出了“久心痛”的名稱,並舉出了治療方劑。宋代的《聖濟總錄》對“心痛”的記載更為詳盡,對於“心痛”的分類有:按照發病速度分為“卒心痛”和“久心痛”;沿襲《備急千金要方》之說,按照導致心痛的原因分為九種心痛:“曰蟲,曰註,曰風,曰悸,曰食,曰飲,曰冷,曰熱,曰去來者是也 。”

 由於陽氣不足而引起心經氣逆而致心痛者為厥心痛,按照其原發臟腑可以分為肝心痛、脾心痛、胃心痛和腎心痛。對於“胸痹”的論述,涵蓋了《金匱要略》、《肘後備急方》、《諸病源候論》的內容,而其所論“心痹”,則沿襲了《內經》的論點。當代對於此類疾病的中醫病名認識基本趨於統一,即“胸痹心痛”。

 *病因病機

 現代中醫把心臟病的因素分為以下4種:

 1. 風寒侵襲

長期在潮濕、寒冷、高熱環境中生活、工作,溫差變化太大,人體易於感受外邪而發病,其中尤以風寒之邪為常見。風寒之邪歷來是被視作導致胸痹心痛的主要外邪,歷代治療該類疾病的方劑中辛溫散寒藥物也一直占比較高。

 2.七情內傷

思慮過度導致現代人處於高壓狀態,思慮過度損傷心氣,氣滯血瘀,病生於心脈,脈痹不通,造成心痛。

 3.飲食不節,聚濕生痰

恣食肥甘厚味或者生冷之物,日久損傷脾胃,運化失司,聚濕生痰,進而濕痰化熱,或者痰阻血瘀;飽餐傷氣,推動無力,氣血運行不暢,可引發胸痹心痛。《素問•五臟生成篇》曰:“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過食鹹味則使血脈凝澀不暢,氣血不通而發生心痛。所以飲食偏嗜,尤其是食物過鹹,可導致心痛的發生。

 4.臟腑虛弱

隋代《諸病源候論》明確提出了心痛的臟腑陽虛病因,認為“若諸陽氣虛,少陰之經氣逆,謂之陽虛陰厥,亦令心痛。‘’

 *中醫在心臟病的治療輔助

 邢醫師指出,在治療心臟病方面,西醫藥確是比較直接,而中醫藥一般用在輔助治療。然而,中醫藥在對治心臟病的每個階段都有其強項。

 “當然,西醫也有它的強項,如果說心血管已經阻塞了超過90%,若要中醫在短期內有絕對的效果是比較難,而西醫今天做手術,明天就能解決了。但在心臟功能剛開始出現問題時,卻是中醫介入治療的最佳時機,也能獲得最佳的成果。”

 “心臟血管剛開始阻塞時,如果只是阻塞二三十巴仙,通常西醫會認為先觀察再說而不必馬上動手術。但中醫則註重‘無病預防,有病防變’,若這時讓中醫介入治療,就能使情況穩定而不會再惡化下去。”

 “有些病人心血管嚴重阻塞,但身體虛弱不適合動刀,因為有可能會死在手術台上,這時也適合由中醫介入調理,把病人虛弱的狀況改變過來,就可以上手術台了。中藥專註在體質的調理,雖然沒有直接對治心臟,但卻可以為西醫的治療作出輔助的角色。當然,在調理的當際,病人也可以服食西藥來維持血管的暢通。”

 “至於心臟功能減退,中醫的強項也能體現在增強心臟的功能,比如中藥方面的北芪,它既能增加心臟功能又能利水補氣;桂枝則能通心陽;若是竇房結放電不規律,也可以使用炙甘草湯等等。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癥狀都不同,用藥也有所不同,因此絕不能私自採用,而必須先咨詢中醫師辨證論治。”

 邢醫師表示,中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來調整用藥。縱使用樣的病征,但每個病患的用藥都不可能一模一樣,必須在辨病的基礎上根據病人的體質來調整用藥。

 病人的體質有分寒底或熱底,但也並非針對單一體質來調理,而必須看整體。比如病人出現心陽虛,但同時卻又有胃火。因此用藥上就得降胃火之餘也要強心陽。所以才強調病人一定要讓醫師辨證論治而不能私下用藥。

 *針對心臟的中藥

 有一些常見的中藥,對心臟病也有輔助作用:

 *山楂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包括: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強心、降壓、調節脂質代謝。

 *三七

抗血栓;降低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降血壓、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動脈粥樣硬化。

 *丹參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氧供應;減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擴張外周血管,減輕心臟負荷;抗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保護心肌。

 *西洋參

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再灌註損傷、降低血脂和抗脂質過氧化等作用。

 *當歸

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擴張血管、降壓。

 *茶葉

主要由所含的黃嘌呤衍生物(咖啡因及茶鹼)所產生。咖啡因、茶鹼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血管。對末梢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

 *銀杏葉

通過其擴張動脈血管的作用,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臟缺血狀態,使患者胸悶、氣短、心悸等癥狀有明顯改善。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藥可以作為輔助中藥適當服用。唯作為治療,則需要遵從醫生及醫師的建議。”

 *總結

 綜上所述,中醫提出了心絞痛治療當重扶陽、調氣的觀點,並舉出了溫陽散寒、補氣助陽、通陽宣痹、回陽救逆等治療原則。調理氣虛、氣滯病機,扶助正氣,壯大陽氣,祛除陰邪,是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之關鍵。

 至於在保養方面,中醫認為保健心臟從日常養生開始。《黃帝內經》也記載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即勸告眾人要遵守自然法規,飲食要有節制,起居也要有規律。順應四時變化,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調整飲食

沒有留言: